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小小学习班 发挥大作用 ——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语言文化政策学习班侧记
发布日期:2021-11-30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少数民族基层群众当中,使首都成为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做好、做细城市民族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做好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发展的有力抓手。
  切糕、烤羊肉串、烤馕,流动人口、弱势群体……曾经,这些标签无不指向一个在北京的特殊群体——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
  近两年来,由国家民委和北京市民委主导、爱心人士参与开办的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语言文化政策学习班,通过尝试与实践,正在逐步实现“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的宏大愿景。
  这样的愿景,或许只可能在当今中国实现得如此的好。


B5F68D5BFF9093F57016C266508B0E82_副本.jpg


(一)


  努尔买买提·吐尔逊个子不高,眼珠呈淡褐色,花白卷发服帖地拢在礼帽之下,流露出好脾气的谨慎——那种老式的待人接物的体面、从容、自信和礼貌。或许,正是多年异乡生活的经历,赋予他如此的气质,也使他在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语言文化政策学习班的学员中展示了某种权威的魅力。
  课间休息时,学员们突然激烈争论起来。努尔买买提以毋庸置疑的口气终止了大家的七嘴八舌。学习班授课老师、志愿者海米都拉·吐尔逊给我翻译了这场小小的“争论”:前两日一位学员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大家在讨论该如何帮忙,帮多少?努尔买买提说大家虽然都是打馕卖瓜的,经济能力有限,但是也要有爱心,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出多少出多少,表达我们的心意。就这样,学员们自发开启了互助模式。
  努尔买买提的权威,不仅因为他在学员中年龄最大——59岁、在京时间最长——19年,还因为他是本期学习班的组长,虽然他一开始也不会写汉字,但通过刻苦练习,慢慢书写变得漂亮,学员们对他从未缺席过一节课的坚持有着由衷的羡慕与敬佩。
  随着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加入到进入大城市的流动队伍中。他们中有由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流动,但更多的还是自发自主的流动。尤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来京务工的新疆维吾尔族基层群众呈增多趋势,其中不少是普通农民。他们中有的文化程度较低,不懂汉语不识汉字;有的没有文化,甚至连维吾尔文也不认识。沟通困难加上文化差异,使得他们不仅难以了解北京的城市管理规定,还给他们在京务工、生活造成了很多困难。
  在本期学习班的34名学员中,从事打馕卖馕的27人、卖烤肉的3人、卖干鲜水果的2人、卖切糕的1人,其中只有一人经营一家小餐馆。他们的年龄从17岁到59岁不等,基本来自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地区的农村。在北京这些年,他们的落脚地多选择在海淀、通州、昌平、延庆这些在北京相对偏远的地区。他们或者盘馕坑打馕,现制现卖;或将切糕干果置于三轮车上,几人搭伴各骑一车进城,沿途叫卖。除了“你好”“谢谢”等简单用语,他们的汉语水平基本为零,是典型的流动群体、弱势群体,亦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重点。
  1988年,公交售票员努尔买买提下了岗,未来一派迷茫。新疆之外,他所知道最远的地方就是上学时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一张长途客车票加一张火车硬座票,10天9夜,把他从喀什市大巴扎的家带到了歌中的北京。之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
  打馕、卖烤肉和干果切糕,这些常见的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经营项目,努尔买买提都做过,从和平里、王府井一路租住到昌平和延庆。他不抽烟喝酒,租房外无其他花销,挣的钱都寄回了老家。如果生意好,每一两年他会回一趟新疆,在喀什待个十天半月,又回北京继续他的买卖生活。“北京人好,生意也好做。在北京我认识的人多,新疆我认识的人很少,北京是我第二个家。”现在努尔买买提夏天在延庆卖烤肉,冬天移至昌平卖红枣。平日交往最多的除了几位同乡,就是房东、邻居以及派出所工作人员,生活依然有些单调。
  努尔买买提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时刻。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下海经商”的热潮中,努尔买买提曾在王府井小吃街卖烤羊肉串。他卖烤肉的大幅照片出现在《北京晚报》《人民日报》上,成为市场经济繁荣的见证。他不无遗憾地向我声明:“不知道你要来,要不就把报纸带来了。”他说,王府井很好,只是那里的摊位和住房租费太高,他不得已搬走了,并且越搬越远。但是不论搬到哪里,他始终非常渴望学习,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平日在摊位做买卖有空闲时,也坚持学习练字,这还感染了他人。他说,“我想学,学汉语、学写字,现在我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100多个汉字,也会坐公交车了。我快60岁了,还能有学习机会,做不了生意也愿意。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北京!”
  独自乘公交、换地铁,看路牌店面指示灯,是努尔买买提参加学习班后掌握的生活技能。这项技能极大地扩大了他的生活半径,丰富了他的生活。他终于可以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了,也明白道路两侧琳琅满目汉字的内容,再依靠字典一点点地读报纸、看手机,全世界都在向他招手呢——
  早上9点,努尔买买提吃过简单一餐,离开在延庆的出租屋,换乘两趟公交车和一趟地铁,3个多小时后,到达学习班所在地牛街的回民学校。牛街是北京市穆斯林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居住着约1.2万回族群众。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建筑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有1000多年的历史,回民学校就在礼拜寺附近。正值暑假,校园静谧,一棵洋槐树花落一地。
  学习班下午两点开课,努尔买买提提前一个小时赶到教室,帮班主任妮莎老师一起扫地、做上课准备。陆续地,学员们来到教室,两个半小时学习与讨论后,大家匆忙离去,回到散落在北京各郊县的出租屋。努尔买买提差不多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能赶回延庆,应该还赶得及夜市出摊。
  临别时,努尔买买提特地来和我告别,要我再来时一定提前告知他,他好将有关他的报道带给我看。因为那两篇报道,见证了他在北京的奋斗经历,也见证了北京对他的接纳。

 

(二)


  妮莎安静地坐在教室后排,每节课都与学员们在一起。这位瘦弱、文静的维吾尔族中年女性,是两期学习班的班主任。
  妮莎祖籍和田,在北京求学、生活、工作了近40年,故乡一直藏在她的内心深处,从来没有离开过。2004年,她参与了“关爱女孩万里行——走进新疆”活动,游说内地企业家为南疆80多名贫困女童争取经济援助。2011年,她前往和田地区策勒县调研,亲眼所见的贫困与孩子们求学的渴望让她落了泪。从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永远地投入到了另一个世界。良好的教育经历、安逸的生活条件,像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少数民族精英那样,生活之余为本民族贫困群体提供一定程度的捐助……妮莎不再满足于这些,她有了新的梦想。
  回北京后,妮莎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策勒县贫困学生家庭状况及大学生录取情况的调研报告,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支持……最终301名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2012年,她又开始参与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的志愿活动,并很快成为联谊会最活跃的志愿者。
  妮莎提前退了休,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理想中。2015年6月,她向国家民委和北京市民委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建议在北京开办一个针对新疆来京务工的维吾尔族基层群众的学习班。“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培训问题。通过学文化、学法律,他们才会真正意义上有原则地、安全地在北京生活,并且逐步融入北京的生活。”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北京市民委研究认为此举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有利于服务边疆长治久安,对妮莎的建议高度重视,并拨付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使学习班成为了特别关心帮助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的一项爱心行动。根据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北京市民委关于举办学习班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妮莎作为学习班班主任,开始组织生源,寻找开课地点,聘请授课老师,做学员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2015年12月,在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的协调和通州区政府的支持下,首期学习班在通州区正式开课了。
  头几节课,妮莎将教学重心放在疏导上,从不打断学员宣泄生活、情感上的不如意。当学员们讲述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委屈时,妮莎会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误解,更多原因是大家不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政策。“政府免费为咱们维吾尔族群众开设这个班,就是对咱们的关怀、帮助和认可。你们代表的就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农民,一定要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展现新疆维吾尔族农民的良好形象。”
  经过这样的耐心细致疏导,使学员自然而然加深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那节课的反响,出乎意料的好。
  如何办好这样的学习班,并无相关经验可循,课件制定、课程安排及授课方式得自己去尝试和摸索。妮莎和志愿者老师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包括维吾尔语、汉语以及民族政策和城市相关的管理法规。他们选择了《小学一年级汉语教材》《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新疆来京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手册》《北京市房屋租赁相关法律法规手册》作为教材,再辅助以视频、实地参观等活动,开展教学。上课频率、时长等,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学员经商、生活实际情况后制定的。
  在随后的8个月中,陆续有约20名维吾尔族群众每周二、四下午,从北京各区赶往通州的学习班,参加每次2—3个小时的免费课程。由于学习班的效果不错,维吾尔族群众参加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第二期学习班的学员人数上升到了34人,为进一步方便学员,授课地点由北京市民委安排到了位于牛街的北京市回民学校。
  记者前去听课的那个下午,学习班到课13人,学员中有父子、有夫妻。课程很生动:背诵古诗《锄禾》,学习新课《祖国是我家》,学员情景扮演《过马路,看红绿灯》,最后进行随堂考试。当小伙子奥布力艾敏在讲台上默写古诗,写不出“汗滴禾下土”中的“滴”时,立刻有学员提示道:“就是‘滴滴打车’的‘滴’。”
  老师海米都拉笑了起来:“是‘滴滴打车’的‘滴’,很好。”研究生毕业后,为了爱情,海米都拉“北漂”到北京,如今在平安保险工作,任项目部主任。努力为生活打拼之余,公益活动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习班学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代课老师既要因材施教,更要爱心、耐心皆俱。妮莎选择了海米都拉,而海米都拉回报的不仅是一句“只要妮莎姐在学习班一天,我绝不离开”,还有开班至今的坚持。
  文化课后,妮莎用维吾尔语讲解反恐防暴知识。“不要留宿陌生人,即便是朋友、亲人来了,也要首先到派出所登记后再留宿,那不了解的、长期未联系的朋友要将东西寄放在你这里,是否应该同意?”妮莎向学员们提问。大家纷纷摇头:“不可以,不行。”
  在提交给国家民委、北京市民委的开班建议书中,妮莎特别对“有原则地在北京生活”的提法做了解释:感恩祖国,遵纪守法,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09FF1029A13B9F3D6707F21C0F7872B副本_副本.jpg


(三)


  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语言文化政策学习班所取得的成效,妮莎、海米都拉等爱心志愿者的付出功不可没。但学习班的背后,更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努力和推动。
  这个学习班由国家民委指导推动北京市民委举办,具体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由北京市民族联谊会负责,同时得到了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及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未曾料想到的困难。学习过程中,每当学员遇到困难的时候,国家民委、北京市民委、民族联谊会及时给予帮助协调,有效保障了学员能够在京安心地生活和学习。
  限于这一群体在语言、文化及在京生活、务工状态的实际条件,无法通过广告、报纸、网络等方式进行招生。学习班最初的学员主要来自政府曾经给予帮扶的,以及妮莎自己曾经帮助过的来京务工的维吾尔族基层百姓,然后通过学员的口耳相传,带动了他们周边更多朋友加入。
  “这一人群文化程度低,融入城市之路更为艰辛,既无社交媒体渠道、也不具备应用社交媒体的能力,我们要保障这些最需要帮助者得到帮助。”一直负责学习班具体工作的沈海涛向我介绍道。
  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沈海涛就在北京市民族联谊会供职,这个工作使他得以大量接触、服务少数民族群众。“阿卜杜吾普尔和阿卜杜热扎克是对父子,现在阿卜杜热扎克通过手机软件,开通了网上订餐业务;刚才回答提问的是玉苏普·凯尤木,前段时间他和其他商家因经营问题起冲突,被打后他没有还手,而是拨打110,通过警察解决问题。学习班奖励了他这一做法;艾热帕提·热合曼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刚来时都不大笑,现在开朗多了……”
  沈海涛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个学员,相对拗口的维吾尔族姓氏从他的口中说出来,流畅得很。他时常全程跟班,负责学习班与政府的各项协调工作。对这项工作,小沈投入了太多情感:与妮莎一起陪学员办理居住证营业执照、与社区民警沟通、上医院看病、协调房东邻里关系、为学员子女寻求在京接受义务教育途径,出现问题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处理、调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程学习之外的学员组织工作上了。他十分清楚,对这些为基本生存而奔波的少数民族群众而言,学习是弥足珍贵又近乎奢侈的。
  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找准与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现实需求的结合点及情感共鸣点。在城市民族工作探索和实践的道路上,国家民委及北京市民委迎难而上,做了很多积极有益的尝试。多年来,从成立北京少数民族志愿服务团,到开发囊括多种民族语言的“翻译通”,到开办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语言文化政策学习班,北京市民委和市民族联谊会以解决语言障碍为抓手,突破交往交流交融的障碍,为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做了很多实事。
  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对学习班也很关注,她应邀参加了第一期学习班结业式并观摩了教学成果展示。她指出,“学习班为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办了实事,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政府主导与志愿者努力的有机联动。”
  通过各方近两年的努力,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语言文化政策学习班的成效逐渐明显,办班经验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在北京调研时,还专程看望了学习班,对北京市瞄准语言这一阻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突出困难攻坚克难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要坚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加强服务与管理,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使首都成为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2017年9月,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民(宗)委(厅、局)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公安部等中央部委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会议强调,做好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发展的有力抓手,要站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高度,把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新疆来京务工维吾尔族基层群众语言文化政策学习班的学员们也来到了会议现场,并作了生动的教学展示。能参与如此重要的会议并展示学习成果,这不仅是学员们从未想到的,也是学习班的组织者当初开班时
未曾预料到的。而学习班全体人员的努力及探索,也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