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根河之恋
发布日期:2016-12-07

六月,沿着大兴安岭的公路同行的,是那条流动的根河,它像一个信心满满的情人,紧紧相依,时而弯曲时而浩荡,时而又隐入了葱茏绿树丛中,模样便豪迈、率真、娇羞,兼而有之。

让人诧异的是,河水看去竟是黑的,醇厚的放着光,就如皮肤黝黑的青春并透着光泽。为什么会是黑色的河呢?当地朋友笑言之,却是河两旁茂密的草丛和树林染成的,它们簇拥亲昵着这河,将自己曼妙的身影投入河的怀抱,于是便成了河的一部分。一起涌动在河水里的,还有天上的白云,它们从高高的蓝天俯瞰着大地,根河成为它们美妙的镜子,它们为河水带去流动的光波,还有无比高远的气息,一度让我恍惚:这是天在河里,还是河在天上?

 

不由的,我也很想成为一棵树,或是一朵云,长久的,就这样依偎着,或是不断亲近着这条河,这条名叫根河的河。

如果是春天,根河会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生命之力会巨大地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河岸上,那些被严冬萧条了枝干的桦树林和灌木丛刚刚发青,它们与河的亲密还有待时日。它们互相邀约并相守着,等待不久之后的相拥。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就叫“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乳汁涓涓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地球上如果没有河流,也就没有人类,人的踪迹总是跟河有关,又总爱把河水比作乳汁,将家乡的河称之为母亲河,给大河小河赋予了生命源泉的意味。在根河境内,有1500多条河与湖,构成了中国北方的大河之源。因为这河,人们寻觅而来,在东北的山岭草原湖泊河水之间,历史上无数北方族群部落逐河而居,使鹿的鄂温克人便是其中之一。他们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西到额尔古纳河岸、北到恩和哈达和西林吉,东到卡玛兰河口和呼玛尔河上游,南到根河,他们与这些河流相依为命。在千百年的相处之中,萨满与神的对话,留给人们一首歌:蓝天蓝天你好吗?还好吗?我们是天上飞翔的鸟儿啊!河水河水你好吗?还好吗?我们是水里游动的鱼儿啊!

鄂温克人就这样世代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根河目睹了这一切。

鄂温克人像家人一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象”的驯鹿,它长着马头、鹿角、驴身和牛蹄,毛色淡灰或纯白,体态高贵,温顺优雅,唐朝诗人李白曾赋诗:“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乾隆皇帝则大为惊叹:“我闻方蓬海中央,仙人来往骑白鹿,然疑未审今见之,驯良迥异麇麝族”。如今的小孩子会觉得驯鹿眼熟,圣诞老人从天边所至时,就是它昂着漂亮的犄角拉着雪橇奔腾而来的。驯鹿属于童话,它活蹦乱跳时就会有神奇的童话如金豆般诞生。

眼下,这些令诗人和皇帝惊讶不已的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中国也唯独在大兴安岭根河一带幸留着几个饲养点。相比从前的从前,大兴安岭消瘦了许多,为了对生态及动物的保护,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但驯鹿人的生活仍在继续,所有的人都有理由选择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却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们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是在一些画册里见到这位老奶奶的影像。她神色坚毅平静,紧闭着嘴唇,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即使沉默着,也能看出她和鹿群的故事。

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慈祥温暖,柔和坚强,又具有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下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常有人在茫茫林海中迷路,遭遇不测,玛丽亚·索会刻下“树号”——用短斧或猎刀在树干上砍下小小的印迹,举家搬迁或是远足狩猎,以此为指示,或者在大树上砍一个缺口,绑上横木杆,然后扎上柳条小圈,柳条圈会告诉人们搬家的方向,圆圈到树杆的长度预示搬家的距离。这样,无论林海多么神秘遥远,都在她的方寸之中。玛丽亚·索豪气十足,聪明过人,还是一个能生养的母亲,一口气为她的民族养下了七个孩子。鄂温克族对人丁的繁衍几近崇拜,历史上因为气候严寒、多种疾病,还有饮酒过度,使得本来人口就极少的鄂温克发展缓慢,玛丽亚·索的七个孩子个个活泼健壮,她果真就是一条生命的河。丈夫在她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就酗酒,不理家事,玛丽亚·索用丰沛的乳汁养大了孩子,她的部落人丁兴旺,鹿群生气勃勃,她的名字就是守护森林的敖鲁古雅的象征。

那天,本来准备到玛丽亚·索的部落去参观,但我却犹豫再三,终究未去。在我心里,其实我已经见过她了,她的脸庞是那样熟悉,她的气息似乎就吹拂在耳边,甚至虽然没有听见过她说话,并且即便听见,我也不懂她吐出的鄂温克语,但她如森林微风、根河波涛一般的声音似乎就流淌在我的心底。作家乌热尔图为玛丽亚·索拍的一张图片不止一次吸引住我的目光: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抚过鹿柔细的皮毛、湿润的嘴角,鹿很喜欢地舔食着老人伸过来的苔藓,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这图片如诗如画,是那样的朴素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我们这些陌生的外来人,怎敢轻易去打扰她的平静?

其实我也很想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以我的角度和理解。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驿不绝,来自全世界,带着各式各样的目光。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根河,自己的玛丽亚·索,但我们这样匆匆的来去,怎么会有乌热尔图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就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啊。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带给文坛的除了他的小说,还有他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的惊人之举。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花儿,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坦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涌动。我不禁联想起这位鄂温克作家的返乡,或许说起来有诸多原因,但那或许又都并不重要,只有一个理由就足够了,就是这片草原这些河流这些民族啊!是她们无时无刻不在的召唤啊,是生活在山林里的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涌动啊!我这样以为,不知对不对?在根河的一个夜晚,我问乌热尔图,他用他那双鹿一般的眼神看了看我,用力点点头,说是的,是这样的。

他和玛丽亚·索有着同样的眼神。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一系列著作和摄影,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和报答。

记得来到根河的头一天,一切都是新鲜的。晚餐之后,热情的根河人为我们备好了第二天进入森林的行装,那是一双齐小腿的帆布靴子,还有一个养蜂人戴的帽子,说是为了防止一种叫“草爬子”的飞虫叮咬。在北京时,根河文联的朋友就再三发来短信,叮嘱备足衣物,来后又给了一张友情提示,说到草爬子的危害和防范措施,比如它类似蚂蝗,叮住就不松口,情愿没了性命也不撤退,会将半截身子扎在人肉里,只能拿烟熏,如果硬扯会断在肉里发炎,导致血液感染,过去就曾有一位因此而得了脑炎等等。大家都很当回事,但走过几处山林,除了飞来飞去的瞎蠓围着人乱转,并没有遇到令人恐惧的草爬子。从小生活在海拉尔的艾平一路陪同我们,说小时候并没有这么多虫子啊,在她的印象中,她和小伙伴们常常在林子里玩耍,一玩就好半天,也从没被叮成什么样儿。是人类退化了,还是环境变化了呢?不由引发人的联想。或许原本这世界就是所有生物共同拥有的,人类占有太多,才引发虫的攻击?人一下车,蠓虫就围上来了,上车时也跟着,在车厢里狂舞,大家一阵乱扑,但艾平说不要紧,只要车一开它们就不见了,虽然车门紧闭,它们并没飞出去,但奇怪的是一会儿功夫就都不知躲到哪儿去了。

人说,大兴安岭里的蝴蝶真多啊!那天因为《民族文学》的图片要定稿下厂印刷,我留在根河的住处看图样未跟队伍同行,从山里回来的各位就是这样惊叹的。他们说公路旁,车前人后,白蝴蝶层层叠叠飞舞,就像盛开的花朵,好长好长一片啊!我虽然没有亲眼得见,但从周晓枫等伶俐的比划里,也似身临其境。

山外的人远道去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黑熊、狼、灰鼠和蝴蝶昆虫,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一处童话般的村落。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体恤和牛仔裤,女孩们烫了发,也有的挑染成黄的深红的,在阳光下格外惹眼,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胸口有波浪似的蕾丝花边,眉毛精心描画过,越发显出鄂温克人有些突出的额头和凹下去的眼睛。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并盘算生计。我从那些敞开的门前慢慢走过,看窗户里垂下的花帘,摆放在门前的摩托车,挂在墙上的红辣椒,主人倚在门前,微笑点头。

鄂温克人热情好客,每当客人从远方来,全家都会出迎并行执手礼,老人们留给年轻人的教诲:“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你出去也不会带着家。如果不热情招待客人,你出门也就没有人照顾你。有火的屋才有人进来,有枝的树才有鸟落”。鄂温克祖祖辈辈形成了生产生活以及宗教,待人接物的传统习惯,他们称之为“敖敖尔”,是族人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

一处宽大的屋檐下,一辆童车里坐着个戴花帽的小女孩儿,粉团团的脸儿,对着人咯咯发笑。我张开双臂,她一点儿也不认生,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我一把将她抱在了怀里。母亲走过来,那是一个体态丰满的鄂温克少妇,她嫁给了一个山东汉族青年,一家三口住在这童话般的小屋里。门前的桦树皮牌子上写着“布丽娜鹿产品专卖店”,屋子上下两层,楼下的玻璃柜里摆着鹿茸鹿酒、桦树皮做的小盒子小杯子什么的。山东青年看样子对这里的生活很满意,递过妻子的名片,说这里的鹿产品都是最纯正的,是直接从敖鲁古雅部落运来的。妻子在一旁颔首微笑,她就是布丽娜。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显然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

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在中国冷极之地,大兴安岭的腹地之中。六月的阳光将这个北国小城照耀得如火如荼,让人丝毫也无法与冬季零下50多度联系起来,而一年之中的12个月根河确实有九个月需要取暖,过去岁月烧去的柴禾来自一片片消失的森林,而今烧煤,并有不少人迁往了外地。除了驯鹿的鄂温克人,在这里生活的根河人大都是几十年前从山东、辽宁、吉林等地迁徙而来。

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贮木厂是小城最重要的企业,林业局林场可以说是小城的另一个名称。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留在了几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中,眼下,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家挂在口边的是“天保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自1998年以来,兴安岭木材砍伐逐年减量,现已减产到位,大批工人需要谋求新的职业和技能,他们制造压缩板材、可以装卸的小木屋,所有的努力在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人守着富饶的大兴安岭,但再不能轻易动它一下,这样的滋味需要足够的定力。

根河天亮得很早,刚来的那天,半夜里就醒了,窗外明晃晃的,以为至少到了七点,一看表不过才三点多,反复几次,只得早早起床。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翩翩起舞,那么多的人,男女老少,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舞在前面的高手穿戴耀眼,红衫白裤、白手套白帽子,仪仗队似的整齐好看,跟在后面的大队伍五颜六色,却也是招式分明。

清晨和夜晚,我在窗前看了好几回,根河水伴着音乐,伴着舞蹈,让人跃跃欲试。我忍不住那天黄昏之后踱过根河桥,进入到舞者的欢乐之中。用不着有任何忐忑,谁也不会在意一个人的加入,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在我身边的这些或高大丰满,或皮肤白晰的女人,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从她们的穿戴和不时的言语中能听出一二,我摹仿着她们举手抬足,扭动腰肢,想象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一天。

只有一个女子的舞蹈与众不同,我注意到她时,暮色已经降临,大批的人已在酣畅的运动之后纷纷散去,意犹未尽的还有一群人,她们伴随一组民歌风的乐曲再次起舞。这女子却独自一旁,只有音乐与她仿佛牵着一条线,她单薄的身体像一张弓,时而弯曲时而挺直,她随心所欲,两只手臂狂放不羁,在越来越浓的夜色中千变万化,就像六月根河那些黑色的带着神秘色彩的波涛,时而柔情时而迅猛,我从没在舞台之外的场合见到如此专注的独舞,或者她并不是为了舞蹈而只是一种宣泄,她在诉说什么呢,这个让我看不清模样的女人?

乐曲从“草原上的卓玛”到“哥哥门前一条弯弯的河”,再到土家人的龙船调,我在中国最北端的小城里,听到了来自三峡的“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这女人,用力划动着手臂,似乎她就要过河,她伏下肩膀又昂起头,跺着脚,用尽了全身气力。她是妻子,是母亲,她心中的大河一定交织着千般的喜悦与苦痛,还有希冀啊!这个根河的女人,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转身离去,根河就在身边。大桥上的灯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时光。

这些缓缓流淌的让人眷念的时光。 (责编 吴迪)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