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专栏·青海茫崖市创建风采录
当年“北漂”沈从文
发布日期:2019-07-05

牛颂,满族,早年参军从事新闻和理论研究工作。转业后曾任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北京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馆长,北京民族电影展创始人,并任历届组委会主席。从事民族题材电影、电视剧策划、监制工作至今。


这些年我担任《北京民族志》主编工作,免不了在喧哗之余钻一下故纸堆。但这北京的故纸堆很不一样,在里面常与文化大师不期而遇。在“大师远去不再来”的年代,这种相遇何其珍贵。如文学大师沈从文,这位在海外学界地位仅次于鲁迅的中国现代作家,过去只是看小说了解他怎样从边城走向世界,而阅读他在北京的经历,我看到的却是沈先生文字背后的人生。


1922年夏天,20岁的沈从文从湖南的凤凰只身来到北京,与青年时的毛润之等“北漂”一样,来寻求梦想。只是沈从文为糊口也为自己的文学追求而开始了写作。据他在《20年代的中国新文学》中的回忆,漂泊北京的第一个落脚点是酉西会馆,那是科举制度遗留下来的一个同乡聚会点。这会馆出门向西走10多分钟路就到了琉璃厂。琉璃厂当年俨然一个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样子,使这个“来自六千里外苗人之地的乡巴佬”无一处不深感兴趣,北京好大……。但居大不易,沈从文以一个文学青年的身份向几位名人发出求援信,终于有幸得到郁达夫的回应。1924年冬天,北京风沙很大。沈从文蜗居的窄门被郁达夫推开,这位年长他6岁的北京大学讲师看见的是一个穿着单衣、用冻僵的手在写作的青年人。“那一副样子,觉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就带着沈从文到附近一家小馆吃饭。付帐时,郁达夫掏出身上仅有的一张5元票子,将找回的3元多钱全留给了沈从文。1924年,沈从文发表自己的第一篇作品《一封没有付邮的信》,用书信的形式描述了一个文学青年的生存状况。文章正式发表在12月《晨报副刊》上,得到7毛钱书券作为稿费,比他抄稿子的酬劳还低些。而发表散文《遥夜》后,他已被评论为“一个天才青年”了。


这一年里,沈从文又结识了徐志摩、闻一多等诗人。徐志摩主持《晨报副刊》,提倡“人的性灵”,沈从文的文章就经常刊登于这家刊物。他对沈从文备加欣赏,称赞沈从文有“浓得化不开的情怀”,认为给这类的作者批评与奖励都是多余的。因为春草的发青、云雀的放歌,都是用不着人们奖励的,作者自己的想像是不轻松的、不出声的批评。以至几年后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沈从文在悲痛之中感念说:“从他那我接了一片火,你得到的温暖原是他的”。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是沈从文生命中最美的收获。经过恋爱马拉松,张兆和拍来一份电报,宣告他们的结合。1933年9月,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把家安排在了达子营28号。巴金发来贺电,沈从文则邀巴金来他的小“安乐窝”客居。两个年轻人在这个新居小院开始激情创作。巴金每天写四五千字,一口气写出10多万字的《雪》。而沈从文则经历了被放大了的感情、希望与人格,动笔撰写《边城》。这时沈从文已被聘为《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总编,并有了自己的主张:文学不是赌博,不适宜随便下注投机取巧,也明白文学不是补药,不适宜单靠宣传从事渔利。他称玩票式的文学为“海派文学”,提倡远离商业媚俗、描绘奉承政治的自由主义文学。沈从文到了晚年还一再表白没有什么京派海派,而夫人张兆和却斩钉截铁说他:“你就是京派”。当年的京派海派之争,沈从文是始作俑者,并被视作京派头头。周作人、朱自清、老舍、巴金、朱光潜、林徽因聚集京派之门,鲁迅、曹聚仁及何其芳、卞之琳、萧乾等新锐作家也都卷了进来,一时好不热闹。沈从文此时已是一位成就显赫、人脉广通的作家。爱好文学的“北漂”青年进了“四九城”,首先要拜访的就是“北漂”头领沈从文。


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沈从文离开北平,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他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任教。这期间他与同仁在平津地区发起了一场以“新写作”为号召的运动,冥冥之中迎接着一场古老中国的文艺复兴降临。他的心情已与初到北京时相似但不同,他还保留有20岁青年初入百万市民大城的孤独。可惜,沈从文希冀的凤凰涅槃式的文艺复兴并没降临到他的心灵,来自强势的批判把他界定为“桃红色文艺”作家,“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1949年之后沈从文在写作上也未获得新生,倒是自认为从客观上落后了,主观上应当退下来了。


北京帮助了沈从文的成长,也给沈从文带来铭心伤痛。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北漂”,是乡下人,不是城里人。他到老也说不好北京话,只会说老家土语,而且还是老凤凰话。当交流带来不便时,他总是腼腆地笑着。


(责编 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