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向世界展现美好和谐的 “多彩中华” ——亲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记略
发布日期:2015-10-20

随着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不断加深,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民委在历届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尤其是在王正伟主任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 扶持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让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和亮点,在世界舞台展现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风貌,起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民族情况和民族政策的窗口作用。截止2015年6月,国家民委共向世界五大洲派出了80多个少数民族文艺展演团组。

笔者作为亲历者之一,在这里择其精要向大家介绍这一曲折而又精彩的历程。


国家民委第一次派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出国演出

加拿大每年都举办一次大范围、高规格的展览,简称CNE。每次展览都有外国展团参展,同时设立一个主题国,1987年的主题国为中国。加方希望中国派一个少数民族艺术团,在展览会场的露天剧场演出。于是,中国贸促会把加方的演出经纪人介绍给了国家民委。报经领导批准后,我会见了这名经纪人,了解到相关细节,例如国际往返交通、在加食宿行均由加方负责,节目由我方负责,每天演两场,每场半个小时等等。这在当时,是非常好的出访演出条件。

随后,领导安排我与文化司的同志一起与加方谈判。与此同时,准备节目、物色人选的工作也随即展开。经过我驻多伦多总领馆的协调,国家民委组派的以时任文化司司长殷海山为团长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一行25人,于9月从上海乘加航赴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参加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国家展览活动,我任团长助理兼翻译。

抵达温哥华后,由于我准备充分,我们团通关很快。一小时后,我们乘机继续飞行4小时后到达多伦多。加方把我们安排到一个三星级宾馆居住,离展览场地不远,同时派了两个导游陪同。

演出场地是一个贝壳型的露天剧场,底下有固定的椅子,观众可以随便走动。我们的节目主要是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歌舞音乐,每次演出都有很多加拿大的观众来看,反响不错。

在多伦多的华人舞蹈社团对我们的来访非常关心,主动找我们联欢,同时希望教他们一些民族舞蹈。我国驻多伦多的文化领事也提供了不少帮助,他还请我们全团到领馆观看加拿大现代舞的电影。

我们团在多伦多的大剧院进行了一场公演,我国领馆、加方的官方代表、CNE的领导层还有当地的华人华侨出席观看。演出非常成功,受到热列欢迎。演出结束后,许多华人华侨等在后台,围着我们的演员要求签名。

这是国家民委恢复10年后最有影响的一次文化出访活动,为此后的民族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

1989年下半年后,西方对我国实行制裁,我们当时正在联系去加拿大和美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文化部和加拿大国际民间艺术节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终于得以成行,出访的是贵州省民族歌舞团一行35人。

国际民间艺术节最早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当时的法国、英国、瑞士、波兰、比利时等国都分别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节活动,目的是保护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开始时规模不大,往往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村庄,后来开始吸收其他地区的代表参加,以后逐渐扩大到吸收欧洲乃至世界的代表团参加。1969年,英法等国发起成立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负责协调世界各国的国际民间艺术节活动。该组织有会员国(地区)47个,遍布欧亚美非四大洲,每年举办艺术节近百个,其中欧洲国家占大多数。尽管各艺术节规模不同、参加人数不等、组织形式各异,但其宗旨都是保护和发掘现存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及遗产,相互交流,以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7月,我随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赴北美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分别在加拿大的爵蒙维尔和美国的威斯维尔各演了两周,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爵蒙维尔国际民间艺术节已有8年的历史,于每年7月6日至16日举行。当年共有来自中国、苏联、美国、泰国等17个国家的500多名艺术家参加。艺术节的主题是“婚礼”,要求各代表队必须有反映各自民族婚礼的节目。代表队一律住在一所学校里,演出通常安排在公园的露天剧场、大帐篷和旅游点及街心花园,组织得非常严密。每个队每天要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演出两场,每场30分钟。

爵蒙维尔虽然是小城市,但这里的人艺术修养很高。从艺术节组织的开幕式游行和闭幕式的构思中便可充分看出这一点。

7月9日晚是艺术节的大游行。各代表队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出发地集合,每个代表团的最前面都必须有一对身穿民族服装的新郎和新娘,后面是身穿民族服装的艺术家载歌载舞,游行队伍中还不时穿插着身穿当地服装的新郎和新娘。一时间,黄皮肤、白皮肤,欧美式的婚礼服、中国苗族的新婚盛装,亚美尼亚威武的新郎、白俄罗斯俏丽的新娘及巴西热情奔放的伴侣融汇一处。夜幕降临,灯火通明,全体市民倾城出动,加上外地来的游客约有10万人夹道观赏艺术节游行队伍。游行整整持续了两个钟头,热闹非凡。

艺术节的闭幕式在能容纳两万人的体育馆举行,每个代表队只能表演4分钟,屏幕上同时显示出该团的表演录像或投影。当最后一个节目演完时,全体演员一起涌上台手拉手高唱充满和平友好的大会会歌。

威斯维尔是美国北卡罗来那州西北部一座人口2.5万人的小城。它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由于山顶上长年有雾,故又称为雾山,是美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年该市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有中国、法国、瑞典、印度、苏联等9个国家参加。

1982年,威斯维尔成立了美国北卡罗来那州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福克姆特。这是从英文借用的一个古典文字,意思是“把不同文化的人汇集在一起”。1984年,当地终于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从此,每年举行一次。

北卡罗来那州艺术节同爵蒙维尔艺术节不同,它注重艺术家之间以及艺术家同当地人民的文化艺术交流。每天有一场演出,其余时间是参观,每晚11时由一个代表队组织娱乐活动,此外还有一天是国际民间艺术品销售日。演出除安排在剧场、广场外,还专门安排到养老院和市民家庭进行演出。

8月1日,根据组委会的安排,中国队和瑞典队来到美籍瑞典人麦得勒夫人家里做客并演出。当我们来到她家时,她和家人及亲戚20多人在门口迎接。两个代表队分别为主人们表演了节目,主人则招待大家吃丰盛的午餐。

随后,我们来到银山养老院慰问演出。该院共有117名老人,年龄最大者98岁。除老年人外,养老院还收留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院里有75名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志愿来此工作的女青年。住院老人的费用一半由养老金支付,一半由政府拨给。他们的衣食住以及生病送终等全部由养老院负责。

演出开始前,主人领我们参观了老人们住的楼房。大厅里挂着“欢迎中国民间艺术团参观银山养老院”的大字中文横幅,旁边还挂着中国国旗和扇子。显然,热情的主人已事先作了安排。

演出安排在新楼外的院子里,走不了的老人用轮椅推出来观看。看着我们的年轻演员又唱又跳,老人们脸上绽开了笑容。演出结束后,一位82岁的老人请工作人员代她朗诵了一首她自己写的诗。这首诗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你们精彩的表演,为这个寂寞的世界带来了欢乐。”

短短10天的艺术节过去了,大家相互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依依惜别的一幕幕场景十分感人。


s1-30紧急照片 4.jpg

中国贵州省民族歌舞团在美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上


第一次乘火车赴欧洲参加艺术节演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时任国家民委外事司司长的高锐同志思想解放,在西方打压中国的情况下,多批次派出访问、交流团,推动少数民族的对外交往,受到使馆和友好人士的称赞。时任驻瑞典大使说:“现在我们请客,人家都不来,你们的艺术团一来,他们都来了!”

我们策划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民族歌舞团出访欧洲的活动,乘火车横跨欧亚大陆。这可是国家民委历史上的第一次。

1990年5月,我以外事司翻译的身份随中国呼伦贝尔盟民族歌舞团一行30人,携带10多箱道具由满洲里直接出境,乘苏联火车经莫斯科赴西欧诸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此次出访,先后辗转苏联、波兰、荷兰、瑞典、芬兰等5个国家,历时70余天。

入境苏联后的第一站,我们被安排到离州府赤塔城不远的布利亚特自治大区为当地居民演出。这是我团在苏联的第一次演出,也是唯一的一次。那天晚上7时30分,演出准时在一个能容纳1000多人的城镇礼堂开始。由于没有语言障碍,风俗习惯和服饰又惊人的相似,所以整个演出场地的气氛非常火爆。剧场里连走道上都站满了人。这里的群众受俄罗斯文化影响较深,非常懂得剧场礼貌,演出期间无人说话、无人走动,每个节目结束后,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当我团最后一个群舞节目《欢乐的布利亚特》演完时,观众的掌声如雷鸣一般,经久不息。演员一次次谢幕,观众还是不答应,最后只好又重新跳了一遍这个舞蹈。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涌到后台的门口,拿着一束束小花献给我们的演员,有的还要求签名并合影留念。

此后苏联列车先后过境莫斯科、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波兰、东德等地,一觉醒来我们终于进入了国际民间艺术节参演的第一个国家──荷兰。至此,历时九天九夜横穿欧亚大陆的旅行划上句号。

这次我们参加的欧洲国际民间艺术节历史悠久,特别喜欢在家里招待各国的艺术家。通常能提供民宿的地方都有几个共同特点:小城镇,治安好,民风淳朴,为人热情。

在举办地荷兰劳顿小镇,我们看到一大堆荷兰人围着我们看,以为是来看热闹的。当得知这些就是房东,我就同组委会的人分配起来,两人一家,分别住在当地人家里。这也是他们举办艺术节的目的之一,让各国艺术家与本地居民相互了解,打成一片。

我和团长助理来到自己的房东家。这是一个艺术节组委会成员的家,夫妻两口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儿。房东先领着我们参观了家里的各个房间,告诉我们厨房在哪儿,卫生间在哪儿,最后来到一个房间说:“这是你们住的。”我看到床边放了两条干净的毛巾和两块香皂,还有崭新的被单等。

我虽然住下了,语言也通,交流不成问题,但其他人呢?他们都不会说英语,而且这么一分散,演出怎么集中,时间怎么掌握?男主人看出了我的顾虑,拿出一个日程表对我说:“我们家长每人有一份日程表,中国团演出前2小时,各家必须把演员送到演出地点。”

小镇不大,演出的地点也不远,家里正好有两辆自行车,我们主动提出自己骑车去演出地点,主人欣然同意了。

我的房东有个亲戚家里住了两个女演员,他们专程开车把演员送来,还帮着拿着服装,一直送到化妆间,然后退到台下观看节目。

我们的节目很精彩,同其他国家的演员一起共演了两个小时。结束后,房东们纷纷等在化妆间外,把他们的“孩子们”接回家。我的邻居帮着两个女演员扛着服装,放好服装后,又为她们开车门,真是无微不至。

每天,我们晚饭后与房东及亲戚畅饮聊天。男房东还拿出一幅亚洲地图问呼伦贝尔盟在中国的什么地方。他们感慨地说,我们一直在想你们究竟是什么样子,还梳着大辫子吗?女人还是小脚吗?你们的言谈举止非常的坦然,你们塑造的形象,使我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来我们的演员直呼他们的房东为“爸爸、妈妈”。

一周后分别之时,演员和房东的关系已相处的特别融洽,难舍难分了。很多房东和演员都哭成了泪人。最后,家长从车门口起站成一排,和我们每一个团员拥抱告别,我发现车子已经开出很远了,家长们还站在那挥手告别。

荷兰的艺术节结束后,我们又飞到瑞典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瑞典的艺术节和他们传统的汉伯舞大赛融为一体。每年7月的第2个星期日,在瑞典中部的赫尔辛格省举行,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

汉伯舞同慢步华尔兹有些相似,一男一女成对,按逆时针舞程行走。重音均在第一拍,随着韵律上下起伏,如配合得好,大有飘逸流畅之感。在瑞典,包括小孩,几乎人人会跳。这一年,共有1200对来自全国各地和斯堪的那维亚的选手参赛。

汉伯舞大赛的决赛期间,由中国艺术团表演15分钟的节目。我团演出了蒙古族组舞《蒙古风》,并同瑞典观众一起表演了汉伯舞。中国队的演出把整个比赛大会推向高潮,观众长时间鼓掌,12名裁判一致给中国队表演的汉伯舞最高分十分。中国队同汉伯舞大赛冠军一样,得到了一幅扎斯瓦索当地Jarsvo的名画。

当时,西方还在制裁中国。由于我团的参加,我国驻瑞典的大使唐龙斌夫妇被组委会邀请参加艺术节的开幕式,还第一个领跳汉伯舞,为艺术节开幕剪彩。唐大使非常高兴,艺术节结束后,把我们全团请到大使馆拿出珍藏了多年的茅台酒慰问大家。


再次乘火车赴欧洲参加艺术节

1991年,中国呼和浩特民族歌舞团乘火车经蒙古国到欧洲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团长是高锐同志,副团长是内蒙呼和浩特市文化局副局长杜奎同志和我。

坐火车到了莫斯科后,我们改乘飞机到了德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同荷兰人比起来,德国人就显得沉稳和认真,他们也很热情,但并不表现在脸上。我们的房东是对老年夫妇,进门不久,女主人就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说“面条”。然后又详细问什么面条什么调料辣的还是不辣的等等,我都仔细作答,最后她说:“非常清楚。”后来,她做的面条同我说的一模一样。

一般举办艺术节的地方,同时当地也在过节。晚上演出后,还要喝啤酒狂欢。主人主动把家门钥匙给我们,即让我们愿意玩多晚就玩多晚。我们的节目很精彩,但按照德国人的习惯只是狂欢的开始。凌晨3点,主人们还没回来。

我们通常住在当地居民家里。演员开始一两天都依靠翻译,后来就能和主人自由交谈,并且游刃有余。因为德国人非常认真,它要表达一个意思,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借助一切手边的东西,让你弄明白。

德国艺术节结束后我们又去波兰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威斯瓦小镇还获得了该艺术节比赛的第一名。最后,来到我们的主要邀请国——瑞士,参加佛里堡市的国际民间艺术节。

这次去瑞士佛里堡市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被瑞士人“请”到了地下工事里居住,所有外国代表团一视同仁。当时意大利代表团见状,扭头就打道回府了。中国团被单独安排在一个大楼的地下工事里。瑞士城市大楼普遍都能看到左侧有一个地下车库入口,入口旁边还有一个入口,那就是地下工事的入口。工事有两层钢筋混凝土的门,约50厘米厚,一旦关上,炸都炸不开。地下工事宿舍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排上下双人铁床,铺的是绿色的海绵垫子,每张床约一人宽,床与床紧紧靠在一起。陪同我们的瑞士小伙儿说:“我们每年都要在这里睡一个月,很习惯了,不算窄。”幸亏与我们同住的保加利亚团不来了。我们可以隔着睡,这样就宽敞些。晚上睡觉,外面两层大门要关上,地下室的通气设备相当好,一点没有憋的感觉。

瑞士的艺术节非常华贵,艺术节组委会主席任茨先生是个忠实的民俗学家,他坚持原汁原味,坚决不允许录音带伴奏舞蹈,所以我们带去的《孔雀舞》非常受欢迎,但只演了一场。不过中国团仍然是艺术节最受欢迎的艺术团之一。


赴马来西亚慈善义演

1992年,外事活动明显增加,外事费用由每年3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

这一年,应马来西亚文化艺术旅游部邀请,国家民委选派了河北省沧州杂技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部分演员组成的中国民族艺术团一行41人,于5月16日至6月23日赴马来西亚进行友好访问和慈善演出。艺术团先后在马来西亚9个城市演出了40余场,观众达35万人次,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了马来西亚的残疾人福利事业、华人教育事业和文化基金事业。我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和爱心,受到马来西亚官方和普通百姓的交口称赞。当地报界纷纷用“大饱眼福”、“遥远的梦忽现眼前”、“远渡重洋奉献爱心”等标题予以盛赞。我艺术团的成功访演,为加强中马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马两国政府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产生的影响将远源流长。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访演期间,马方安排我们参观了原住民依班人的长屋。

我们在乐曲声中依次列队进寨。身穿民族服装的首领迎接我们,少女为我们戴上花环和小花,我们也向主人赠送了礼品。


第一次运作出国商演

1993年,在访问比利时的时候,荷兰演出经纪人伯纳德找到我,希望每年邀请一个6人的少数民族音乐家小组访问荷兰和周边国家,主要是在音乐厅进行演出。国际国内旅费、访演期间的食宿行和领用金都由他负责。

这是我司第一次运作商业性演出,即在自己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把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推向国外市场。在委、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与伯纳德的合作很成功,陆续组派了新疆木卡姆艺术家小组(两次)、内蒙古哲里木盟艺术家小组、广西侗族大歌艺术家小组、贵州少数民族艺术家小组、云南白族艺术家小组赴荷兰等国的音乐厅演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多彩中华”参加中法文化年的演出

2003年,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文化部外联局的副局长浦通同志年初来我委要节目。我向他们推荐了我委所属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大型服饰歌舞表演《多彩中华》,很快得到了批准。

10月,中法文化年开幕之际,我随中国民族服饰展演团去了巴黎。期间我们有幸在卢浮宫雷诺大厅看了两场中国的时装秀,受益匪浅。虽然同为中国时装秀,但一个是时尚的中国时装 ,而另一个是多彩的中国各民族服饰展演。法国观众对两场的演出反应是不一样的。时尚中国的反应还可以,基本上是礼貌性的鼓掌,而《多彩中华》的反应非常的强烈,轰动了整个剧场。观众在每一款服饰出来时,都惊叫不已,掌声不断,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站立鼓掌长达数分钟,久久不愿离去。法国服装界的大腕精英走上T型台,与演员握手、合影留念,嘴里不停喊着:“太好了,太好了,中国的民族服饰这样精彩、绚丽。”

据说,当初法国时装界曾对中国的民族服饰表演半信半疑,后来为了保险起见,便提出加演一场中国时尚的服装表演。这就是两场演出的由来。

中国民族服饰展演给了法国乃至世界时装界一个大大的惊喜。整场演出分为:“银装世界”、“梦幻草原”、“天山南北、”“金达莱盛开”、“浓情似火”、“山寨春色”、“乡间神韵”、“雪域风采”和“中华家园”等9个部分,分别展示了我国30个多民族近200套服装,其中的一套藏装价值400万元人民币。这台集音乐、服装、舞蹈、灯光为一体的大型时装秀,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与摩根州立大学合唱团交流歌唱技巧---王京广摄.JPG

服饰展演团与美国摩根州立大学合唱团交流歌唱技巧


在秘鲁举办展览

2005年7月,为加强中国与秘鲁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促进交流和了解,宣传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应秘鲁第一夫人埃莲·卡尔普·德托莱多博士的邀请,国家民委和秘鲁总统府第一夫人办公室共同举办了《中华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大型展览。展览于7月25日在秘鲁首都利马文化中心隆重开幕。秘鲁总统托莱多及夫人埃莲·卡普、总理费雷洛、中国国家民委副主任杨健强、中国驻秘鲁大使殷恒民以及秘鲁国会、政府、军队高级官员和文教、新闻、华侨、驻秘使节各界人士千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仪式,盛况空前。展览在我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精彩的表演中拉开序幕,具有浓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歌舞深深吸引了现场的观众,掌声响彻了整个总统府。

《中华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由中国少数民族服饰、面具、工艺美术品、乐器》和藏传佛教用品与民族医药等五个部分组成,展出了反映中国55个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各类实物400余件和200多幅图片,同时还播放了反映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风俗音像片。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秘方还为展览印制了精美的说明书和4万份折页介绍。展出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接待观众数千名,在秘鲁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对于这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秘鲁当地主流媒体也给予了相当罕见的关注。

《中华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是多年来中国在拉美国家首次全面介绍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工作成就的大型文化活动,也是中秘两国建交以来我国在秘鲁举办的规格最高的一次展演活动。


出访非洲进行文化交流

2007年11月1日至10日,应毛里求斯艺术与文化部和留尼旺岛华人社团联合会的邀请,国家民委党组成员、驻委纪检组组长杜鹃同志率国家民委代表团对毛里求斯和留尼旺(法属海外省)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家民委组派的官方代表团,另一部分是由西北民族大学和中央民族歌舞团组成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一共39人。

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毛里求斯总统及夫人的热情接见,并与毛里求斯和留尼旺各界进行了20场会见,杜鹃同志3次接受媒体参访,我艺术团举办了3场正式的民族歌舞演出和多场小型演出,赢得了毛里求斯和留尼旺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赴西亚访问演出

2008年2月25日至3月4日,国家民委组派了“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表演团一行共45人,赴卡塔尔首都多哈参加第七届多哈艺术节和庆祝中卡建交20周年的庆典活动。在卡塔尔访问期间,举办了两场专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这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首次走进波斯湾,走进神秘、富饶的阿拉伯世界。它推动了中卡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此次演出在卡塔尔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3月1日的女士专场,卡塔尔王室宗亲、公主等莅临演出现场。3月2日晚场卡塔尔外交助理大臣、国家文化艺术与遗产委员会秘书长等多位卡方高层政要、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岳小勇以及十几个国家驻卡大使观看了演出,对演出做了很高的评价。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当地数十家媒体纷纷采访、报道演出盛况。


在国际民间艺术节上获大奖

2009年,我们积极牵线搭桥,在最短的时间里,为内蒙古乌审旗乌兰牧骑艺术团赴波黑参加达卡特艺术节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6月15日至21日,内蒙古乌审旗乌兰牧骑艺术团首次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团赴艺术节参赛。6月20日,内蒙古乌审旗乌兰牧骑艺术团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波黑)举行的2009年达卡特国际艺术节比赛中,获得民间艺术比赛最高荣誉奖评委会大奖及表演风格奖两项大奖。这是亚洲民间艺术团体首次参加该项艺术节比赛并获得大奖。

达卡特艺术节是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在波黑举办的一项国际性艺术活动,主要侧重于世界各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交流和沟通。本届达卡特艺术节最终入围决赛的有来自俄罗斯、希腊、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中国等地的9支民间表演团体,而此次代表中国参赛的内蒙古乌审旗乌兰牧骑表演团成为首次受邀参加达卡特艺术节的亚洲艺术团体。

决赛当晚,乌兰牧骑表演团的《顶碗舞》、《马舞》等节目赢得了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最终,凭借着精湛的民族舞蹈技巧、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奏和著名的蒙古族长调,乌兰牧骑表演团征服了比赛现场的5000多名观众和评委,获得了民间艺术比赛唯一的一个评委会大奖及最佳表演风格奖。


参加中老建交50周年庆祝演出

2011年3月30日至4月4日,在中国老挝建交50周年之际,应老挝政府新闻文化部邀请,国家民委专门组派的“多彩中华——庆祝中老建交50周年艺术团”一行45人赴老挝进行友好演出。我艺术团访问期间,以3场精彩的中国民族歌舞演出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圆满完成了两国政府间商定的文化交流任务,成为中老建交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华彩开篇。

“多彩中华——庆祝中老建交50周年艺术团”的演职人员主要由中央民族歌舞团组成,他们分别来自汉、满、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土家7个民族。艺术团每场精彩的演出都受到了老挝人民的热烈欢迎,达到了轰动的效果。比如,开场节目选用的我国彝族《西山谣》大红色服装颇具中国特色,绚丽的舞姿将湄公河上游--澜沧江文化与湄公河下游--湄公河文化融为一体,大幕一打开就获得了满堂彩;舞蹈《千手观音》美轮美奂的画面,震惊了老挝这个信仰佛教国家的观众;我演员用老挝语演唱了深受老挝人民喜爱的《占芭花》、《琅勃拉邦姑娘》等老挝歌曲,体现了对老挝文化的尊重和友好,展现了中国尊重多元文化的内涵,受到了老挝观众的热烈欢迎。据老方官员和我驻老大使介绍,此次演出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反响最大的。老方对艺术团的到来高度重视,对艺术团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礼遇。


575C0726.JPG

中央民族歌舞团参加中老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


“多彩中华”形成品牌优势

应美国世界艺术家体验组织(WAE)邀请,国家民委组派了“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团于2011年11月7日至19日赴美国访问演出,在美国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市进行了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展演、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展、体验美国家庭、参观考察等一系列活动。其中,正式演出6场,交流演出3场,观众近万人。“多彩中华”展演团的美国之行,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邀请方世界艺术家体验组织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普通民众的高度赞誉。

2011“多彩中华”美国行是国家民委组派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展演团,是继“多彩中华”上一年成功访美之后,第二次赴美展演。展演团成员48名,其中演员32名,分别来自贵州、内蒙古、新疆等8个省(区、市),包括侗、苗、维吾尔、朝鲜、满、回、蒙古等15个民族,其中既有地方文艺院团的和中央民族大学专业演员,也有保持着原生态唱腔的农牧民演员。

与中国民族服饰动态展演团同步进行的静态展览是“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展”。该展览用60块展板、200张彩色图片及中英文对照图片说明,向美国观众全面介绍了56个民族300余个代表性节日。静态展览在美国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共展出6次,近万人次参观了“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展。”

“走进家庭”是2011“多彩中华”美国行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1日至15日,48名展演团成员被安排进23个美国家庭,与美国人同吃同住。团员们克服语言困难,利用网络、手机上的翻译工具积极与美国家庭沟通,有的甚至用音乐来交流,努力把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人勤劳、善良的良好形象展示给对方。世界艺术家体验组织主席贝蒂说:“很多家庭反映,他们接待过不少团体,‘多彩中华’是所有来客中最好的。团员们有良好的素质,并教给他们很多中国的东西,‘多彩中华’是最特别的!”


参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系列活动

2014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的“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应我国驻柬埔寨使馆和越南民族委员会邀请,2013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12日,国家民委、中国-东盟中心共同组派“多彩中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一行39人赴柬埔寨、越南进行了友好访问演出。作为2014年文化部“欢乐春节”项目重头戏之一,同时也作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序曲,我团在上述两国共演出4场,观众达万余人。此次访演有效地配合了我国周边外交的大局,率先落实了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2014年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倡议。同时,给当地华人华侨献上了新年祝福,访问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我驻上述两国使领馆对此次访演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此次访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艺术团精心选择和排演了14个节目,展现了蒙古、苗、朝鲜、傣、藏、哈尼、维吾尔、土家、哈萨克等民族的音乐舞蹈,其中多个节目在各类比赛中获得金、银奖。在柬埔寨的演出开场前,特别制作了柬埔寨的歌曲《怀念中国》,使当地观众感觉非常亲切。在暹粒民俗村演出结束后,热情的观众蜂拥而上,将舞台上的演员团团围住,争相合影留念并索要签名,迟迟不肯散去。在越南演出时,我们特别选择了中越两国人民都特别喜爱的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反响异常强烈并引起越南观众的高度共鸣,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把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出结束的时候,演员以两国人民都熟悉的歌曲《越南—中国》谢幕,许多观众久久不愿意离去,场面感人。

2014年8月20日至30日,应东盟秘书处邀请,国家民委和中国东盟中心共同组派“多彩中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一行37人赴印度尼西亚,出席我文化部主办的“东盟最佳表演艺术——中国主宾国”展演活动并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在印尼期间,我团在雅加达、日惹马格朗及万隆三地进行了演出,观众共约5000余人,访问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近年来,随着双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就加强人文交往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此次以“同享文化、共创未来”为主题的“多彩中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演出,不仅呈现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展示了中国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风貌。


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多彩中华”走向中亚

为了配合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率中国政协代表团访问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应我驻哈萨克斯坦使馆和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邀请,我委组派“2015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文化教育代表团”一行49人,于2015年5月20日至5月31日,对哈、乌两国进行友好访问和文化交流。5月22日晚,中国少数民族歌舞集萃演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平和谐宫举行。正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王正伟和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汉晖,哈议会下院议员、哈民主党成员卡德拉利耶娃,哈议会下院议员、哈共产人民党政治局委员科努洛夫,哈人民大会议员团团长阿利耶夫等出席并观看演出。

作为国家民委“2015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文化教育代表团丝绸之路展演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带来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舞集萃演出不仅为当地观众奉上了《鱼跃龙门步步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顶碗舞》等多个经典节目,还专门增加了深受哈萨克斯坦人民喜爱的节目,与观众进行精彩互动。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可容纳1300余人的和平和谐宫座无虚席。

5月24日晚上,中央民族歌舞团在阿拉木图新经济大学礼堂进行了中国少数民族歌舞集萃专场的第二场演出。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艺术家们为阿拉木图华人华侨组织、留学生、中资机构代表及当地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演出过程中,观众们观看得格外认真,特别是冬不拉独奏哈萨克族民间乐曲《招蜂引蝶》以及塔吉克族、维吾尔族舞蹈等节目更是得到了观众持久的掌声和欢呼声。

结束对哈萨克斯坦的友好访问后,5月25日至31日,代表团开始了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友好访问。

5月27日晚,中央民族歌舞团在国立塔什干音乐学院举行了中国少数民族歌舞集萃专场第三场演出,容纳500余人的音乐学院礼堂座无虚席,来自中国驻乌使馆合作单位、华人华侨、留学生、其他国家使领馆工作人员及当地群众观看了本场演出。演出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些年来,亲身参与国家民委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不平凡历程,使我有了诸多切身体会和感悟。

国家民委的外事工作从一启步就定位为两条主线,一是在政治上对外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回应西方的挑战,尽量消除西方社会在民族问题上对中国产生的偏见,争取更多的西方人士客观地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情况;二是开拓渠道,寻找机会,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搭桥铺路。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民委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了我国外交工作的大局和高层出访工作,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是为了让国外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稳步探索更多更好的“走出去”的途径和方法,尤其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市场路子,用市场的方法运做文化“走出去”事宜,争取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