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敢叫边关换新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脱贫摘帽记
发布日期:2019-06-19

一树凤凰花,一片片鲜艳灿漫的红色,壮美热烈,惊艳了龙州这座千年古城的五月天。


美景好沉醉,喜事更添彩。


今年5月10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区2019年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主席台上,崇左市委常委、龙州县委书记秦昆从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手中接过了认定龙州县2017年脱贫摘帽的牌匾。


——龙州成功打响广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第一炮!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从198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定贫困县到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31年栉风沐雨,龙州历届党委政府久久为功、接续奋战,成就了一部27万老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2.jpg

         俯瞰龙州县城


龙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左江上游,辖12个乡镇13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27.29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95%,属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


龙州是红八军的故乡。1930年2月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成立中国红军第八军,创建全国瞩目的左江革命根据地。


龙州还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边关商贸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代发展史上,创下广西最早的海关、火车站、领事馆等20多个“广西之最”,被誉为“千年古城·百年商埠”“小香港”。因常年边关战事的影响以及行政区域的变化,特别是现代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左江航运功能的丧失,令龙州曾经错过了诸多发展机遇,“老、少、边、山、穷、美”一度成了龙州的真实写照。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艰难环境,龙州历届党委政府穷则思变,励精图治,愈战愈勇,誓为谋求龙州经济发展、摆脱贫困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担当实干:                                       

坚持以龙州起义精神激发脱贫攻坚强大动力


“要敢担当、敢作为、敢斗争,着力打造一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善于抓落实的干部队伍。要上下齐心、苦干实干,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2016年,已升任崇左市委常委的龙州县委书记秦昆,扛起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重任,并向崇左市、自治区提交“请战书”,主动请缨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气魄向贫困发起总攻。


作为广西第一个计划脱贫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龙州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巨大困难,且无经验可循,但全县人民大力弘扬“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龙州起义精神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红八军精神,终于走出了一条独具龙州特色的脱贫之路。


“干部脱皮,群众脱贫。”金龙镇双蒙村第一书记潘海生以真心换民心,驻村3年时间笔记本记满了10多本,见证了双蒙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全过程。上龙乡新联村第一书记徐洋,跑项目争资金,谋养鸽致富之道。村民对这位“跑腿书记”赞不绝口。金龙镇板梯村第一书记赵民航,以奉献私家车“九个轮胎”的“代价”,带领村民开拓出一条致富路。


“电视夜校好懂、好记、好学、好用,我们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穿着显眼的‘黄马甲’,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提问、现场解答。”下冻镇扶伦村板板端屯长梁伟东对脱贫励志电视夜校和“马甲书记”称赞不已。2017年10月28日,龙州县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屯为单位,每周一期,率先在全区创办“脱贫致富奔小康电视夜校”,将扶贫与扶心、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群众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是战场,没有枪林弹雨,却同样有冲锋陷阵,同样有流血牺牲。金龙镇立丑村驻村工作队员马天冬在驻村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永远倒在了扶贫路上,年仅46岁。龙州镇塘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优能在前往组织电视夜校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至今仍躺在病床上……


务求实效:                                       

“两不愁三保障”让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变成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路在何方?龙州从一望无际的蔗海找到了发力点。


实行甘蔗低产改造以奖代补,组建技术服务队加强技术指导,实施“金税甜蜜贷”,推进“高产高糖”基地建设,全县甘蔗种植达53万亩,“双高”基地建设29.3万亩。一根甘蔗富万家,一个榨季入厂原料蔗达235万吨,产糖26万吨,蔗农收益11亿元。


如何利用规模最大的甘蔗产业,持续稳定群众增收?龙州以粤桂扶贫协作为契机,引入甘牛公司,采取政府管建、企业管牛、村民管养的模式发展扶贫养牛产业,在全县各行政村建设养牛小区,利用丰富的甘蔗尾稍资源,建设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


试点推行的下冻镇扶伦村甘牛生态养殖那渠园,仅仅3个月就实现第一批肉牛出栏,带动贫困户分红4.98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3万元。


产业振兴,农民增收才有保障。龙州因地制宜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1.05万户贫困户种植甘蔗8.4万亩,3189户贫困户种植坚果1.5万亩,建成全国单体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北部湾食用菌产业园;1.4万户贫困户受益于家禽牲畜养殖;8152名贫困人口通过参与边贸月增收2000多元;创新“观鸟经济”生态扶贫、旅游扶贫新业态,31家乡村旅游区带动贫困人口近7000人;建立“扶贫车间”102间,全县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463人,群众吃穿不愁得到有效保障。


“大家都说‘靠山吃山’,您知道什么吃法最环保吗?当然不是吃鸟,也不是卖鸟,而是——观鸟。”逐卜乡弄岗村陇亨屯“鸟导”农伟宏自豪地对旅客说。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观鸟”经济,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龙州创新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的重大举措。全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观鸟点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改水改厕、停车场等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以弄岗村陇亨印支绿鹊观鸟点为中心的国际观鸟基地。连续举办三届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引导村民建民宿、筑鸟坑、赚“鸟”钱,初步建成农家旅馆9处,年接待旅客量可达1万多人次,带动166户年户均增收15000多元。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时,易地扶贫搬迁就成了改善群众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最好选择。然而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山水草木满怀感情,一屋一瓦缀满回忆,群众故土难离。


上金乡中山村陇山片区位于弄岗自然保护区莽莽深山之中,是龙州唯一无法通路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在此居住的几十户村民靠刀耕火种、肩挑马驮艰难维持生计。


“一下大雨,村民就被困在山中,谁能进去给一小把面他们都能笑得合不拢嘴。”中山村支书彭志文感慨地说。


为推进该片区整村搬迁,摆脱贫困,县委书记秦昆带队,徒步翻山越岭近8个小时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做好宣传动员,村民深受感动,终于搬出大山。


“简直不敢相信,我这辈子还能住上平房!”中山村企鸟屯贫困户农伟红一家8口人,于2017年底住进上金古街120平方米的安置房。后经扶贫干部牵线搭桥,他的两个儿子在县城找到了工作,家庭年人均收入逾8000元。


除了上金古街这样的中心安置外,龙州还创新实施“易地搬迁+边贸扶贫+驻边守疆”模式,紧靠边民互市区(点)。建成3个边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学校、医院、扶贫车间等,安置贫困群众492户1437人。创新社区化管理,提供基层组织、物业公司双重服务,引导群众通过领取边民补助、参与互市贸易、转移就业等增加收入,确保搬得出、留得住、有发展、能致富,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和守边固防双赢目标。


“我也要做边贸生意!”阮新庆一家4口人,之前住在水口镇罗回村那文屯老旧的泥瓦房里,2017年11月搬进了水口幸福家园。他家的“豪宅”距离口岸只有1公里,走两步就进“东盟”,想做生意,十分方便。在帮扶干部指导下,阮新庆申请政府补贴购买了一辆三轮车,每天出去做边贸运输,一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妻子到扶贫产业园区一家食品加工厂打工,每月有1800元的工资。


龙州共建有9个集中安置点,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147户7071人,并在居民安置数量大、条件成熟的城南、城北和水口共3个安置点成立社区,选举社区“两委”班子,规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长效管理。同时,全县完成危房改造4190户,住房修缮1045户。


产业“造血”可增收,但如果不防止因病因学“失血”,就会顾此失彼。


“住院费用都能报销,给家里省了一笔钱,真的感谢党、感谢政府!”上降乡里成村70多岁的贫困户仇会林于2018年3月因脑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住进县人民医院,住院11天花费16300多元,新农合报销11500多元,大病保险报销600多元,医疗救助1700多元,政府兜底2000多元,最后出院时自己没有花一分钱。


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龙州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民政救助、小额人身保险、政府兜底等五重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健康扶贫分类救治,确保了群众病有所医。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龙州聚焦“义务教育保障”这一目标任务,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和教育补助政策,着力推动教育扶贫工作落地落实,全县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3%。


2015—2018年,龙州连续4年获评全区33个国定贫困县扶贫成效考核一等奖。


不松劲不懈怠:                                

努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脱贫攻坚带来的生产生活变化,群众感受最深。


从半夜点火把挑着担赶到集市做买卖到直接在村屯里与老板进行交易,从抬人出村走几小时去看病到直接坐车去乡镇卫生院治疗,从挖井打水到建人饮工程家家户户喝上放心水,从僻静的穷山沟变成人流如织的旅游区……变化日新月异。生活环境变好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011 元增至2018年的10769元,增长45.96%。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改变的不只是一家一户的生活。经过不懈奋斗,龙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飞速发展。2018年与2015年相比,龙州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分别增长39.72%、63.40%、45.94%。2015年龙州县提前5年通过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2017年通过国家督导评估。2018年,龙州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扩大开发开放取得新成效,水口水果进境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公示,科甲互市点恢复运营,水口口岸升格国际性口岸、中国—东盟(龙州)国检试验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龙州正以“一户一策”办法攻坚剩余贫困人口,同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龙州起义90周年献礼。


(责编 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