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颂,满族,长期从事民族文化艺术创意策划与推广交流,北京民族电影节(展)创始人、执行主席、主席、北京市民族宗教题材影视剧本评审委员会主任、民族宗教题材影视作品总监制、总顾问。曾任《中国民族电影交响音乐会》总策划、总导演,电影《德吉德》总监制等。
斯塔凡·劳丁是华沙电影节主席, 高高瘦瘦, 微笑中带着谦逊, 神色略显忧郁, 具有波兰艺术家那种独特的诗人气质。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的一天傍晚,我们曾在雍和宫西墙外的“京兆尹蔬食文化馆”相约而见。联系人是“电影工厂”创始人伊逖女士,一同来的还有《中国民族》杂志主编梁黎女士。
一同落座后,伊逖女士先给我介绍了华沙电影节及他们的“中欧电影推广计划”,并介绍了劳丁遍及世界的电影活动。我则介绍起“京兆尹”这个中国古代官名。先说雍和宫这80 多亩地上,出过两个皇帝:雍正和乾隆,雍正称帝前在此居住,乾隆则出生在这里。而“京兆尹”这个官, 西汉时所辖有长安以下十二县,现在可以说是相当于首都的市长。京城市长名义上可以管理皇帝的事务,因此以“京兆尹”之名的买卖在雍和宫西墙外,才算抗住了皇家寺院的强大气场。
劳丁先生向我介绍了世界上各类电影活动的情况。他在国际电影界人脉甚广,且记忆力很强,说到某个著名电影人,他不是说认不认得、熟悉不熟悉,而总是说我认识这个人已经有很多年了,而且年头长得惊人。比如我向他介绍我们电影展组委会正在筹备的“娜仁花国际电影周”,说娜仁花在北京电影学院学表演,在英国电影学院学导演,不仅是个优秀演员,而且拍过纪录片。劳丁先生说,我与英国电影学院的院长已经认识30 多年了!说到波兰的“电影思想家”、《十诫》等名片的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他说这位导演20 多年前和他住邻居,到家里来时总是很客气……
席间我举杯敬劳丁先生,笑言:如果2023 年后有人说起中国有个推广民族电影的老牛,你说我10 年前就认识他。他听了翻译,笑开了,说:是的,从事电影推广活动能认识很多很棒的人!
是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这些年“走出去”的不少了。如刚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民族电影节”中国有7 部影片参加,包括了苗族、黎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鄂温克族等民族题材的影片;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还有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展”,英国万象华语国际电影节签约举办的“中国民族电影展”,更有两部电影参加当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但我以为“走出去”还是一个较为狭义的战术层面和机构层面的思考,而中国民族电影的对外传播应当是战略性行为,也涉及包括学术界的、民间各个方面的广泛领域,建立世界范围的“统一战线”。这就需要我们结识更多像劳丁先生这样在国际电影界有广泛人脉和有影响力的朋友。 (责编 梁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