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在家的星空中——走进云南宁蒗沙力新家
发布日期:2019-05-07

1.jpg

                 沙力新一家


我敢肯定,沙力新家的星空图你一定没有见过。它太过平凡,平凡到当沙力新家人和我讲述时都觉得“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同时,我也敢肯定,你一定会有熟悉的感觉。


最亮的那颗星


沙力新是全家最亮的那颗星。这个年逾五十、小肚微凸,每张照片都能摆出严肃表情的彝族汉子,照亮了整个家庭的星空。


1980年,出生于云南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川乡竹山村的沙力新初中毕业,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乡里的一名教师。


不说估计你也能猜想到,那时的山村学校形象——一间破屋,一位老师,几个学生……沙力新的课堂亦是如此,只是西川乡少数民族多,他的几位学生说着不同的民族语言,咿咿呀呀地更为热闹。“我的学生来自很多民族,普米族、彝族、傈僳族、汉族……”


对于乡村老师来说,一人多能是必须的。一到五年级,他全科全能;桌椅不够,他自搭自建;课本不足,他巧手来粘。碰上高年级的学生,沙力新觉得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时,还得自掏腰包。“乡里缺编制,那时候没有办法了,我就花自己的工资请有文化的人来代课。”


沙力新对学生的爱特朴实,就是见不得学生受苦。在大女儿胡玥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的被窝很暖,总是挤着被父亲带回家的学生。“我们自己家粮食都吃不起,爸爸还带来好多娃娃。”“七八个的时候都有,大家睡觉都挤在一起。”


遇见因贫退学的学生,沙力新会一边鼓励学生继续学业,一边承担其所有费用,解决学生后顾之忧。沙力新的彝族大儿媳罗晓梅2009年嫁进门时,沙力新还在供养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连鞋子衣服都是他来出,供到六年级。”



2.jpg

                 沙力新家的兄弟姐妹


火星与水星


沙力新在学校工作后,与竹山村的胡支马一来二去,渐生情愫。讲到与胡支马的爱情,沙力新言简意赅:“她喜欢我,我也喜欢她,就成家。”


沙力新是彝族,胡支马是普米族。族外通婚,对于彝族来说当时还比较少见。对此,沙力新却有自己的见解:“当时我看着普米族先进、勤劳、讲卫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强,特别地好客。胡支马又对我好,我就和她结婚了。”不仅愿意结婚,他还答应做上门女婿。


胡支马这边,则得到父亲的支持。“我外公很开明,我妈妈她们姊妹五个嫁给了五个不同民族的人。”胡玥细细数来:“大姨爹是摩梭人,二姨爹是普米族,三姨爹是彝族,四姨爹是汉族,五姨爹是傈僳族。”


不同的民族成分,使得沙力新家的星空图底色多了一种融合、多彩的韵味。“我们兄弟姊妹都会讲普米语和彝语。我们和爸爸讲彝语,和妈妈讲普米语。有时大家都讲彝语或者普米语。”一个家庭,不同的语言,胡玥兄妹早已适应,切换自如。对小孩子来说,更为幸福的是两个民族的节日都能过。彝族的火把节,普米族的吾昔节、七月半,他们都不会错过。


婚后的沙力新家多了一儿两女,生活压力陡增。除了教书,沙力新开始谋划其他的门路。竹山村离乡政府所在地有30多公里,当时唯一的粮点就设在乡政府,大家都往那里聚集。改革开放后,乡政府附近的市场慢慢有了起色,沙力新仔细研究市场上的货物供应,时不时带点特产外出销售。“我用70块钱买了一匹马,驮着去卖点梨子、核桃。”胡支马也跟他学,家里的日子越发有了起色。


沙力新好观察、分析,他发现种花椒是个好门路。竹山村的地理环境很适合种花椒,“我动员村里人种花椒,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好生活。”“学校与村寨挨着,农村和教育我都了解嘛,有些家庭特别困难,化肥都买不起,我们还把化肥分给他们。”现在的竹山村,在沙力新的带动下,家家户户种起了花椒。他自己家仅花椒这一块,年收入能有2万多元。


提及父亲,胡玥用“自豪”来形容。其实,这种自豪感还源自沙力新是村里的能人、好人,引人读书、带动经济、领村民做公共服务,村里人信他、服他、敬他。


星星 长大再长大


1989年,沙力新的小女儿胡春芳出生。到她入学读书时,竹山村的小学条件有了大改善,也不再是一师一校。虽然如此,村里孩子们上学仍然不容易。“小学一至四年级在我们村念,五六年级要跑到乡政府那边上学,初中又要去县城。”沙力新说。


时至今日,胡春芳和姐姐仍然对从西川回竹山的山路记忆犹新。路远,30多里地,靠走;风大,走路时碰上大风,得立马坐下来,等风停了,得赶紧跑;险,一路蚂蟥颇多,有时它们吃饱了,会在路中间立起身来,吓人得很。


十来岁的小孩,思家心切,硬是靠着对父母的想念走完全程。“我们两周回家一次,从上午放学开始走,到家的时候已经天快黑了。”“小时候穿的布鞋和钉钉鞋,鞋跟经常走掉。”一回到家,暖意就从心中涌来,“不管多晚回家,父母都是做好饭,等着我们。”


“现在好了,开车四五十分钟就能到家。” 2014年,沙力新组织村民利用政府拨给村里的埋沙款,再自筹部分资金,修通了竹山村的公路。


2000年前后,胡春芳初中毕业后,跟着堂哥到广东打工。“我哥有点像包工头,他开始是自己出去打工,后来带人过去一起打工。” “主要做TCL的芯片,加班的话一个班12个小时,一个月工资1000多块。”


两年之后,这个活泼乐观的小姑娘,不愿意整天呆在厂里,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幺姑娘喜欢理发师这个职业,我申请了贷款帮她开了个理发店。”沙力新用工资本抵押,获得了近10万元贷款,在丽江古城南门帮胡春芳开起了理发店。胡春芳给小店取名“发缘地造型设计”。“我的想法是做头发么,有缘分的顾客肯定会来我这边。”这名字兆头好,开店不久,胡春芳就遇到了相伴一生的那个他。


星光暖暖


胡春芳的老公和春权,是丽江的纳西族。“我说要给她介绍对象,她说就喜欢我这种样子的,我就把自己推销出去了。”他性格开朗,讲到这里,话里满满都是幸福感。


两人相处到谈婚论嫁时,和春权方知恋人是普米族。他对此并无特殊感觉:“不管哪个民族,只要人好。”但和春权足够细心,在第一次见沙力新前,他对普米族、彝族的礼节进行了了解。“第一次见我岳父是在丽江城里,感觉他人很和善,脾气很好。我和他很投缘。”


沙力新对胡春芳的婚姻并不干预,只要年轻人喜欢,他觉得都可以。对于未来女婿是纳西族这件事,他很支持。三兄妹都找到了不同民族的称心伴侣。


这次见面后,胡春芳同和春权的婚事就敲定了。彩礼和嫁妆方面,考虑到各个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沙力新决定去繁就简,综合一下,按照自己的能力给。婚礼选在2013年9月10日,“是教师节,我特意挑选的。”和春权考虑到岳父是教师,觉得定在那天全家人都能“安安逸逸、高高兴兴。”


婚后,和春权两口子住在丽江古镇,理发店也跟着迁了过去。几年下来,和春权已经完全融入沙力新这个大家庭,大家相处得很愉快。用沙力新的话说,“无论汉族还是纳西族,只要人好,顺其自然,慢慢地相处,任何人都好相处的。”


几年前,沙力新因高血压引发了脑梗塞。和春权担心不已,“在丽江检查后我们还是不放心,就带他去大理检查。作为姑爷,父母亲健健康康地我们才能放心,父母亲有点小病小痛,我们心里也不好过。”这一去,四周时间,沙家三姐妹轮流从丽江到大理陪护,和春权来去得勤,四周里跑了四五次。


“老人对我也非常好。”只要女婿回家,沙力新总是安排妥当,捉鸡宰鱼,在家里等着。

大儿媳罗晓梅自2009年开始,就一直与公公婆婆两位老人一起生活。“他们都很好相处,公公支持年轻人的想法,为人处世都很好。婆婆对我们晚辈很照顾。”刚嫁到家里时,罗晓梅不会讲普米话,胡支马就会用彝语和她沟通。


沙力新多年来还练就了“采草药”的本领。到摘花椒的时节,碰上雨天,老人会将草药泡入足浴盆,让孩子们回家就泡上。“公婆心疼我们,还帮我们端水倒水。”


2017年,沙力新在房屋旁边挖了一个两三亩大的鱼塘,养了些鲤鱼、草鱼,亲人们回家又有了新的交流项目——集体钓鱼。等塘里的鱼儿上了桌,一家人品着鲜美的家常菜,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责编:增林)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