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人物
李冕
发布日期:2020-08-27

在西北民族大学,她收获了各民族的朋友和最美的记忆,心中埋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在四川凉山州的大山里,她用一年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和儿童教育,真切感受到那片土地的活力与希望;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她成功向一家企业筹款3600万元,资助“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的凉山州、怒江州、临夏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完成高中学业;


……


她用10年时间,往返于城市与乡村,心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梦想,更为心中的信念。这个坚韧且执着的女孩,用实际行动书写她对于人生的追求。


31.jpg

在四川凉山州日哈乡,李冕与爱心班孩子一起跳舞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2010年9月的一天,飞机盘旋在兰州中川机场上空准备着陆,李冕望向窗外,她记忆中中学地理地图册上关于黄土高原的照片印象,就这样铺展在她的眼前。“这里的山没有树,土地几乎是同一种颜色,阳光灼热,略显荒凉。”李冕回忆着来西北民大报到当天的感受。


1991年,李冕出生在山东泰安的一个普通家庭。高考结束后,她心怀梦想,选择了1400公里外的西北民大就读。下了飞机,李冕坐在校车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西北的地理风貌。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色彩让她眼前一亮:迎新队伍里,众多身着各种民族服装的师生欢聚在一起,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将整个校园装点得分外亮丽多姿。接下来西北人朴实豪放的民风民情和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特色文化等,让她更加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魅力。“我来对了!”李冕兴奋的感受溢于言表。


“最初,我比较担心的是如何记住各族同学们的名字。”刚入学时的李冕充满好奇和些许顾虑,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她担心与各族同学相处起来会有些困难。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对西北民大来说,教育和鼓励学生从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北民大的育人目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民族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每天晚上六点钟,西北民大的一个小广场上会准时响起锅庄舞音乐,各学院、各专业的学子们在藏族同学的带领下手牵手围成一圈起舞。“整齐划一的动作、热闹的氛围如同一场有仪式感的交流,让我逐渐与各族小伙伴相熟。”与就读于其他大学的朋友沟通时,李冕分享的活动图片总能得到大家的点赞。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政课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进一步让李冕感受到,我国绚丽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她还在体育课上结识了一群同样热爱足球的藏族、维吾尔族好友,同学们经常结伴去观看一些重要的足球赛事。“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孩子,要加强交往交流交融,比如艺术、体育等都是非常好的媒介。”李冕说。


李冕攻读的是社会工作专业,需要帮助解决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这个专业对于价值理念以及实践要求非常高。在结识了越来越多各民族的朋友之后,李冕对他们的家乡更加心动和向往。于是,她在大学期间便走访了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旅行期间,我喜欢坐上大巴车随意到达当地的某一个县城或乡镇,去感受各地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


在新疆哈密的一次旅途中,李冕想去火车站,结果坐错公交车来到了一个陌生乡镇的集市,周围都是讲着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人。人生地不熟的李冕向一个小商铺的主人问路,店主的儿子十分热心地给她指路。他怕李冕误了火车,还用自家的摩托车把她送到了火车站。直到现在,李冕都不知道那个陌生乡镇的名字,但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和善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勤学,敬业,团结,创新。”西北民大的校训浸润在每一个学子的血液里,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每一个抉择。李冕说,西北民大的校训一直是她心里的指路明灯。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2014年,李冕从西北民大毕业,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读研期间,她把母校校训中的第一个词——“勤学”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泡图书馆,沉浸在书海里吸取养分。研究生毕业后,带着沉甸甸的专业知识,李冕没有选择工作或继续深造,因为她熟知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来说“纸上谈来终觉浅”,这时友成基金会的小鹰计划项目进入她的视野中。


小鹰计划项目让青年利用一年的时间到乡村开展实践,培育青年的行动力及影响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首年纳入小鹰计划的项目点,相比其他项目点,当地环境条件差一些。但本科四年的基础教育让李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了格外深厚的感情,加之回想起大学旅行时那些偏远地区善良的面孔,李冕毅然选择了这里。之后的一年,她深入到凉山州昭觉县日哈乡开展社会实践。


到日哈乡实践的前三个月,她将自己定义为观察者:参加村里的婚礼,去中心校帮老师代课,晚上跟孩子们学习跳彝族舞,学说简单的彝族话,还参与了特殊困难儿童家庭的家访工作。那段时间,李冕在微信运动排行榜持续霸占榜首位置,时常每日高达五万步。


32.jpg


33.jpg

在四川凉山州日哈乡,李冕与爱心班孩子一起


三个月过去,村里的阿玛(奶奶)、阿普(爷爷)和孩子们已经逐渐熟悉和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即便语言不通也会笑着与她打招呼。与当地儿童的频繁接触,让她发现他们有着良好的艺术直觉,对美的理解与判断早已融进了身体里。为留住这份灵气,李冕发起了“白日梦想家——儿童作品再创作”项目,将孩子们的画作带给外面的艺术家,让他们根据对孩子画作的理解进行再创作,然后返给孩子们。“小朋友看到他们的作品还能被别样地解读,或许会为他们带来不同的灵感与启发。”李冕希望用自己的专业和资源,为当地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通过各种渠道召集到20位优秀的插画师,筹得2万多元资金,完成了60多幅作品的再创作,作品返给孩子们的时候,她还在村里举办了一场画展。“画展那天,全村的村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来了,出乎意料的热闹。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点评的语言,但我从他们的表情中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李冕又一次证实了自己的想法,艺术是发掘特色民族文化、建立与外部沟通的良好渠道,而这里的孩子们十分需要这种特殊课堂来培养审美能力和与外界的沟通能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社会工作者在一个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并且真正能够在当地开展工作且发挥影响的必然是当地人。为了这个村子的社会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她决定对学校的老师开展每周一次的社会工作培训,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经验、方法留在这里。


此外,李冕还在村里开展《彝族宗教中的慈善观念》的课题研究,并获得中国慈善联合会“竹林计划”青年学者研究项目资助。她通过研究发现彝族传统文化中很多观念和仪式,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归属感及凝聚力、提供个体关怀等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发扬光大。


步履不停  为梦加冕


李冕在凉山实践的一年中有太多刻骨铭心的故事。在她看来,自己的能力有限,希望可以寻找更大的平台,为这个地方和这个社会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加入到这一载入史册的光荣任务中,实现在凉山州未完成的梦想,李冕决定回到北京工作。她的经历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脱贫攻坚协作部的要求不谋而合。她的工作就是需要面向社会特别是央企筹集资金,结合对方的定点帮扶任务提供项目方案规划设计。


定点帮扶地区中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李冕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贫困地区的村村寨寨,调研当地脱贫攻坚情况。近3年,她穿梭在全国各地,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民族地区更是常去。


去年,李冕利用去四川出差的机会,回到她曾经工作生活过一年的凉山州昭觉县日哈乡。她明显感觉到当地的教学水平、授课的规范性、村民的居住环境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巨大的变化,都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强有力的实施和落地。


李冕在工作生活中深刻感受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拔掉穷根最有效的方法。2019年,她借助平台资源成功向一家企业筹款3600万元,资助“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的凉山州、怒江州、临夏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完成三年高中学业。


“一方面,这笔钱可以提供物质保障,让学生不要为高中的生活费担忧;另一方面,学生继续接受教育,也为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提供更多可能和生机。”李冕说,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希望能够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今年也是西北民大建校70周年。已经29岁的李冕,在自己成长的路上,一直听从内心的声音,随之收获的是遍地阳光。如今,她依然率性而为、笑容坦荡:“未来,希望跟随母校共同成长。”


本刊记者 王孺杰  责编  金向德)


流程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