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帕米尔雪山上的坚守——发现最美山村教师如则·喀迪尔
发布日期:2016-12-06

新疆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的喀什贝西村小学有一个教学点,位于村小学20多公里外的亚力玛山脚下,只有9名学生。为了这几个孩子,如则·喀迪尔老师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在布满鹅卵石的河床上行驶20多公里赶到教学点。这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大雪,在帕米尔高原脚下的盖子河畔,总可以看到如则·喀迪尔瘦弱的身躯,驾驶着老旧的摩托车在河床上行驶。

 

艰难的行程

距离疏附县城四五十公里的塔什米里克乡,是一个较偏僻的乡村,记者曾几次前往那里采访。 “塔什米里克”的意思就是石头多的地方。由于该乡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山脚下,古老的盖子河从万山之中穿流而下,河水夹带下大量的石块,亿万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一个冲积扇形的绿洲。

穿过塔什米里克乡行驶到盖子河边,便没有了公路,载着记者的汽车勉强地在布满鹅卵石的河床上颠簸着行驶。坐在车里也如同坐蹦床一样上下左右颠簸,一不小心头就撞到了车顶。

没行驶多远,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和大坑小坑使汽车再也无法前行。陪记者采访的塔什米里克乡政法书记指着远处大山脚下的一片绿树说,那里就是亚力玛山区教学点。虽然看着不远,但要走到那里还要好久。

正在发愁如何赶到教学点时,一位亚力玛山区的村民骑着摩托车到了面前。当我们提出坐摩托车去教学点时,这位村民爽快的答应了,并立刻打电话让村里的农民再开几辆摩托车来,把所有人都带到教学点去。

记者长期在乡村采访,能简单的听懂一些维吾尔语。这位村民叫肉孜·买买提,熟练地驾驶着摩托车在河床上行驶。河床本没有路,村里的人进进出出,硬是在河床上走出了一条简易的小路。他告诉记者,这村稀稀拉拉地住着十来户人家,有三十多口人,都是世代就在这里定居的农牧民。

为什么不让孩子去村里的小学去上课?肉孜·买买提对记者说:“你看这样的路,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汽车进不来,只有摩托车可以走,就是骑摩托车进进出出也很不好走。从我们住的地方到村小学有20多公里这样的路,遇到刮风沙尘天和冬天下雪就看不到路在哪里,送孩子去村里学校上学很不方便,家长宁可孩子不去上学,也不愿接送孩子去学校。村中心小学没办法,就在我们居住的山脚下设了一个教学点。”

 

九个孩子四个年级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教学点。这是村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教室门前一条小渠流过,旁边是一片沙枣林,粗壮的树干证明这些树已在这里生长了几十年。

教学点只有两间房,大一点的是教室,可以坐几十个学生。隔壁的小房间是老师的办公室,也是教学点的库房和老师宿舍。屋内,用报纸贴的墙围都已泛黄,一张再简易不过的床和一张堆放了很多课本和教学书的桌子。角落里,还放着鸡蛋、袋装牛奶和饼干,这是给孩子课间午餐准备的。

喀什贝西村小学校长买买江·吐尔洪说,这个教学点今年上半年有12个孩子,下半年有三个升初中到乡里的寄宿中学上学了,就只留下了9个孩子。

买买江·吐尔洪告诉记者,负责这个教学点的老师如则·喀迪尔今年52岁了,他在这个教学点教学已经三年了。以前喀什贝西村小学有三个教学点都在山里,如则·喀迪尔在来这个教学点之前,先后在另外两个教学点教学。由于另两个教学点的孩子都到乡或村中心学校寄宿上学了,就先后撤消了。只有这个位于亚力玛山区的教学点,当地村民觉得路途难行,不愿送孩子去上学。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村中心小学就保留了这个教学点。

由于这个教学点地处盖子河畔的亚力玛山深处,从塔什米里克乡喀什贝西村到教学点,要在河床上行走20多公里才能到达。原来在这个教学点教学的老师,就是在一次骑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身亡,学校里的年轻教师都不愿到这里教学,如则·喀迪尔主动承担起了这个教学点的任务。

如则·喀迪尔告诉记者,教学点的9个学生分别是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四个年级的孩子在一个教室怎么上课?如则·喀迪尔老师拉着记者来到教室的黑板前。原来,他将黑板分成几块地方,给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就看着分块的黑板上写的要求自己复习。

不大的教室显得有些简陋,课桌都是新的。讲台旁有一台电视机,上面贴着新疆泽疆监理公司赠送,但由于没电,电视机一次也没打开过。

教学点门前是一片树林,在空地上竖立着一个简易的篮球架,场地上长满了野草。如则·喀迪尔说,由于距离盖子河不远,地下水的渗透,篮球场也成了湿地草场,篮球架就成了摆设。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就是打打羽毛球,或者在不大的空地上踢踢球。

 

雪山深处的坚守

为了亚力玛山下的这几个孩子,如则·喀迪尔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在布满鹅卵石的河床上行驶20多公里。遇到大风沙尘天,摩托车行驶在河床上就如同在迷雾中行驶,一不小心就会撞到河床上的鹅卵石。冬季大雪覆盖了河床,如则·喀迪尔就只能凭着感觉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行驶。多少次,他骑着摩托车摔倒在鹅卵石上,又有多少次,他骑着摩托车掉进河沟里,但他都毫无怨言。

2011年6月的一天,如则·喀迪尔完成一天的教学,送走孩子们后骑车回家。此时天色已晚,忙了一天的他感觉到有些疲惫,在颠簸的河床上,一不小心,人和车子都摔倒在河沟里。顿时,如则·喀迪尔感到左手腕疼痛难忍,他坚持把摩托车从沟里推出,很晚才回到家里。

第二天,如则·喀迪尔起床后发现左手腕肿胀疼痛难忍,到乡卫生院检查后才知道手腕断了。他在医院为自己的手腕做了固定治疗后,休息了几天,心里放不下教学点的孩子,就一只手骑着摩托车,赶去教学点为孩子们教学。

虽然只有9名学生,如则·喀迪尔在教学方面一点都不马虎,每个年级他都按照教学的要求去完成。他每学期要备十多门课的教案,上完一年级的课,接着上三年级的课;讲完语文,又讲数学……虽然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如则·喀迪尔就这样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教学点,如则·喀迪尔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对每个孩子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上学路过孩子的家,他就会鸣几声摩托车喇叭,孩子们就知道是老师来了,来不及赶路的孩子就会搭乘他的摩托车到教学点。

生活上,如则·喀迪尔严格按照国家对学生课间午餐的要求去做。他从村中心小学把鸡蛋、牛奶和饼干带到教学点,每天在课间为孩子煮鸡蛋、热牛奶,看着孩子们吃下去。他自己则是用渠水烧开后泡馕。村里的乡亲不忍看着他这样对待自己,经常会送来一些瓜果,有的就拉他去家里吃饭。

18年来,如则·喀迪尔先后在塔什米里克乡三个偏远山区的教学点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如今,他在亚力玛山教学点教学转眼也已三年了。

 

“我不来,孩子们就会辍学,我来了,孩子们会高兴地按时来上课,学习热情很高。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学习。现在我辛苦一点,将来就能改变这些孩子的前途。这里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我就会在这里坚守下去!”如则·喀迪尔如是说。

(责编 牛志男)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