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绣&SHOW——让传统活在当下
发布日期:2019-05-07


 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关于彩绘花纹的记载,古代先民将颜色涂在身上用来装饰美化,称为“彰身”;后人又发明了将图案色彩刺在身上,即“文身”;美丽的花纹最终绣在衣物上,刺绣便由此产生。


 据《尚书》记载,“舜令禹刺五彩绣”。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里,就规定了“衣画而裳绣”。作为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在古代被称为“常”“针蓄”,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刺绣实物是湖北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刺绣工艺品让他叹为观止。而中国刺绣,也随同他的商船一起漂洋过海,风靡西方上流社会。从那时开始,中国刺绣作为东方之美的极致典范,开始有了世界级的影响力。


 提起刺绣,人们大多对“苏、粤、湘、蜀”四大名绣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知道,少数民族刺绣同样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极致表达。如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刺绣共有30个大项,62个子项,其中少数民族的刺绣项目有18个大项,33个子项,占比50%以上。


 刺绣广泛用于少数民族的服饰、生活用品,也频繁出现于他们的节庆、仪礼等民俗活动中,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劳动生产过程中、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刺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印记,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质和审美偏好,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映照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和美美与共,成为中华文化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传统与现代,这一贯穿于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史的命题,一直在反思、冲突、碰撞中激烈交锋。与之相关的一连串对立语义:劣与优、贫与富、落后与进步……无形中扩大了两者的鸿沟。


 随着工业文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类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与农耕文明时代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留下的传统工艺,在大众眼中一度变得“过时”。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增速相比,传统手工艺产品的人工成本变得日益高昂。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传统手工艺行业不断被取代和肢解,传承人群日渐减少和老化,加上机器化生产导致传统工艺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等原因,少数民族刺绣乃至整个非遗保护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进入21世纪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古老、传统的东西不一定是陈旧、过时的,也可能包含着最精致、最美好的文化内涵。在大历史的时间维度里,简单的进步主义让步于文化生态学,人们重新发现过往与现代的统一性,借助现代科技与现代媒介的作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多元文化特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接受。人们开始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所生活的当下,也籍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元、生动与精彩。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落实该计划,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上榜项目重点考虑了“一批具备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这表明:未来传统工艺在国民经济生活和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性,不再只停留于专家学者的研究层面。国家不仅将传统工艺的振兴重新纳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链条之中,而且使之成为具有重要带动性的关键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策划了“绣&SHOW——让传统活在当下”这个专题。我们所关注的,是在全球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之一——少数民族传统刺绣工艺正面临怎样的现状?如何把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与文化创新、市场拓展、时尚设计乃至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完美结合?我们欣喜地发现,有许多人同我们一样,正在试图寻找答案。


 2016年7月,上海设计师秦旭牵手新疆哈密绣娘热娜古丽·素批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上展示了维吾尔族刺绣元素的高定礼服“花开了”,将维吾尔族刺绣带入国际舞台;


 2016年10月,国际名模、时装品牌Maryma Design的创始人、服装设计师马艳丽牵手云南楚雄彝绣在“2016北京秋季国际时装周”上闪亮登场,艳惊四座;


 2017年7月,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在巴黎高定时装周上推出贵州安顺的苗绣和蜡染元素服饰的“山里江南”大秀,轰动世界时尚圈;


 10年来,由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成都文锦文化机构联合发起的“一针一线计划”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开设了多家零售体验店,帮助上万名灾区羌族妇女实现灵活居家就业;


 15年来,“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贵州深山里打造了近30座手工艺博物馆,并搭建了拥有8000多位绣娘、5000多个纹样的中国手工坊数据库,同时建立了囊括20多家时尚机构及其设计师的中国手工艺联盟;


 40年来,“苗疆故事”创始人曾丽跟随父亲脚步,走遍贵州苗区,建立中国第一个苗绣主题博物馆,制定苗绣收藏标准,提取苗绣纹样基因,并与当代时尚设计结合,以“苗疆元素 国际表达”的设计理念,让当代人透过精美的文创产品关注到苗绣的深厚文化。


 ……


 我们所选择的这些案例,囊括了10个少数民族绣种,通过对政府层面、少数民族刺绣传承人、著名设计师、少数民族刺绣品牌创始人、绣娘、文创企业等多方采访,借助口述实录、实地采访以及图片等形式,对每一个少数民族刺绣种类在传统与现代的相遇中,所发生的故事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呈现。


 这些个案中,有一些堪称成功的样本,它们从本土品牌中脱颖而出,经受了市场的考验,有些还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我们既要记录下这些成功的样本(因为他们的典型性、带动性极强,可资借鉴、可以复制),更要关注那些发展较弱、但充满顽强生命力的个案。它们的现状、它们的困境、它们的未来是另一种视角下的呈现,也许更能说明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中遭遇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从古至今,织物上的刺缀运针里满载的不仅是世代技艺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花锦绣、花鸟虫鱼、龙凤呈祥的传统图案里,大多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的礼赞。“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针一线,穿梭的不只是布匹,绣上去的也不仅仅是美丽的图案,更多的是劳动,是人生,是人类时时牵绊的情感。


 “学习刺绣唐卡最重要的是用心、踏实,肯花时间去探索和练习。”藏族刺绣传承人,44岁的米玛次仁为了苦练技艺,双手长满老茧、粗糙不堪。对刺绣的热爱,让他能数十年如一日的负重前行;


 “传承手艺做的不单是手艺活,还要守护几千年的文化血脉,让其一代代传承。”前“Mary Ma”高级定制总监、畲族刺绣传承人林伟华放弃大都市的繁华生活,回到福建老家开了个小店,只为让传统引领潮流,让艺术回归生活;


 ……


 方寸之间,闪现着人性之美。“在绣&SHOW”中,你会看见,每一种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的背后,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精美绝伦的瞬间,都书写了岁月与人生的坎坷沧桑。工艺之美与人性之美的交织,成为这组专题报道的核心魅力。


 我们希望通过“绣”这个传统的手工艺,来讲述那些默默传承创新的民族文化守望者们,讲述他们在全球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的今天,如何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如何更好地SHOW己SHOW物SHOW中国,如何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书写人生价值,彰显文化自信,演绎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传奇。


 人类的文明史表明,只有文化的留存才能穿越无情岁月的消融,成为积累文明的重要载体。或许若干年后,当代、现代都变成了古代,但我们参与发展与努力保存下来的文化,将会穿透历史的时空,在未来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必须珍视传统,但不是单纯地回归过去。让过去活在当今,让传统复兴于当代,让未来读懂过去,OLD IS NEW。我们正是怀着这样的期待,将“绣&SHOW”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特别鸣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

(责编: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