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
3月11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大会主席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11日晚,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宪法修正案。
@代表委员感言
“坚定不移地做宪法的信仰者、实践者、维护者”
凯尔赛·阿不都克热木(维吾尔族)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校长
修改完善后的宪法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生动实践,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意愿。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做宪法的信仰者、实践者和维护者。
黄丽云(傣族)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协主席、统战部长
宪法修正案通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制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宪法思想必将更加深入人心。
娜仁图雅(蒙古族)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学教师
宪法修改的内容反映了我们每一个百姓的心声,宪法修正案的表决通过,让我们觉得特别高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让它具有法律效力,意义无比重大。
穆铁礼甫·哈斯木(维吾尔族)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宪法的修改完善,将更好地对宪法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以此次宪法修改为契机,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把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宪法实施的监督。
“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段明龙(阿昌族)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司法局王子树司法所所长
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中增加“和谐”两个字,说到我们少数民族心里去了,我坚决拥护。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普法力度,不断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法治意识。
花蓓(回族)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
我们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彼此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我们的民族关系在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达到和谐,那么,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中增加“和谐”两个字,就是恰如其分,正逢其时。
图登克珠(藏族)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科研处处长
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强调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把群众的心声写入宪法,体现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这也让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依法治藏”有了更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这是代表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使党的全面领导具有了更高的法律效力,使得党的领导更加有力。”
杨永英(布依族)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长
对民族地区而言,只有在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下,才能实现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有利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正确贯彻落实,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步伐,有利于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李康(壮族)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使党的全面领导具有了更高的法律效力,使得党的领导更加有力,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得更好。如果没有我们党制定好的民族政策,哪有我们民族地区现在的大好发展和历史性进步。对此,我们壮乡儿女有着深切的体会。
李龙熙(朝鲜族)
全国政协委员 吉林省政协副主席
宪法修改恰逢其时,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举措。宪法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本次修改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抓住了重点,非常有分量。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再深化,是历史性的伟大进步。
@宪法知识点
198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在党中央领导下,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国人大已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5次对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修正。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