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沙日格台:帮扶栽下富民“摇钱树”——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帮扶点扎赉特旗沙日格台嘎查侧记
发布日期:2016-12-07

金秋时节,当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一股清爽的空气迎面扑来。作为革命老区,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成立之地。长期以来半农半牧的自然经济以及刚刚起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使得这里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穿行于乡间,绿中透黄的杨树、爬满山坡的红色灌木丛,收割完毕的田地以及广袤的草场,让人感受到美丽、静谧与和谐。

不过,此次吸引记者来到扎赉特旗的,是一个名为沙日格台的嘎查。作为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苏木的“南大门”,沙日格台辖三个自然屯,共326户。曾经,这里的贫瘠远近闻名,贫困户就有258户。然而,过去三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的全方位立体化帮扶下,这个昔日落后的农牧村正实现着自己的华丽蜕变。从肉羊基地建设到初具雏形富有蒙古族特色的村寨,从整齐划一的村落到牧民们的欢颜,无不昭示出自治区民委帮扶给沙日格台嘎查带来的巨大变化

 

为养而种,发展舍饲育肥羊

“看,这是自治区民委扶持我们建成的蒙兴饲料加工厂。今年9月刚刚剪彩投入生产。”记者刚下车,阿拉达尔吐苏木书记魏双喜便指着路边一座崭新的蓝色厂房介绍道。原来,针对当前禁牧步伐加快和沙日格台嘎查水浇地少、农业短板的实际情况,自治区民委从2011年起,每年投入资金100万元扶持当地发展舍饲育肥养羊产业,解决老百姓靠天吃饭的问题。其中,蒙兴饲料加工厂便是项目之一。

走进厂区,虽然工作人员办公室还没有装修完毕,但厂房的机器已经投入生产。据介绍,蒙兴饲料加工厂由上海一家公司和自治区民委共同出资建成,其中,上海公司方出资550万元,自治区民委出资49万元,阿拉达尔吐苏木政府负责通电、通水、通路以及平整土地等基础建设,年产饲料20000吨。作为发展肉羊产业链上的一环,饲料加工厂可就近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优质饲料,不仅减少了养殖户长途运输饲料的不便,散户还可以自带粮食来加工,从而提高养羊的利润空间,加快推进肉羊养殖的进程。

广阔的草场上,一排崭新的房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原来,这是自治区民委扶持建成的占地两万平方米的肉羊养殖小区,去年已有毛利屯的12户贫困户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今年春天,自治区民委还引进200只基础母羊承包给这12户,让他们起到典型带动的作用。魏书记介绍,养殖小区达到了四个配套,即每栋都配有饲料库、管护房、青储窖以及人畜饮水井,为鼓励和调动沙日格台嘎查的老百姓搞舍饲养殖,他们还给养羊户发放养殖补贴并筹措资金购买过冬饲草料。自治区民委还聘请了专家常年担任技术指导,并带领养殖户到肉羊养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举办培训班30多次。

采访中,毛利屯的牧民张额日巴拉正赶着自己的羊群返回养殖小区。这位淳朴的牧民高兴地向记者描述了家乡这三年来的巨大变化。他家有五口人,种有七八十亩地,养了300多只羊,属于养羊大户。过去由于当地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所以农业收入很不稳定。如今,在肉羊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发展舍饲养殖,不仅各家各户养的羊越来越多了,而且也保护了草场。今年,他家收获羊羔100多只,仅养羊一项收入就增加四万多元。真是从心眼里感谢民委的帮扶!

挥动鞭儿响四方,赶着羊群漫坡跑,曾是这个嘎查过去放牧的真实写照。而今,这里的羊告别天然草场走进了圈舍,往日的放牧场面正被方兴未艾的舍饲圈养方式取代。据介绍,沙日格台嘎查的肉羊产业从2011年启动以来,通过典型引路、小区推进与散户养殖结合、政府扶持等措施,老百姓养殖肉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肉羊产业初具雏形,不仅解决了老百姓靠天吃饭的问题,对扎赉特旗北部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整容村貌,打造蒙古族特色村寨

沙日格台嘎查辖沙日格台艾里、毛利屯、陶木尔艾里三个自然屯,蒙古族人口比例达99%,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语言保留完好,民风民俗特色鲜明。基于此,自治区民委把扶贫开发与打造蒙古族特色村寨相结合,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重点建设特色民居,发展民族文化和民俗乡村旅游。

从毛利屯乘车没多久,只见一座蒙古族特色村寨与山、水、草场的秀美风光相映,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画卷。走进沙日格台艾里,依山就势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格调统一,洁白的院墙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房屋上镶绘着蒙古族传统民间图案。一条贯穿沙日格台艾里的水泥路,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从村寨大门通向远方,仿佛是主人手捧哈达恭候远方的客人!

自2011年以来在自治区民委的帮扶下,阿拉达尔吐苏木政府通过捆绑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自治区民委建设蒙古族特色村寨的项目资金,为沙日格台艾里修建了水泥路,对道路两侧的3600米围墙进行了统一修缮、粉刷,并在墙体上绘制了各式各样的蒙古族历史、风俗、体育、文化等风情图画。同时,对村屯环境进行治理,栽植风景树4000多棵,新建卫生厕所36座,建标准化青贮窖20座,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村委会办公室前方,1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健身器材,成为当地居民娱乐健身的好场所。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从广场上传来村民的欢笑声。广场西侧,840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已经竣工,收集当地蒙古族农牧业生产工具、蒙古族服饰、制作奶制品和皮制品工具以及历史文物、文化书籍的工作已经展开。

翻开沙日格台艾里特色村寨规划书,记者还看到,今后这里还要逐年建设集蒙古族图书阅览室、音乐厅、蒙古象棋牌室为一体的文化室,组建农牧民演出队,开发餐饮、住宿一条街,建设由13个敖包组成的祭祀敖包、野猪沟狩猎场以及冬季滑雪场。此外,还要建设5000棵沙果基地、50亩欧粒和500棵山丁野果园,并引进企业开办野果罐头厂,发展野果产业。

记者走进一户人家,整齐的院内停放着一台拖拉机收割机,房屋的前面是两个新建的养畜棚,屋后则是摆放农具和储藏粮食的仓院。房子的主人叫明玉,今年53岁,三个女儿已经出嫁了,老两口生活在一起。笑容满面的明玉告诉记者,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帮扶政策不仅给老百姓买羊发展肉羊产业,还把村寨整理的漂漂亮亮。

毛利屯和陶木尔艾里也在自治区民委的扶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同样看到整齐的院落、婀娜的风景树以及干净的砂石路和卫生厕所,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经的贫瘠脏乱。

“今后,我们将在自治区民委的扶持下,结合当地的交通优势、地缘优势和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让特色村寨成为农牧民的又一个增收点。”魏双喜对特色村寨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三年帮扶栽下富民“摇钱树”

2011年,随着新一轮定点帮扶工作的启动,时任自治区民委副主任特古斯便率帮扶队深入到沙日格台的三个自然屯,走访贫困户和农牧民,了解贫困原因、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通过大量的入户调查、剖析贫困根源以及对比种养殖效益之后,区民委按照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帮扶工作“226”的目标任务,立足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把“为养而种,发展舍饲育肥羊”作为沙日格台嘎查脱贫致富的主要路径,把打造蒙古族村寨作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主要抓手,提出“一年打造一个自然屯,后两年巩固提高帮扶成果”的帮扶工作规划。

帮扶思路确定后,为切实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自治区民委安排专人负责帮扶工作,并选派年轻干部在嘎查常年蹲点。扎赉特旗政府包村干部巴根那介绍,三年来,自治区民委共投入帮扶资金460万元,先后有52人次深入帮扶点,为沙日格台嘎查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急需、群众愿望迫切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村级文化活动广场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筹资筹劳问题,使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育肥羊产业初具规模、民居民族特色明显、村民日子越来越好的远近闻名的特色村寨。

今年9月,刚刚任自治区民委主任还不到半年的特古斯又一次带队来到沙日格台嘎查,走进田间地头,坐在农牧民炕头,面对面地了解帮扶成果,并征求老百姓意见,进一步调整帮扶思路。老党员们在谈心时,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对自治区民委帮扶的情感:以前我们有很多想法,都很难实现,现在来了帮扶队,帮我们把想法变成了现实!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