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正酣的时刻,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同时迎来了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周年。
将“边”拆文解字,“辶”偏旁形似绵延的边境线,“力”则乃家国稳固力量之所在。两千多年来,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富饶辽阔的疆域,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描摹出傲然“雄鸡”,构成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
治国必治边。我国边疆治理与民族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从东北鸭绿江口逶迤而至西南北部湾畔,有1.9万公里陆地边界线在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90%以上为民族地区,总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治理好边疆、做好边疆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大事,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
被誉为“中国边关醉美高速公路”的广西崇靖高速公路 韦革宁/摄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1979年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召开后,边疆民族工作被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由此,国家民委开始不断探索积累兴边富民、建设边疆的有效举措与经验。直至1999年1月,全国民委主任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当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于200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由国家民委牵头正式实施。随即,我国9个省区的140个陆地边境县(市、区、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8个边境团场以及海南6个自治县相继被纳入这一行动的范畴,向着“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目标不断迈进。
砥砺二十载,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决策,兴边富民行动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迅速铺开、深入推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和生态效益,成效显著,受到边疆各族人民的极大欢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成为推动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亮丽名片,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
没有边境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脱贫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脱贫和现代化。从广西“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吉林“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到云南“兴边富民工程”、西藏“边境小康村”建设,再到内蒙古“亮丽北疆风景线”、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20年来边疆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独龙、门巴、赫哲等边疆少数民族实现整族脱贫,为边境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霍尔果斯、黑河、满洲里、凭祥、东兴等一大批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辐射带动边境地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各族群众充分共享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对外友好交往日益频繁,展现出民族地区扩大开放、面向世界的新风采。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经过20年不懈努力,兴边富民行动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做好民族工作、边防工作的一个坚实平台,成为边疆内地携手奋进、共建共享的实践行动。千千万万像藏族姐妹卓嘎、央宗一样的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团结一心、守边兴边,始终不渝地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边境地区军警民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筑起“外防输入”坚固防线,夺取战疫战贫“双胜利”,对伟大祖国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兴边富民行动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别关心关怀,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开辟了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的新里程、新境界,彰显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这一行动也必将为巩固提升边境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边疆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进国家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这一特殊重要的时间节点,本刊特邀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参与兴边富民行动的各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族工作部门负责同志撰文,对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举措、成效和经验进行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相信这份详实而厚重的文本,会对今后纵深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有所启迪和借鉴。
华夏盛世,边尘不惊。此刻,兴边富民行动站上历史新起点,迎来繁荣发展新机遇。边境地区积蓄的强劲能量,正在爆发出来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宏愿!
(责编 金向德)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