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彝绣文化产业发展初探
发布日期:2019-03-22

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相比,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技法粗犷、色彩浓烈。但由于历史上彝族长期生活于偏远山区,彝绣多为彝族人自给自足,商业化运作近些年才兴起,彝绣文化产业更是新兴话题。2016年10月,由彝绣非遗传承人阿牛阿呷推出的、以彝绣文化为主题的高级定制时装在“2016中国(北京)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亮相,引起轰动。



1.jpg

         楚雄彝绣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姚县非遗传承人罗珺是彝绣产业化的典范。2010年,罗珺成立了咪依噜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2016年,她又打造了“彝绣文化主题园”,通过彝绣带动本地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她的合作社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成为云南刺绣工艺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但像罗珺这样的成功个案目前仍是少数。当前,整个彝绣产业仍然处于发展比较艰难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小而散、市场狭窄无序、产品竞争力弱、高技艺绣娘匮乏等方面。笔者认为,在网络化时代和文化产业语境中,将传承与创新进行对接,拓展产业空间、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拓宽市场、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重视人才培训、完善工艺短板优化、产业运作模式品牌化和创意化,才是彝绣产业走出困境的出路。

 

传统的彝绣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其中凝结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族记忆。为了传承与发展,必须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去粗取精,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对传统的彝族刺绣进行时尚化改造,使其在寄托民族情感的同时又能紧跟潮流,融入现代生活环境。

 

另外,在工艺的传承上,彝绣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保护手段,而应拓宽领域,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项传统技艺,让技艺伴随着文化一起传承。譬如在四川、云南等地的一些艺术类高校已将彝绣设立为选修甚至必修课程,在留学生、孔子学院的课堂上推广“彝绣走出去”,使其服务于涉外教育事业,吸引更多的人真正热爱彝绣技艺。

 

传承人日益减少和老化也是彝绣面临的最大困境。据调查,在已经熟练掌握刺绣技术的人中,大部分为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现代的流行趋势比较陌生,审美意识和表现手法都无法与当下的潮流接轨。以云南地区的彝绣传承人为例,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传承人队伍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彝绣最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是要依靠企业。就像当下在企业生存的其他行业的技术工人、研发团队一样,其知识要素应当进入分红要素中,从而以此提高彝绣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在激发其向高精尖发展的同时,吸引大批从业人员,唤起年轻人的传承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彝绣技艺退步、传承乏力的现状。

 

据笔者调研统计,目前彝绣的传承,仍属于政府主导的“传承人授课”的形式。实际上,人才培训应当由政府与企业联合参与,既唤起当地人对彝绣的认可,也让他们从中获益。如云南武定县彝绣传承人普玉珍,推行“工厂+授课”的模式,服务于当地就业与脱贫工作,一年培训绣娘上万人,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的彝绣发展新路。

 

(本文作者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 责编 梁黎)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