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母校一百岁,我21岁
发布日期:2016-12-12

转眼间,离开民大附中已经三年多。一想起北方的那片热土,那些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些属于我的青春的记忆,我的心就被掳了去。“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

 

(一)

那年夏天,我结束风尘仆仆的旅行赶回恩施老家,带着自己没能考上北大的遗憾,专心陪伴父母。

三年的夙兴夜寐,即使是假期也很少特意花时间与父母交流。我心里憋着一股劲,希望拿到北大的通知书让他们为我高兴。高考后没出成绩之前,我只身云游四方,南下广西再一路北上,希望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感受风土人情,亲近不同地域的人们。曾多少次告诉自己,北大哲学系,我将自此开始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追寻由三年青春时光升华出的纯粹理想。我要用哲学来指导自己的思考,让自己获得实现价值的智慧和改善社会的力量。

知道录取情况后,我正在围场坝上跑马。草原的辽阔带来岁月幽深之感,曾经在此围猎的康熙帝的丰功伟绩将我这个后来小子的成败反衬得不值一提。我御马奔跑抒发心中的失落和抑郁,继而很快从感情上接受了这个事实——感于天地之大,觉得定有可以让我施展抱负的地方。然而回到家后蓦地发现父母一下子苍老了不少,让我心生怜爱之余充满愧疚,觉得自己不争气。在录取结果已出而我仍不在家的半个月里,父母总是担心我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生怕我想不开,又不知如何宽慰我,所以夜夜难眠。这更加激起我男子汉的雄心,必须应对考验,以新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二)

就这样,我来到了武汉大学。大一上学期,我就读资源环境专业。

高考前填报志愿时意气风发,并没有花很多心思了解一志愿以外的专业情况,而终于到了需要我用不容逃避的态度来面对当时选择的时刻。资源环境专业主要是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维护、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等。这些都是很实用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有很好的就业率。只是,这似乎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这半年,我时常在梦里回到附中高三的教室,梦见阅读周国平的散文时感叹时光流逝悲伤不能自已,梦见物理课本里的法拉第和奥斯特走到身边给我讲述哲学引领科学的神奇,梦见挚友们支持我由理转文的眼神……梦醒之时,往往泪流满面。长江之滨,每每忆起北京的三年时光,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大一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武大弘毅学堂计划在校园里掀起一阵波澜。国家教育部推出的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开始在武大实行,取自武大校训的“弘毅”二字体现了学校的重视。第一届学员共拟招生140人,分物理、数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经济和国学7个班。因为高考分数不够平均和专业限制等原因,我只具备报名国学班的资格,但这反而让我的选择更加清晰而从容。

国学班作为唯一的人文学科班,得到文史哲三院老师的共同关注,课程设置涉及人文学科的大部分领域(包括哲学!)。这让我看到了弥补高考遗憾的希望。从下定决心参加选拔到正式录取,那短短一个月如同梦幻。我的身体里涌出源源不断的力量,高考前所有对于哲学的痴迷,所有关于人生意义的向往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都在经历了痛苦的沉淀后开始重新进入我的内心。感谢上苍,感谢老师的信任,这一次我得以从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学班一名学子,承续我的追寻。

 

(三)

面试前紧张的准备期间,附中的往事时常在我脑海里清晰地浮现。

高一第一次月考后,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的这天,我以全校土家族学生成绩第一名的身份和50多名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一起前往天安门广场,参加有奥运冠军出席的阳光体育活动。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穿上土家族的服装,以土家族少年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正在担心别人因为我如同布袋一样肥大的裤子而笑话我时,集合地点的场景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深深触动了我。

校门口的老槐树下,如同天女散花般铺开一大片鲜艳的颜色,远看如同童话一般。平日熟悉的同学,都一下子变得各具气质,带着一种自己民族的自豪,让人心生羡慕和尊敬,不敢轻易相识了。大家的服装风格迥异,具足特色。满族的绫罗绸缎,壮族的刺绣织锦,蒙古族的高帽长靴……这是一眼就能认出的。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从未见过的独特服饰。我的衣装,在这个群体之中察觉不出格外的特别。大家交相夸赞其他人的服装,眉宇间无不透露出自信和骄傲。我忽而在心中觉醒:这里只有我代表土家族!虽然我的衣装色彩没有那么靓丽,形制没有那么多姿,但它是土家儿女生活的反映,是土家人独特文化的传承……这样想着,我也悄然挺起胸,夹杂着一丝羞涩,走入这灿若云霞的人群中。

这时从人群中漂过来几抹色彩,是我平日里最要好的朋友!来自湖南的侗族同桌、宁夏的回族学委、还有吉林朝鲜族的寝室长……他们穿着如此美丽的民族服装,不同于平常地与我聊天,让我感到如此友好和温暖。此刻我心中倏而涌起情感的激流,眼泪夺眶而出。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情绪,一种14岁只身北上求学才能体会到的来之不易的幸福,一种我后来明白可以叫做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某种东西。走出熟悉的故乡,我便成为了故乡的名片;离开熟悉的人们,我便化为了他们的使者。该如何代表身后无数勤劳善良的土家族人?此时的我,并没有答案。

我悄悄擦干眼泪,又在他们的簇拥之下,去跟我喜欢的外班的苗族女孩打了个招呼。

带着这些激动而新奇的心情,我们抵达天安门广场。朝阳正从东边的天空冉冉升起,金色撒满大地,映照着灿烂的青春笑脸。民族、天安门、首都、青年、奥运……这些要素组合到一起,让这一个清晨成为了我人生中光辉的起点。走在古老都城的中轴线上,看这条坚实而笔直的线一直延伸到视野不及的地方。我面对着毛主席的像,背倚人民英雄纪念碑,心简直要飞翔起来。

这样的心灵震撼自高一至高三,一次次地出现,在我心中积聚酝酿。2009年国庆盛典,附中高一高二的大部分同学参加了天安门广场方阵表演。那天早上我们还在睡梦中,就隐约听见学弟学妹们在操场集合开拔的哨声。大典之时,留在学校的我们纷纷凑在电视机前,想努力从民族团结方阵中找出自己熟悉的脸。广场上排列整齐的战斗机群刚刚从视野中消失,就轰鸣着出现在我们的上空,引起阵阵兴奋的欢呼。那个月的19号,星期一,正好是我代表高三(五班)于国旗下演讲。在名为《青年与信仰》的演讲中,我握拳呐喊——“如同溪流汇入大海,我们终于汇聚到民大附中,汇聚到这面肃穆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在这盛世的祖国,在这举办过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国庆盛典的北京,我们心里燃烧起这样一种自豪——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一个来自民族地区的农村孩子,凭借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支持政策和自己的努力得以享受北京的教育条件,得以在信仰产生之初受到熏陶,这是在平等和自由的国度才能出现的幸事!14岁时只身北上与全国优秀同龄人同舟共济的求学经历,在附中的人文环境中感受到的对于民族、家国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慢慢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高考本应是这颗种子破壳发芽的时刻,却意外遭受狂风暴雨。而这一次,这颗种子终于在珞珈山破土而出,迎向了灿烂朝阳。

 

(四)

高三时在语文选修课本里曾读到《大学》和《中庸》,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路深深吸引了我,那种士操自律、君子自任的人生品质一度让我心生向往。所以初进国学班我就克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在日记中写道——

“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国学本身具有超强的社会关怀性,要通过追求圣贤之道,引导个人的修身养性,从而化民成俗,引导社会风尚,最终实现国家大治。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传统文化在整个民族的思维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现在追求的和谐社会、依法治国,提倡的司法监督、关注弱势群体、重视教育、尊重知识,某种程度上都是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现在社会缺少的,就是有一批真正的国学青年站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力行、道德践履唤醒世人,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这一伟大的事业,也正是我们实现自己价值、报效国家的道路所在。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优秀青年中的一份子,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用我们的知行合一去改善这个社会。当然,这不可一蹴而就,但理想是必须要有的……”

现在看来,这些想法不乏过于单纯和稚气,但这的确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正是怀着这样的热忱,我开始了在武大弘毅国学班的求索。根基经典、回归传统、面向现代,国学班的宗旨体现在富有学术道义感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教育之中,体现在同学之间充满情义的彼此砥砺促进之中。这里,成为我心中那棵树苗生长的新土壤。我开始尝试深入中国哲学内部,梳理中华文明本土的智慧,开始敬畏学术,开始强化自我教育的意识。但在这一切思想成长的背后,我始终提醒自己不要违背自己的初衷,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切实的改善,造福更多的人。然而,正是这样的坚持让我再一次遇到了思想上的巨大难题。

 

(五)

简单来说,我开始逐步看清了现实生活中通往修齐治平道路的切实障碍。

如今的大学人文学科,老师们似乎更愿意培养专注学问的研究型学生,而未曾更多地重视那些希望实践学问、用所学知识去回馈社会的学生。而我的定位,显然属于后者。

另一方面,伴随着对文化糟粕的清算,许多有价值的传统也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使得国人对于国学充满扭曲和缺失。而我所了解的国学,只是它庞杂体系的几个侧面。换言之,来国学班的时候我受到理想主义的启发,抱的是济国济民的理想,而到了国学班却要面对五四知识分子留下的质疑和责难,在不具备国学大环境的校园小环境中被迫坐下来专心“学术”,去面对古人浩如烟海的史籍……

从附中生发的关心国家关注社会的理想,让我因此无法安坐书斋。每每受到周围环境的激励全身心投入到古典学习之中时,我总是忧从中来,不能自已。孔子、孟子、范仲淹、王阳明……他们知行合一的真精神如同雷鸣般在我胸中轰响,让我在古典和现实中间几乎失去自我,缺乏众人的理解认可又让我倍感孤独和失落。

这是一种愈期望深入学问中而愈加沉重的忧思和茫然,是加冠之龄决定我人生走向的困顿。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时常在东湖之滨吟着这样的诗句去感受屈子的生命和情怀,企图以一种同情的理解进入他上下求索中的高傲和绝望,进而反思自己的进退。其实现实远不及那般残酷,我在国学班也并非毫无收获。班里的挚友了解我的忧思,推荐我去参加中山大学的社会学人类学暑期保研夏令营,说或许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他的启发下,我将目光投向了这门直接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夏令营录取我之后,我从社会学专业的朋友那里借来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概论,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探究——

“了解过终极关怀,亲近过伟大心灵,拥有了思考的工具和洞察社会的理性,我的灵魂可以高高飞起。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将成为我不竭的动力;实际的毅力和韧性,则成为我卓越的马达。我相信我一定有路可走!这一次或许是一个新的开始!”

 

(六)

迅捷的高铁,载着我从武汉向南国疾驰而去。

我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看到一切从附中带来的光明的希望,随着我在大学的探索,现在正越来越深沉,越来越接近我内心的期待。换言之,附中的经历让我产生了一种青年人建设祖国的当仁不让的情怀,在真正开始了解这个社会的复杂性之前,以一种理想的气质来构建自我与社会的联系,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真的实现抱负。而这种信念在大学里的展开和实践让我看到了更多的维度,也更理性地看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否能通过努力来弥合,这个问题继哲学如何指导我的生活之后成为了我最关注的新问题。因此我将目光投向了社会学,希望用人文关怀来了解社会机制,看清表象下的实质,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学》概论中的一句话,让我多了几分决心和勇气——“社会学可以向我们提供塑造我们生活的那些社会力量的信息。如果你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社会,你将会吃惊地看到,你自己的生活也是多多少少可以预见的。你也将发现,在你寻找和实现个人目标时,社会学知识给你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我知道,此次中山大学社会学的旅程并不会风平浪静。我对于社会学的了解和兴趣才刚刚开始,学术积累还远远不够。而与我一同参加中大夏令营的同学几乎都是本科学社会学专业的优秀学生。与他们相比,我在学术上不具备竞争力。但如同高考时填报哲学系一样,一种炽热的情感给我提供了足够的勇气和动力,激励我去作出更多的尝试,去面对不可预知的困境。

三天紧张的讲座之后是研究生选拔。老师们在听完我简单的陈述后仍迷惑不解,问我国学和社会学究竟有多大的联系,问我有没有参加过社会学的调研……不知何故,我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此前在国学班选拔面试时那般敞开心扉的激情。我诚实地回答完老师们的提问,默默走出那幢漂亮的红楼。我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为什么不能将自己所关切的价值实现、所走过的艰难心路历程说与老师听?或许老师们感受到我的真诚,可以不那么在意我本科阶段的社会学专业知识积累;或许老师们会就我这些偏理想化的探索给予批判和修正,给我指出我未曾考虑到的一面。但我都错过了。

走出红楼的一刻,我感到很疲惫。我想厘清自己的意识,为自己下午的表现寻求一种解释。我想起选拔前,有同学问及一位研究农民工问题的副教授对于农民工维权困难事件的态度和作用时,那位老师很真诚地道出了自己的无奈。得出的结论是单纯的学问并不能在社会运行中立刻发挥实际的效用,不可缺少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

这对我又是一次直接的触动,或者说是我在社会学中也看到了在人文学科中遇到的思想障碍,而且更尖锐。这位老师鉴于同学的诚意,愿意分享他的真实想法,但更多的老师采取了回避态度,将学问局限在理论层面,不愿触及现实的问题。

或许这让我改变了参加面试时的想法,我渴望一种来自于外界的声音引起我的共鸣,而不是由于自己太主动而让外界的同情代替了价值的认可。这种角色的置换,显然不符合面试的要求。面试预录取的名单上没有我的名字。于是,我再一次被自己抛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七)

为了清空烦乱的心情,我去珠江坐船看了夜景。

第二天清晨返程,阳光透过火车车窗洒在我的脸上。想起游轮在珠江掉头时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小蛮腰突然出现,以直指苍穹之势带给我直指心灵的震撼。这种感受,不同于高考前看《阿凡达》的那种感受。那时,我面前似乎展现出了一个通往新世界的窗口,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和精神的狂喜。主人公那种改变世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我心中激起巨大的回响。我感觉自己就在他的身后,也在驾着魅影凌空飞翔。

这种震撼,也不同于大二时与国学班同学一起在孔子墓前祭拜时的感触。那些绿油油的青草将我带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那个中国,带回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困于陈蔡之间、如丧家之犬却仍然胸怀天下的那个苍凉午后。我体会到这其中的深意,感到历史是如此超越人的理解之上。埋葬于这座坟丘中的那个人,如何得以成为影响全球影响历史的巨人?即便这样一个灵魂,如今又去了哪里?这个沐浴着他的思想浸润的国度,如今仍然存在诸多困惑,这其间的意义何在?他以颠沛流离的一生来追逐理想,可这其间深沉的痛苦和执着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察?我在心里对他说到:两千载之后,又一个不甘寂灭的灵魂来凭吊,希望能得到一些启迪。

其实,这个时代对我已经十分包容,愿意理解和支持我的人一直陪伴在我身边。附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始终是我坚强的后盾,是我精神的故乡,而国学班的老师们也接纳了我并给予我如此的信心。

附中,我启程的地方;弘毅学堂国学班,我的第一个中转站。虽然现在我认识到了这些环境的局限性,但我已经从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大踏步迈向属于自己的人生。

 

(八)

考北大出了意外,到中大也不顺利,但我还有武大,还有未知的可能性。

或许只有多经历一些事情,在无可奈何和极度无力感中叩问自己的灵魂,才能获得新的智慧。我曾一度将哲学视为自己的志业,这时候就应该从哲学的角度警醒自己不要将心随意抛掷。自附中走出,三年的摸索让我逐步为自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地带。人生总是朝着某个方向前进,至于走到哪一步,努力过后便交给天意。我愿意怀着这样一颗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感恩的心,愿意在自己自由的基础上以我的付出作为对世界的助推。在这个前提之下,我需要更加通达,来调和生活中诸多的矛盾。比如自己是否有能力照顾父母,为他们营造幸福;是否能帮助那些我挚爱的朋友……这种通达也意味着将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必苛求自己。我完全可以也必须一步步往前走,随时注意岔路,别忘了仰望星空,珍惜当下,憧憬未来。

这样想来,我看到自己的路越来越清晰——先利用本科阶段的基础在人文学科上达到一定的积累,同时在内心建立人文的信心和秩序,拥有开放的历史的视野,然后再甩开包袱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业,挥洒壮志豪情。过去的自己成了曾经,更应该鼓励当下的自己,相信未来的自己。

21岁生日这天,附中的召唤让我在对往事的追忆中看清了成长轨迹。我只有活在更大的自我中,心里装着整个世界,才能真正看到自己找到自己。那也是我所期待的,面对世界最理想的姿态。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