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的消息发布,让地处大山深处的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区全景图 (邓炜煌 摄)
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这巨大的成果背后,是环江各族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奋斗。“全县上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以泰山压顶、誓不弯腰的气势,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黄炳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你面对这片有着“石头上的森林”之称的土地,就会明白,这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环江每一位扶贫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新村新风貌 (李增英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毛南族是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环江是毛南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国70%的毛南族集中居住在该县,全县有72个毛南族聚居村、6.45万毛南族人口,是国定贫困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曾经,这里“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大部分村屯山高路陡,交通基本靠走,货物全靠人挑、马驮,群众生活极其艰苦。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梯田中的稻米丰收之景 (环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此次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重要指示,他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在党中央、自治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好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四大战役”,狠抓产业、就业扶贫,集中攻坚“路、电、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强化扶贫扶志,基本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搬迁群众领取入住物资 (冉毅宏 摄)
据统计,2016—2019年环江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59万人,毛南族减贫14152人,剩余贫困人口579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9.56%降到2019年底的1.48%,2020年5月9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
“毛南族整族脱贫,对广西各民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不管哪个民族、条件多难,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承诺一定会兑现。”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自治区民语委主任,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农融说。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搬迁群众在安置区扶贫车间里工作( 谭峰 摄)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好生活”
“感谢习总书记对我们的关心关怀,我们很高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好生活。”5月20日,下南乡中南村党支部书记覃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地说。下南乡是毛南族聚居地和发源地,全乡人口18000多人,其中98%以上为毛南族。57岁的覃飞当村支书9年了,他既是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员,也是这个毛南族村落发生巨变的见证者。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苗寨发展农家旅游,给当地村民稳固增收。 (崖宝基 摄)
“我们村2017年脱贫摘帽,现在村集体经济的账上有10多万(元),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们毛南族的文化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每年都办“分龙节”,乡里的群众都来,很热闹的。政府投入了1000多万资金,把南昌屯(注: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得很漂亮。我们农民没有后顾之忧了,下一步就可以专心启动乡村振兴工程了……”细数村里近些年的变化,覃飞言语中透出自豪。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举办毛南族最盛大、最古老的民族节日——分龙节 (谭峰 摄)
“全县20户以上的屯每个屯都通了水泥硬化路,亮化工程正在实施,已经有6个乡镇安装了路灯,年内将全部安装完毕,我们千百年来都黑灯瞎火的毛南村寨变得亮堂起来了。”谈到环江这几年的变化,该县扶贫办主任蓝熠说。在他看来,这些灯不仅照亮了大山深处的路,也照亮了毛南山乡人民的发展之路。
科学养蚕技术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各乡镇村屯获得广泛应用,给桑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卢万举 摄)
据介绍,为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资金、项目、举措等方面对环江给予重点倾斜,2016—2019年,共筹措落实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3.6亿元。2016年以来,广东省财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2亿元支持毛南族贫困人口脱贫。中科院定点帮扶环江,累计投入1.08亿元支持脱贫攻坚。广西各级落实72个单位定点帮扶72个毛南族村寨,选派72名第一书记和162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共安排1674名干部,结对帮扶4083户毛南族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4500多名毛南族贫困户学生,实现帮扶联系全覆盖。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期间教贫困户小孩读书认字 (韦秀荣 摄)
“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蓝熠明显感觉到,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毛南族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毛南族群众祖祖辈辈在大山里生活,以前和外界交流比较少,安于现状的思想比较严重,现在很多人走出大山,和汉族等其他民族群众接触交流多了,等靠要思想逐渐转变为自力更生的意识,变得更主动追求高质量生活了。”据统计,环江毛南族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570.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56.7元,稍高于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
产业支撑脱贫有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群众养殖肉猪 (崖宝基 摄)
下南乡中南村村民谭中维今年52岁,因夫妻两人都是残疾人,又要供儿女上学,一家人生活一度非常困难,夫妻俩在政府的帮扶下发展养牛业,一年养10多头牛,同时种桑养蚕,收入提高了不少,2019年也脱贫了。政府的帮扶政策让他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勇气和底气,去年12月,他承包村民丢荒多年的50多亩土地,种植玉米、牧草作为牛饲料,“最近想再买七八头小牛,”谭中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能申请到贴息贷款,我们想建个大型养殖场,明年再开发山豆根种植基地,再以产业带动农家乐,让远方的客人看到我们毛南山乡独特的风景。”谈到未来的生活,他显得干劲十足。
广西环江香牛规模化养殖 (谭峰 摄)
这股坚韧不拔向前冲的劲也体现在环江扶贫干部职工的身上,虽然环江已经实现全县脱贫摘帽,但这股劲他们一直没松。“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这是我们多年来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新的起点。”黄炳峰说。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牛角寨瀑布群景区 (莫巍晖 摄)
下一步,环江县委、政府将坚持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从抓好科学防贫机制的建立,抓好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抓好2020年贫困人口清零行动计划四个方面着手,实现剩余5039人脱贫摘帽的目标,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增收。
环江朝阁草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有的超过万亩的草甸,这里的草甸用于村民放养黄牛,在宽阔的草甸上,那里是牛儿的天堂,它壮观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换儿展现不一样的风格色彩。《朝各风光美如画》(韦顺讲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兰花之乡,森林覆盖率达72%,境内有九万山久仁和木论喀斯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江喀斯特已申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加之神秘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山外的目光。
环江喀斯特大图 环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受益于国家的民族政策,贵州至南宁高铁在环江设立站点,环江站目前正在建设,贵州荔波经广西环江至德胜高速公路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开工建设在即……多彩毛南,未来可期。
来源:广西民族报
责编:刘雅
流程之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