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总结道,治理国家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
2015年2月14日,正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每当面临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总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坚持完善民族政策,这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密码”。
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们党70年民族工作一条重要经验。这一论断,深刻揭示出继承与发展创新的辩证关系,指明了守正创新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基本遵循。
对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何种民族政策具有极端重要性。
革命年代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解决民族问题同解决社会总问题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推动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把各民族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最终战胜敌人,建立了新中国。
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核心的民族政策的基本框架。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共同当家做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华民族和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新纪元。
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申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民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涌起,我国民族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把民族自身的发展纳入民族问题的内涵,先后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举措,为我们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保持团结统一大局稳定提供了强大政策动力。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鲜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为民族八省区量身定制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专项规划,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新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工作摆在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一以贯之,创新党的民族政策与时俱进,推动党的民族政策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中央召开了民族、统战、新疆、西藏等一系列民族领域重要会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完善了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
关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最成功的。强调在改革问题上绝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大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不能搞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关于一些具体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区别情况、准确把握、积极完善、稳妥实施。无论是修订完善已有政策还是研究出台新的政策,要逐步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7年多来,我们党既毫不动摇地坚持了民族理论政策的基本原则,又与时俱进地创新了具体政策举措,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制定了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制度保障。
创新是政策的生命。我国民族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适时作出正确的决策部署,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的一脉相承、守正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党的民族政策创新发展的新突破,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责编 贾天粒)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