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京泽接受媒体采访
“张委员您好,我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友。请问,您觉得民族高校最希望给学生传授的是什么?”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结束后,一名中央民大毕业的记者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这样问道。
“作为中央民大的毕业生,我想问问你,大学四年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张京泽反问道。
“除了收获专业知识以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参加民大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活动,结交了各民族的好朋友。”那位记者回答道。
“为各民族学生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促进大家的交流交融,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中央民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央民大正是展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窗口。”张京泽说。
“民大学子毕业后踏入社会,被赋予的不仅是职业身份,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中央民大形成的价值观,它会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影响着你周围的人和环境。我觉得这是中央民大所应承担的非常重要的为社会育人的作用。学校是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窗口——中央民大在育人时,必须牢记这个责任和使命。” 张京泽进一步阐释道。
张京泽认为,民族院校为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青年树立包容、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识,这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对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社会安定都有着深远影响。“也许我们今天还不能明显看出它的作用,但是在10 年、20年之后,就会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民族院校毕业生在我们国家所起的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中央民大建校以来,培养出了数以万计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人才。许多毕业生不是在北京,不是在上海,而是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等边疆民族地区。他们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一支非常重要力量。”
中央民大从延安民族学院一路走来,作为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成功典范,始终以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为己任。“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服务,这两个‘服务’是中央民大最重要的使命。”张京泽强调说。
已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的中央民大,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展现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功实践。张京泽表示,中央民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发扬延安民族学院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形成新的生动实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干事创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和胸怀。对此,张京泽深有体会。在他看来,把中央民大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既是党和国家的期望与要求,也是民大人的使命与梦想。“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中央民大能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凝聚着几代民大人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虽然我到中央民大任职不久,但我从前辈、老师、学生们身上看到了大家对中央民大、对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国家推进实施“双一流”高校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战略背景下,迈进“双一流”建设队列的中央民大,更需要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大地,融入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大目标中去。当前,国家正在全力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民族地区成为扶贫攻坚、对外开放的主战场、最前沿,为此,中央民大着力找准发展方向、搭建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办学优势,进一步扩大民族学一级学科群的国内领先优势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凸显在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特色优势地位。
提升“中央”的战略定位、彰显“民族”的特色优势、强化“大学”的质量内涵,是中央民大新时代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努力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贡献‘民大智慧’,为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睦、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提供‘民大方案’。”张京泽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