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民族教育事业 大有可为
发布日期:2021-12-02

时隔13年之后,我们再次召开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为期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之前的筹备工作很早就在进行,中央和部委层面的研究、讨论、征求意见就有很多次。特别是,今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亲自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审议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文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格外关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出台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文件,对于落实好中央关于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上午,俞正声主席亲切接见了会议代表,刘延东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待会儿袁贵仁部长还要就落实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听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大家的发言,我也深感振奋、很受鼓舞,深感未来的民族教育事业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下面,我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第一,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具体体现

在去年国庆前夕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鲜明地指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为什么是最成功的?成功在哪儿?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找到并坚持了适合我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民族工作的领导核心、基本政策、制度设计、时代主题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个具体的体现,就是我们党在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之所以不同于历代封建王朝,也不同于国民党政府,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承认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国家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经济文化发展。而这也是我们开展民族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创办了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创办了许多民族院校和民族中小学,在高等院校举办了民族班、民族预科班,在内地举办了西藏班、新疆班。同时,组织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并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给予特别支持,在招生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适当倾斜。我们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党和国家通过开展民族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各民族的优秀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造就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通过开展民族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各族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汇聚起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通过开展民族教育,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更加丰富了璀璨多彩的中华文化宝库。

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就,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着眼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始终尊重民族发展规律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民族教育的发展举措。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民族教育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条道路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前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高度,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层面来看待民族教育,始终把发展民族教育作为提高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注入更大正能量。


第二,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教育工作,必须始终把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这一重大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56个民族的团结和力量。怎么样增进56个民族的团结?怎么样凝聚起56个民族的力量?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方面,民族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必不可少。这次出台的文件,也把打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专门作为一部分,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发展民族教育必须要把握的首要问题,也是关系民族教育事业长远的根本问题。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各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往开来的保证。如果青少年在思想上的人生第一粒“扣子”没有系好,将来就有可能受到错误思想特别是错误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影响,甚至可能会走上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安全的道路,那样的后果是很危险的。古人说,智者见于未萌,发展民族教育一定要避免这样的后果,把每一个民族的孩子从小就培养好、教育好。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各族群众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民族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把法治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让每一个民族的孩子从小就充分意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民族、任何人拥有超越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教育引导大家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律责任意识。这些思想认识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就能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要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抓紧抓好。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切实把民族团结教育摆在优先地位,让各民族公民都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多元一体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各民族都是手足同胞、都是兄弟姐妹。各族公民都要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只有把这些道理用各民族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青少年学生熟悉的语言,真正讲清、讲透、讲活,才能真正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要始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势方兴未艾,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尊重和包容首先就要从互相了解开始。我们要通过民族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从边疆来到内地,从山区、牧区来到城市,获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要通过推广民汉合校、混合编班,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对拉手、联谊,不断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各族同胞共同学习、生活的机会多了、时间长了,交往交流交融在无形之中就向前推进了。通过民族教育来推动“三交”,是润物无声、收功长远的事,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做,长期不懈地做。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就能够不断被夯实,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一定能够越来越强。


第三,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紧迫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重点,民族地区是重中之重;说难点,民族地区是难中之难。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失衡。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突出强调,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有依据。而就业的基础是教育,没有好的教育就没有好的就业。民族教育要为全面小康服好务,在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的同时,特别要在瞄准就业导向上下更大功夫,重点是抓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民族地区相对落后,除自然、历史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人才匮乏,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理工类专业人才不足。前段时间,《中国民族报》上有一个关于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问题的报道,主要讲的就是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只有国家标准的一半,基本处于不及格水平;民族地区高考理科分数线低于文科分数线,其中新疆民考民本科文理科分数线相差90分。而从需求上看,2012年中央企业在京招收新疆青海西藏毕业生,95%的岗位需要理工科专业,但这三省区少数民族毕业生专业对口的不到5%。这就要求我们大力调整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高校的专业结构,提高民族地区理工科教育水平。这不仅仅是建设民族地区,也是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的需要。少数民族应该有更多的科学家,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当前,部分民族地区就业问题较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但同时也有企业反映招工难,招不到符合岗位需要的技术工人。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不足、职业技术培训还不到位。去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了全面部署,民族地区要以此为契机,根据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的空间,培养更多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当前的重点目标是要保证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让他们都能够依靠一技之长走上就业岗位。多一个毕业生找到工作,就多一个家庭实现生活安稳,全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就多一份切实保障。

中央一直强调,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地位,强国必先强教,富民必先兴教。当前国家正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好民族教育,努力培养更多的各民族优秀青年人才,确保实现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四,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教育工作,必须突出重点难点、体现优先倾斜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突出的还是体现在社会事业方面。特别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不仅是和东部地区相比不平衡,就是在民族地区内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差别也非常大。整体上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还都十分薄弱,少数民族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还比较低,当前民族教育发展状况与国家战略、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特别讲到,有的寄宿制学校,一个铺睡两三个孩子,架几块石头烧起柴火煮一碗冷饭,这是不行的。总书记把这个问题专门拿出来讲,而且讲得这么生动、这么具体,就是在要求我们一定要尽一切努力,尽快把这块短板补上去。这就必须采取特殊政策、特殊措施,必须体现重点扶持、优先倾斜。

一方面是对重点地区优先倾斜。什么是重点地区?越是边远的地方,越是穷困的地方,就越是重点地区。这些地方往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寄宿制学校建设较为滞后。现阶段,就是要一个一个地摸底,一个一个地提出硬任务,大力改善条件不达标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要想办法多投入一些资金、多投入一些人力,提高当地教育质量。国家层面的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和欠发达省区倾斜,边疆和欠发达省区的教育经费要向边境县、贫困县倾斜,边境县的教育经费要向边境学校倾斜。同时以适当方式积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骨干教师到边疆地区、边境学校任教,还可以充分发动各种形式的支援帮助的力量,确保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

另一方面是对重点领域优先倾斜。什么是重点领域?越是问题还比较多的领域,越是工作还比较薄弱的领域,就越是重点领域。除了上面讲到的职业教育,还有一块比较薄弱、还不能很好满足需要的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一定要从促进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既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又要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这既有利于各族公民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选择面,更有利于增强和维护民族团结。

由于不同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优先倾斜的方针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精准发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除了国家的倾斜政策,也鼓励各地区立足各自实际,勇于改革创新,将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民族的特殊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地区的历史背景、发展程度、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能够推动本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工作。这些年来,一些地方也创造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好典型,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好经验。希望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借鉴经验,不断积极探索。


第五,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领会、吃透中央精神,自觉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审视和推动民族教育工作。在编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时,要把民族教育摆到突出位置,优先发展、重点保障。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发展民族教育,不仅仅是民族工作任务较多的省区的事,而是全国的事。各地区在落实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自觉服从整体和大局,切实履行好本级政府应尽的职责,搞好跨省(区、市)工作的对接和协调,促进民族地区与内地、各民族地区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中,要优先倾斜教育,在总盘子中把教育支援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一些中东部省市虽然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但都承担着办好内地民族班的任务。今年我们举办了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省部级研讨班,俞正声主席在和学员座谈的时候就讲,你们去看过内高班的学生吗?没看过就是失职啊。俞主席还明确要求,对内高班、预科班,要有人管,困难要有人帮助解决,要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到温暖。这个要求怎么落实?就是既要对各民族学生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又要特别注意尊重风俗习惯,注重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用心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善意和真情。现在城市民族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的子女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要解决好。只有这样,才能使进了城的少数民族真正融入城市。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各级教育工作部门、民族工作部门和各级各类民族教育机构都重任在肩,需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长期以来,教育工作部门大力支持民族工作,给予民族工作部门很多帮助。在推进民族教育工作中,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发挥与少数民族群众联系多的优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自觉配合教育工作部门抓好有关工作。同时,推进民族教育发展,仅仅依靠教育工作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还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分工合作、共同推进。教育工作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要多同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努力把国家政策用好用足,争取对民族教育的更多支持。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工作,还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不仅需要依靠党和政府推动,还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搞好组织协调,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教育事业的渠道,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民族教育的良好局面。我们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广泛宣传会议精神,引导各族群众从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民族教育,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民族教育,形成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基石。推进民族教育事业,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崇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新局面!


(本文是王正伟同志8月18日在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