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人物
才让
发布日期:2020-11-05

才让,藏族,57岁,主要从事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才让被评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017年被评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


05_副本.jpg


教书育人 硕果累累


从1985年至今,才让已经在西北民族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5年。35年来,才让从来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他先后给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过藏族史、藏传佛教史、宗教学原理等多门课程。才让勇于探索,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提问、讨论等形式,注重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民族史的教学中,才让结合历史事实,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学生对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十五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才让指导的硕士生中有多人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指导的学位论文中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先后被评为甘肃省优秀论文;指导毕业的博士中有10人在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工作。早在1992年,才让就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师,获得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园丁奖”;1995年,获得西北民族大学教学“春华奖”一等奖;2001年,获得甘肃省第三次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主讲的藏族史课程被甘肃省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起在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担任基地主任。此外,他还多次被评为学科带头人,入选省部级、国家级人才工程。2019年,才让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探赜故纸 钩深致远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才让走上了研究敦煌藏文文献的学术之路。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了6万余卷文献。这些4世纪至11世纪的文献,涉及汉文、藏文、粟特文、梵文等文字。其中,藏文文献的数量不仅最多,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这批藏文文献涉及古代吐蕃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佛教、苯教等众多方面,是研究古代吐蕃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敦煌文献解开了许多吐蕃历史谜题,呈现出吐蕃法典的原始面貌,展示了古代敦煌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才让说。


遗憾的是,1907年至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等人先后将敦煌文献运往国外,致使敦煌文献流失海外。1979年在法国学者石泰安等人的主持下,出版了《法藏敦煌藏文文献选》,但只选取了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一少部分。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学者若要查阅文献,要么远渡重洋,要么就到收藏有微缩胶卷的个别单位借阅。


为了让这批流失海外的藏学瑰宝以出版的形式早日回归,并方便国内外的藏学研究,西北民族大学联合上海古籍出版社与法国和英国有关方合作,从2004年起开始对流失海外的敦煌藏文文献进行整理出版工作。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虽有法国拉露编的目录和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但仍有许多文献没有定名,或者定名不准确,全部整理出版的难度很大,任务十分艰巨。


为做好这项工作,西北民族大学专门成立了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购置藏文《大藏经》等大型图书。才让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文献,凡无准确定名的,根据文献所提供的信息,查对藏文《大藏经》相关文献,以确认是否与《大藏经》中译本相一致。有些文献破损严重,字迹不清,辨认起来很困难,即使这样,他们也反复阅读,直到搞清其内容。经过多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编目定名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以前的编目有所超越。


截至目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共出版24册,《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共出版10册。2006年在兰州召开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首发式暨敦煌学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学者们高度评价了该文献的出版,认为这是我国敦煌文献整理出版中又一里程碑式的工作,将进一步深化吐蕃历史文化研究,并对我国的佛学研究、敦煌学研究、藏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在整理敦煌藏文文献之余,才让也投入到对这批文献的研究工作中,尤其着重研究学界尚未触及的部分佛教文献,从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等角度,探索藏文佛教文献的渊源流变及汉藏佛教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与学术团队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法藏敦煌古藏文佛教经典的翻译整理研究,于2006年汇集为《菩提遗珠——敦煌藏文佛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获得第二十届(2016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2017年获中国藏学“珠峰奖”汉文专著类二等奖,2019年获得教育部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年,团队又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吐蕃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之子课题吐蕃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敦煌古藏文密教文献的翻译与研究等。


2016年,才让申报获批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团队先后完成敦煌藏文文献分类辑录10种,如语言类、文学类、佛教哲学类等。在才让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扎西当知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敦煌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将数千件敦煌藏文文献数字化,并实现了智能检索。他们还计划将所有敦煌藏文文献建立能智能检索的数据库,给学界提供更大的便利。


钻研学术 薪火相传


才让在民族历史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94年,他与蒲文成合译了藏文历史名著《印藏汉蒙佛教史·如意宝树》。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印度学者达斯就将其翻译成英文刊行,受到国际藏学界、蒙古学界的欢迎,为藏学研究必读的参考书。才让的专著《藏传佛教信仰与民俗》《吐蕃史稿》等先后获得甘肃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他还承担或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如2006年主持完成国家民委项目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及实践研究,2006年参加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项目藏族与藏传佛教关系研究,2007年主持国家社科艺术类项目藏传佛教金刚法舞研究,2007年主持完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招标项目藏传佛教基本教义中符合现代社会进步思想内涵之研究,2014年起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藏文历史著作总目提要等。


不仅如此,才让还十分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关心、支持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常说:“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学术研究要薪火相传。”


对于才让甘为人梯的精神,西北民族大学教师嘎藏陀美感受颇深。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藏传佛教大辞典时,才让组织同事边讨论边论证,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他都要求再三斟酌,要表达得恰到好处。他白天和大家一起讨论、撰写论证书,晚上一个人再次推敲、修改至深夜。


“我想多给年轻人‘挑大梁’的机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我们的研究才会后继有人。”才让说。



文:本刊综合报道

责编:刘娴

制作:古丽斯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