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非遗”传承创新浅谈
发布日期:2019-05-07

3.jpg

         作者(左)考察贵州织金马尾绣



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大多数是与农耕文明时代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所留下的宝贵遗产,随着工业文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非遗必然会面临着各种困境。


如今,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当代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来自方方面面。首先是“非遗热”带来的头脑发热、行为跑偏、目标丧失。“非遗热”造成了人们来不及思考非遗是什么?非遗特性与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要传承非遗?传承什么?非遗的价值核心是什么?很多人连非遗是什么都不清楚,就高谈阔论传承,未免贻笑大方。


其次,现在人们所做的传承、创新非遗,其实是非遗(传统手工艺)制造出的“物遗”(物质用品)的传承创新,而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技艺的创新。


第三,违背非遗传承发展规律的“创新”,必定会干扰非遗有效、合理、科学的传承。因为懂得设计创意、艺术创作、市场创新的人,未必懂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规律与自身发展。


第四,对于不同类型的非遗技艺,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例如族群传承与家族传承,自用传承与商用传承,乡村背景下的传承与都市背景下的传承,应该区别来对待。宣传与传播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以设计带动民族文化传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是值得肯定的。这种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非常好,但要注意文创产品的创新效果和质量,注意是否准确把握了该民族工艺的精髓和核心。比如劳伦斯·许、马艳丽都是从设计、品牌的角度,以贵州安顺的苗绣、云南的彝绣元素创新服饰,在巴黎服装高定周与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大放异彩;法国爱马仕则以贵州苗族蜡染百褶裙为灵感,通过创新设计了具有国际时尚品味的高档丝巾,这些都是少数民族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如何将传统的、民族的视觉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的、时尚的并具有国际视觉语言的产品?这一点,法国爱马仕品牌的创新之路,值得中国设计师好好学习研究。爱马仕的丝巾设计创作灵感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全世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都被他们用在了设计中。爱马仕的设计师们擅长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去提炼文化元素并转化为当代的时尚产品。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不要动不动就向外看、向西方找灵感。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们不该视而不见,见而不识,识而不用,用而不佳。



非遗的创新“活化”,其实是“物遗”元素的创新“活化”。因此,对于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分门别类、有所侧重。传承人的首要任务是传承好非遗和“物遗”,这就是最大的创造、最好的创新、最功德无量的事业,也是他们最擅长的工作。而创新非遗、“物遗”的任务应由艺术家、设计家、企业家来做,让他们用“物遗”、“物遗”的精美元素来开发市场、创造产品——这也是他们最有优势之处。


我们不能让少数民族传承人既要传承好、保留下优秀的传统工艺——刺绣工艺、蜡染工艺、织锦工艺,又要传承人来创新其工艺、创造其用品,还要传承人来开拓市场、创造品牌、活化非遗,这是不现实的。他们传承好非遗,就巩固保留了民族文化命脉、根性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投入一定资金来保证传承人的生活所需,使他们所做的工作与成果,真正转化为适合现代生活的“物遗”中的用品。


在这一过程中,传承人和设计师可以联手,各负其责,共生互惠、双方共赢。传承人重点在传承上下足功夫,设计师需要在创新上有所建树。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与精湛工艺,可以让艺术家、设计家汲取到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艺术家、设计家创新的产品、用品在市场上的所得收益,又可以反馈给传承者,不仅能使之脱贫致富,还使之能无后顾之忧地传承民族文化与精湛工艺。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家纺行业协会高级设计师    责编: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