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少数民族占47%,是少数民族占比最高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省情特点,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今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作出“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战略部署,开启了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建立创建工作机制,
开创了党委总揽创建工作的全国先例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2013年省委在总结30年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用8年时间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创建工作安排。省十三次党代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新部署。这些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工作举措,为推动先进区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委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4名常委和1名副省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省州县乡四级党委书记“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构建党委主导、政府支持、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机制。为激发全省上下抓创建的热情,省政府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奖,建立创建工作专项考核制度,保障了创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激情干事。
凝聚“五个认同”强大合力,
打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精神家园
我们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创建的基础,把思想引导作为先导。针对不同群体,区分对象、突出重点、分类施教,深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坚持每年9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组织“民族团结杯”文艺汇演巡演、“巾帼唱响民族团结之歌”“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操”等活动,让创建工作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百姓,收到良好效果。坚持文化引领,扎实推进藏族文化(玉树)、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果洛)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出一大批民族团结题材的电视电影戏剧歌舞作品和大型剧目,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创新发展,成功研发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系统平台,为国内外200多万户提供服务,推动藏文信息融入互联网世界。坚持典型示范带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10个、命名全省民族团结先进县市区12个,选树表彰先进典型3500多个,营造了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推广运用“班玛经验”,
进一步夯实党在民族地区执政根基
把依法治理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方式。建立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省州县毗邻地区协作、重大矛盾挂牌督办和基层多元化解等长效机制,将每年3月作为“全省矛盾排查化解月”。5个自治州出台《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创建工作的法治基础更加牢固。对突出问题和稳定隐患多的班玛等个别地区,抽调干部力量,集中开展整治活动,形成“依法整治、群众路线、集中推进、精准发力”的藏区县域治理“班玛经验”,党在藏区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注重管理与服务并举,
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寺院管理新模式
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实施加强寺院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共同管理、协助管理和自主管理三种方式,对问题突出、维稳隐患较多的寺院实行共同管理,以县为主实施“清理整顿见成效”;对自我管理能力弱、内部制度不健全的寺院实行协助管理,帮助寺院“提升能力上台阶”;对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的寺院实行自主管理,做到“有序运行更规范”。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大力提升各民族群众获得感
我们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全省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着力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重点民生建设,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民族团结红利。加大差别化扶持,出台民族地区发展区域性政策,编制实施藏区、交界地区、较少民族专项规划,自治州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达到10.3%。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努力构建立体式创建新格局
坚持重在基层、重在平时,扎实开展创建“八进”活动(进家庭、社区、乡村、学校、机关、企业、寺院、军营),出台实施方案,建立测评指标体系和验收程序,定期达标验收,形成了人人讲团结、处处抓团结的良好氛围。特别在家庭,以五星级文明户评选为抓手,激活民族团结创建的社会细胞,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全省已创建民族团结先进户16.7万户。制定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窗口服务行业、军警民共建行动方案,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同时,注重顶层设计和群众主体相结合,确保创建过程让各族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形成了全社会联动联创、各行各业共创共建的格局。
我们深深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国家民委的关心指导下,青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省区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积极借鉴先进省区的成功经验,继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的奋斗目标。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