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西畴精神”礼赞
发布日期:2018-08-16

西畴_副本.jpg


  今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云南西畴:石旮旯里劈出致富路,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一文后,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西畴精神”的广泛关注。


  “西畴精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在扶贫工作中创造的精神。很多年轻人可能对“西畴精神”不太熟悉,所以当今很有必要重提“西畴精神”,礼赞“西畴精神”。


  西畴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150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由十万大山拱卫着,平均海拔1500米,是集“老、少、边、穷、山、战”为一体的革命老区贫困县。严重的石漠化,致使石山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4%,“七分石头三分地,缺土又缺水”。爬上山脊,可见峰峦云海;走入谷底,总有曲折小路;人在山顶山腰安家,地走七里八里不远;绕山绕水几十里,一不小心才发现出发的地方不过就在山对面。曾经的西畴山恶、土少、石头多,人均耕地不到一亩,相当部分地区已失去人类生存的条件。


  生存环境的艰难,生活的贫困落后,使西畴人不得不寻求出路:不干不行,不干没有出路;祖先既然选择了这片土地,就一定有生路。光喊口号不行,说干就干。于是,多少年多少代,一直默默无闻地躲在山旮旯里的西畴醒了。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西畴人拉开了一场破石惊天的战斗。在被视为不适宜生存的摸石谷,千余人上阵,叮叮当当,一个石头一个石头地炸,一个石头一个石头垒埂,用肩头一担一担地挑土来填。没有钱,没有炸药,他们用“火烧石”的土办法来开山。一个冬春过去,昔日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摸石谷山梁上,奇迹般地出现道道石埂、石墙,硬是从石缝里造出1500亩“三保”台地。


  有了土地,就有了生的希望。1995年12月,云南省扶贫工作会议在文山州召开,时任省委书记、省长及全体与会者到摸石谷参观后,被深深震撼。大会高度赞扬并总结了西畴的扶贫路子,归纳为16个字的“西畴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拼搏。


  “西畴精神”,从此名扬全省全国。


  山里人崇拜大山,生成就是这不倒的大山性格。扎根大地,屹立巍然,雄视万物,立地顶天。无声中奋起,坚持中屹立,攀高不止,西畴人的精、气、神在大山中彰显。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石缝中求生存的西畴人创造了土地的神话。有了土地,粮食够吃了,跑了的媳妇回来了,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如今的西畴,大地一片葱茏,一条条公路延伸到大山深处,一簇簇崭新整洁的新民居占领了石旮旯,一首首发自内心的歌响彻云霄……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