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让各族群众更团结更幸福 ——访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
发布日期:2016-02-22

长春城市.jpg

       长春,这个近8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全力打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幸福长春。幸福长春,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覆盖了全市各族人民群众,最终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时所强调的,“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建设幸福长春,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幸福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幸福,长春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家园,各民族团结奋斗、共享其乐。在建设幸福长春的征程中,这个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和最有人情味、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更加焕发出青春和朝气,生活在长春的各族群众,都感受到了长春这个幸福大家庭的温暖!


       记者:高书记您好!长春的少数民族人口中,穆斯林群众的数量较大。近年来,长春市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穆斯林群众的民生,清真设施一应俱全,清真领域各项服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那么,在扶助穆斯林群众生产生活方面,长春市都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广滨:你好!《中国民族》杂志读者以及全国民族工作战线的朋友们,大家好!

       长春市有少数民族人口30多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约4%。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春还有10多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这里创业、工作和生活。全市有5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和锡伯族,还有以回族为多数的穆斯林群众5万多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满足穆斯林的特殊需求为突破口,市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打造一系列、一整套的服务体系,穆斯林群众的幼儿入托、义务教育、婚姻家庭、宗教生活、清真饮食、居住保障、养老托老、殡葬服务、权益维护等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在教育方面,我们加强了回族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使其达到全市一流学校水平,在满足本市少数民族学生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免费接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我们还开办了公立的回族幼儿园,实现了幼小衔接。说到回族的婚恋问题,这也是多年的传统所形成的,加上居住相对分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回族青年用传统的话说找个“门当户对”的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长春市一直保留着市财政支持的回族婚姻介绍所。这是东北地区唯一官办性质的婚介机构,在全国也不多见。为了满足穆斯林正常的宗教活动,我们每年都拨付专项资金,对宗教场所进行维护和修缮,并重点保护和修缮被省市列为重点文物单位、已有近200年历史的长通路清真寺,近几年的投资已达6000多万元。这座清真寺不但满足了穆斯林群众的宗教需求,如今也成了我市的旅游景点。我们不断加大对清真企业的扶持和清真食品的管理力度,培育了全国最大、亚洲第一的清真屠宰企业,不但能够保证全市和全省的穆斯林吃上放心的清真牛羊肉,并且全国各地也都有长春皓月清真肉业有限公司专营的产品销售,甚至还远销到中东地区。另外,我们还每年拨付市场价格调节基金400多万元,为回族居民发放牛羊肉食补贴。回族群众都有“围寺而居”的传统,我们在城市改造中也尊重他们的意愿,把原来在清真寺周围居住的回族群众予以集中安置,全部搬进穆斯林风格的小区。在养老方面,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了市回族福利院,各类设施在同类福利院中达到一流,使回族“三无”和低保户、低保边缘户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殡葬方面,长春市原有一处解放前由回族群众自购的公墓。在墓地现已基本用完的情况下,市政府提前谋划,新规划土地10公顷,并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建设了第二回族公墓,还配备了设施齐全的殡葬服务中心。

       这些年我们在保障、改善穆斯林民生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穆斯林群众以及各民族群众对民生的特殊需求期望值也更高。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投入,满足各族群众在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方面的需求。有句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穆斯林群众的“一条龙”服务是我们的探索,也是一种责任,我们还要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目标就是要全面推进5个世居民族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五龙共舞”的局面。


皓月集团清真产业园揭牌仪式.jpg


       记者:这么多年来,长春市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氛围良好,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结果。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紧扣民生抓发展,让少数民族都过上好日子,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美好家园。请你介绍一下长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情况。

       高广滨:民族问题无小事、民族工作无小事。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春也是外地少数民族同胞求学、就业和经商的集中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同样存在,可以说城市民族工作的份量丝毫不亚于民族地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紧紧抓住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这一根本任务,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乡村在政治上关心厚爱,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在文化上包容尊重,全市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我市民族工作很多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少数民族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重点加强4个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近6亿元,以水、路、桥建设为重点,为朝鲜族村屯打生产生活深水井48眼,改造泥草房1500户,修路200多公里、修建桥涵15座,投资1147万元改建榆树市延和乡延青灌区拦河坝。目前,民族乡的公路覆盖率达100%,电视电话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达标率达90%。民族乡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较快。榆树市延和朝鲜族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传统种植模式,推行水稻规模种植,粮食总产稳步提高。九台市莽卡满族乡建立水稻科技示范园区,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全面实施兴牧战略。延和朝鲜族乡输出劳务发展迅速,劳务输出收入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50%,成为榆树市最富裕的乡。4个民族乡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与省内其他民族乡相比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4个民族乡人均年纯收入9656元,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双营子回族乡实现了区乡一体化,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已跃居全省民族乡首位。

       利用民族自身特点和族缘优势,43个民族村中有11个少数民族村开辟了少数民族风情游,推动了双阳区新胜朝鲜族村和莲花山区新光朝鲜族村民俗特色村寨建设。

       经过多方面的长期扶持,少数民族企业形成规模和特色。长春皓月清真肉业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被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皓月集团已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清真食品业发展较快,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近1200家,经营网点遍布城乡。

       满足少数民族民生特殊需求。以朝鲜族传统文化建设为重点,投资5000多万元,改建扩建了市朝鲜族中学,学校硬件设施已达全市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升学率连续15年达到100%;投资919万元,改建扩建了市第二朝鲜族中学;投资1000万元,新建了绿园区朝鲜族小学、宽城区朝鲜族幼儿园、南关区回族小学,民族学校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全市朝鲜族学校全部实现了双语教育;投资7000万元,新建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每年财政拨款举办满族颁金节、朝鲜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回族开斋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和锡伯族西迁节。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的系列宣传,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基层延伸,积极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支持东北师大建设东北民族民俗馆,在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院校开办满语学习班,定期举办满族书画展。加快推进民族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进宗教场所,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支持、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大力培养选树、宣传表彰各级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引领和标杆作用,引导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共谋振兴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目标上来。


2015年8月7日,长春市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图为颁奖仪式.JPG


       记者: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面对新常态和“一带一路”的背景,长春市如何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高广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在全省民族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民族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做好民族工作始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提出了基本遵循。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使民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坚实的社会基础。

       长春市是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确定的中蒙俄经济走廊节点城市,是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中起支撑作用的腹地,是吉林省中部地区创新转型核心区。省政府批复同意,2015年2月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正式成立,建设示范区一方面是要把长春这个中蒙俄经济走廊节点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建设示范区促进长吉图联动发展,加快吉林省东进西联对外开放步伐,使长吉图战略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结合。我们要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我们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让各民族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习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一个重点、三项任务。

       一个目标:全力打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幸福长春。

       幸福长春最终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各族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围绕这个目标,努力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新动能,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中取得新进展,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发挥长春的科教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技术打造创新城市。围绕这个目标,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收入、教育、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确保民生链不断,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围绕这个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这个宏伟目标与我市民族工作,与全市各族人民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全市各族群众既是这个重大战略的参与者、实践者,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幸福长春这个目标来谋划和推进,进一步集中光圈、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不断开创我市民族团结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个重点: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同全国一样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流动活跃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要把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认真总结清真寺社区等一批省市示范社区和重点社区经验,加强社区的软硬件建设和网格化管理,不断优化想到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保障各族群众的合理需求;要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积极引导流入我市的少数民族群众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必须把做好稳定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于“抓早、抓小、抓细”,妥善处理好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超前防范,把各种不和谐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把不稳定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扎实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我市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归根结底要靠科学发展。紧密结合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发展产业等方面给予民族乡村更大支持。把壮大民族乡村产业作为重要任务,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护和打造好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新胜朝鲜族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少数民族村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扶持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民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要切实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优先安排民族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清洁能源、民居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对口支援工作。目前,全市还有6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需要解困。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其直接帮扶,坚持在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上下功夫,选择发展比较好的城区轮流帮扶九台区两个民族乡,争取几年内尽快解决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二是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民生工作。要紧扣民生抓发展,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切实解决好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5个世居民族的需求,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指数。要加强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民族情”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工程,切实把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好;要着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学前教育支持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要加快推进长春民族医院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少数民族乡村医疗设施条件,实现民族乡村乡乡有合格卫生院、村村有合格卫生室。要全力抓好民族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生产生活补助费和回族等少数民族肉食补贴标准。

       三是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大力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切实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民族乡村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后续工程和以蒙古族为主的风情文化园规划建设,打造具有浓厚长春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力抓好省里提出的“双十双百”示范创建工程。


本刊通讯员    赵志平  石海英

本刊记者    晓林  沈丽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