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传统民族歌舞艺术逐渐改变了相对单一的文化环境。现代都市的大众文化消费产品的演绎形式、内容、文化符号和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冲击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迫使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进入了艰难的转型——从民间走向舞台,走向现代都市演绎市场,走向大众文化消费的前沿。
新时期以来,我国成立了多家国家级、省级、州市级文艺院团,他们不仅承担了国家重大节庆活动、国际文化交流、地方文化等演出任务,还直接满足着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但自21世纪伊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艺院团逐步转型升级走市场化道路,许多国有院团在发展思路、剧目创作、经济指标、运行方式、团队转型等核心业务中面临着挑战。在改革进程中,不仅面临大城市中多元的外来文化和娱乐方式挤压生存空间,还要面对我国中小城市、城乡的演出市场发育不够、人们文化消费理念不强等因素,很多传统文艺院团举步维艰,艺术人才流失,甚至难以创作出艺术精品。
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2014年出席中央民族歌舞团首届“公众开放日”活动时指出:“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艺院团,中央民族歌舞团要从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高起点创新文艺产品,高水平演出文艺作品,不断提高艺术质量和演出水平,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回馈广大观众;要高质量地运用和管理好民族剧院,把公益性和市场化结合好,担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时代重任;要大胆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创作、抓人才,立足特色,推出精品,始终保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
随着市场化的到来,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民族艺术院团面前亟待破解的一个重大难题。联合起来,抱团取暖不仅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明显优势,这必将为各院团探索市场化发展增添信心和底气。
基于共同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3月24日,第一届少数民族文艺院团艺术发展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会议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发起,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主题,就演出合作、交流学习、进京展演以及建立少数民族艺术发展论坛会议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友好的研讨和沟通。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民族歌舞团、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湖南省民族歌舞团、海南省民族歌舞团、甘肃省民族歌舞团、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青海省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团、延边州歌舞团、红河州歌舞团和济南市歌舞剧院等10家少数民族艺术院团。
中央民族歌舞团丁伟团长认为,随着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少数民族文艺团体都面临着改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对此,中央民族歌舞团也在积极寻求突破,2014年以来,先后推出了开放日活动、秋季演出季、冬季欢乐周系列演出活动等,力图与市场接轨。丁伟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能与兄弟院团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展演出活动。据他介绍,中央民族歌舞团将于2015年9月至10月,牵头举办少数民族精品歌舞展演活动。届时,将集中展示联盟院团的少数民族歌舞精品剧目。
与会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就观摩中央民族歌舞团业务考核的感受、人才培养、交流学习、院团发展、进京演出、一歌一舞创作和有关资料的整理工作,以及编创、采风、市场推广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据悉,今年4月下旬,中央民族歌舞团将举办相关业务研修班,开展舞台设计、灯光设计、舞蹈编导、作曲等相关业务的培训,为各少数民族文艺院团提供人才培训。同时,中央民族歌舞团所属的民族剧院也将为地方各少数民族文艺院团的进京演出提供各种优惠便利条件。此外,中央民族歌舞团将于近期赴甘肃、青海、宁夏进行文艺采风活动,期待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文艺院团一起创作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歌舞精品节目。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