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要让我们的后代能看到山上的野生动物
发布日期:2016-06-23

2005.2.jpg

余家华看护生病的雪雉鸡


“不能让九顶山的野生动植物毁在我们手上,必须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够看见这些珍宝!”这是羌族农民余家华20多年前的一个梦想。

走进地处四川省茂县凤仪镇的茶山村,记者立即被周围绿树成林、郁郁葱葱的景象所吸引。然而,20年前,此处的景象全然不同。因为乱砍滥伐和疯狂盗猎,这个羌族村庄每年会因为山体滑坡下滑三四厘米。即使村里的老猎人“在山上走一天,也看不到一头野兽。”


再不禁猎,好多动物就要绝种了

九顶山位于岷山山系龙门山脉中部,最高海拔达4989米,属龙门山脉群峰中最高点,复杂多样的高原型季风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九顶山上的珍稀野生动物至少有10万只以上。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活跃着金钱豹、云豹、斑羚、林麝、马麝、青麂、野猪、鼠兔、绿尾虹雉、红腹锦鸡、雉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雪鸡、雉鹑等。

 “从村里往山上走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看到林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到处跳,斑羚站在悬崖边上耍。树林里鸟多得很,到处叽叽喳喳。在离村子三四公里处,林麝就敢在那里产仔。” 余家华告诉我们。他曾碰到过一头林麝幼仔,“把它抱起来逗了很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内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劳力外出找副业,余家华、余家贵两兄弟就被安排外出找副业。他们没有其他技术,只好上山打猎,将猎物卖出后的钱上交。那时山上野生动物有许多种类,每个种群都少不了数百只。1983年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劳动力自由了。只要会点打猎技巧的村民,有空就会进山打猎“搞副业”。很快,茶山村附近打猎蔚然成风。到90年代,九顶山盗猎活动日益猖獗,成群结队的盗猎者活跃在大山深处。残酷的盗猎年年上演。随着动物逐年减少,当密密麻麻的绳套也难猎到动物的时候,盗猎者开始了“火攻”,一次可以烧掉几十亩、上百亩的树林、草坪。对此,余家华两兄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一次捕猎途中,两兄弟偶遇别人放火烧山追赶动物。熊熊大火随风势蔓延而来,耳边传来火中动物震天的哀嚎声,那一霎间,罪恶感如大火般地溢满他的心头。

这次意外经历唤醒了余家华。“再这么下去,九顶山的动物迟早会从这片土地上消失。”

从1995年起,余家华带着家人踏上了漫漫的保护之路。


一家三代走上义务护林路

1995年,余家兄弟开始主动向进山的猎人宣传国家保护珍贵野生动物的法规。附近的村民大多通情达理,觉得把动物整光了也不是好事。可碰到外地来打猎的,就难缠了。“关你们啥事?”总有人恶狠狠地冲他们吼上几句。有一次,当他们又看到5个猎人打死一头斑羚、5只绿尾虹雉时,忍不住上前劝阻。结果,5支猎枪齐齐对准两兄弟,两人只有咬牙离开。

“看来光说不行动,作用太小了,先把钢丝绳套拆了再说。”2000年左右,余家华决定上山收钢丝绳套和铁夹子。余家贵却有顾虑,“这些本来该国家做的事,如果我们去管,会不会有人报复?”余家华是个牛脾气,“先整了再说。国家有法律,他们还没有这个胆子。”于是,兄弟俩和儿子、女婿等人,开始利用放牧的时间,四处拆绳套。余家华的院子里,至今还有一大堆生锈的钢丝绳,这是多年来从山上拆下来的。更多的绳套就地掩埋,为免盗猎分子发现后重复使用,他们掩埋之后还会在上面盖上树叶。20年来,被他们拆掉的绳套,至少有11万付。

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自卫器材,余家华和巡山队员们尽量避免和盗猎者正面接触。他们通常在盗猎者布下绳套离开后,再去拆除。不过即使万分小心,还是不免多次身陷险境。

巡山的工作比想象中要艰辛得多,盗猎者安放捕兽工具和进行捕猎活动的区域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上野生动物活跃的地方,巡山的主要范围便从那里扩延至4989米的主峰。他们背着上百斤的干粮和被褥,往往走一天找个地方安营扎寨,第二天继续走。到达固定的营地后,他们便分工沿着不同的路线清理捕兽工具,一巡就是半个月。营地就扎在雪山上,半夜常常冻得全身发抖。

山里的钢丝套和夹子远比余家华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他们现在每年要巡8次山,一年拆掉上万只钢丝套。在直接遇上盗猎者时,他们毫不惧怕。为了将他们移送森林警察,也曾经有过正面打斗。

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2004年10月14日余家华注册成立了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这个由普通农民组成的协会,成立不久后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多个环保组织的小额资助和多次培训。他们学会了如何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反盗猎,也有资金添置装备。这让余家华充满了信心。


保护动物,更要保护环境 

艰辛和危险的背后,是九顶山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渐恢复,山林里重新活跃着动物们的身影。余家华说,协会成立之初,对九顶山北面的捕猎套进行过集中拆卸,大大减少了动物们被捕捉的危险。此外,每年的巡山,也给了盗猎者极大的震慑。

对以务农为生的村民来说,每年3个多月的巡山会耽误不少事情,因为待在山里就干不了农活。很多人平时在外地打工,到了巡山的时间就专门赶回来。为了维持巡山队员的生活所需,余家华用自己家卖牦牛的钱给队员们发补贴。迄今,余家已为巡山花了16万元左右。

 “自己家倒无所谓,可不能苦了人家一家老小。”余家华感慨。而家里人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也与日俱增。“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以后余家几个家庭的孩子上学怎么办?”协会的理事们开始在一起商量如何更好地解决巡山的经费问题,余家华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些事情。“也许应该向九顶山之外的广阔社会寻求帮助,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余家华开始向这个方向努力。

余家华做的不止是巡山反盗猎。在村子里,余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荒山上植树。这样一年年下来,余家栽的白杨、杉树,如今已有400多亩。每年三月上山栽树,补种死掉的树苗,已经成为余家的规矩。

不仅自己种,余家华还劝说村里人一起种树。茶山村村民蔡文恒说,以前茶山村主要是余家种树。现在通过协会的宣传,大家都开始在田边地角种树。全村30多年来种植的生态林已经达到2000多亩。

“5.12”地震后,余家华以协会的名义在茂县畜牧局争取到恢复植被项目,在牛场坪种植了2000多亩牧草。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把九顶山上遗留的大约10万个捕猎钢丝套全部拆除,还野生动物一个安全的家。他们还有一个愿望——每年定期去九顶山下各辖区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很多猎人不懂野生动物保护法,当我们告诉他们猎捕这些野生动物是犯法的事的时候,他们都很惊讶。” 

余家华就是这样,坚持了20多年: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看见九顶山上的野生动物,让九顶山的生物多样化能够不断持续。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