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承悠久的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一种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主要应用在服装及配饰上,如袍服、靴帽、围巾等。哈密与新疆其他地区比较,距内地更近,因此这里的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当地的维吾尔族刺绣工艺也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维吾尔族刺绣以其纷繁复杂的款式和精巧的刺绣工艺而独具魅力,吸收了苏绣、京绣和满绣的绣法,形成了平绣、结绣、盘金银绣、十字绣、综合绣等多种绣法融合的刺绣工艺。在刺绣图案上,除了一般绣品中常用的牡丹、兰花等充满吉祥寓意的花卉图案,还有仙鹤等动物图案和几何纹样,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族风格。
进入新千年,维吾尔族刺绣在传承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以家庭传承为主的传统刺绣技艺遭遇了后继无人的生存困境,并且越来越多的手工刺绣被机械刺绣取代,挤压了传统手工刺绣的生存空间。自2008年哈密维吾尔族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传承和发展维吾尔族刺绣做出了诸多努力。2016年3月,文化部非遗司在哈密设立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即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致力于提高哈密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带动刺绣工作者就业增收。当年8月,文化部举办了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现场会,国内非遗专家等50余人实地考察刺绣合作社和家庭作坊,工作站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后,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传习所列入国家“十三五”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储备项目库。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投入200万元补助哈密征集100余套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用于工作站开展传统刺绣的研究工作。为此,哈密市委、市政府也安排30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工作站运行。
与此同时,哈密市旅游局、财政局、妇联等部门及群团组织,也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和发展工作,支持刺绣工艺及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通过补贴传承人、开发特色刺绣工艺产品、参加文化旅游交流活动推介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和传统手工业者。哈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积极组织地方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密作之珍——哈密刺绣》图集,对民间刺绣图案纹样进行抢救性挖掘,建立了传承人的数字化档案、成立了市级传统手绣协会等,动员各方力量使传统刺绣重新焕发生机。
2016年,哈密联合雅昌文化集团、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民族传统刺绣的工艺保护传承和市场化开发。以“密作”为公有品牌,完善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发体系、标准体系和品牌营销体系。政府为刺绣企业提供了专项扶持资金、品牌创建和贴息贷款等,尽可能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如今,哈密的手工刺绣合作社、刺绣工坊、刺绣传习所蓬勃发展,已有230余家刺绣企业和合作社,“密作”品牌打响后,逐步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时尚潮流的创新性融合与发展。近年来,维吾尔族刺绣还频繁参展,在国内外的时尚舞台和展会上大放异彩——2016年,维吾尔族刺绣以“中国定制”形象走上了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舞台;2017年,维吾尔族刺绣第一次来到了深圳文博会,向中外客商展示哈密刺绣工艺的魅力。此外,在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展会上也经常见到维吾尔族刺绣商品的身影。
(本文作者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助理 责编 刘雅)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