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决之年”,同时也恰逢兴边富民行动启动实施20周年。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兴边富民行动从无到有、成效显著,成为推动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一面旗帜,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有力抓手。为全面展现党中央、国务院对边境地区发展的特别关心、特别关注、特别关怀,生动呈现20年来兴边富民行动的伟大成就,本刊记者对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负责同志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专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兴边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
经济发展司负责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于世纪之交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治国必治边”战略思想,作出“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重大决定,强调统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等各项工作,不断将兴边富民行动推向深入。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回顾兴边富民行动20年的奋斗历程和显著成效,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到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并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
这是加强边疆治理的战略支撑。边疆治理关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边境是边疆之边,地处我国对外开放前沿,是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兴边富民行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着眼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和重点难点问题,聚焦民族工作,政策举措突出系统性和针对性,日益成为加强边疆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不断筑牢根基、注入持久动力。
这是增进边境各族群众福祉的重大举措。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影响,边境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殊短板。兴边富民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富民、兴边、强国、睦邻”宗旨任务,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落实一揽子支持政策,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拔除教育就业“穷根”等务实举措,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推动边境加快发展,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我国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中,有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140个陆地边境县(市、区、旗)中,111个属于民族自治地方;2300多万边境地区总人口中,超过一半是少数民族。做好边境民族工作至关重要。兴边富民行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不断增强边境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持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生动实践。
本刊记者: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党和国家一项战略举措,无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问,20年来,兴边富民行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经济发展司负责人:自2000年实施以来,兴边富民行动已走过20年。这20年,是边境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的20年,是边境建设实现大发展、边疆治理取得新成效的2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正确指引下,边境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边防巩固安宁,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2000年至2018年,边境县(市、区、旗)的生产总值从不足900亿元,到突破9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4400元,到突破3.9万元。基础设施条件日新月异,交通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通信网络覆盖更加普遍。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满洲里、瑞丽等大批边境城市成为新兴旅游胜地。庭院经济、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改善。广大边民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上学难、看病难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9年底,140个陆地边境县(市、区、旗)中,69个贫困县有62个实现摘帽,独龙族等18个居住在边境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奔小康。“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基本实现,各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交相辉映,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星罗棋布,辐射带动边境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口岸优势充分彰显,据统计,2019年进出霍尔果斯口岸的中欧班列达3403列,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超过65%。黑龙江“中俄文化大集”、广西“中越边关旅游节”、云南“中缅胞波狂欢节”等人文交流活动成为增进睦邻友好的亮丽名片。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斐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在边境地区取得了重大成效。内蒙古构筑起北疆亮丽风景线,西藏通过生态补偿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惠民双赢,新疆阿克苏荒漠绿化成为生态系统修复的典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成为边境新风尚。
边境安全稳定大局持续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各族群众踊跃参加群防群治组织,边境管控水平大幅提高。党建长廊绵延万里边疆,内蒙古开展以“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为主要内容的“五边行动”,广西实施“党旗耀边关”工程......党组织领导的各类基层组织活力迸发,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边境地区落实防控责任,筑起防控疫情坚实屏障。黑龙江绥芬河、广西凭祥迅速建起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云南边境各族群众加入“村寨守护”行动,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充分展现了社会治理效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扩面提质增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增强。边境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通力维护民族团结大局。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一大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边境地区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在全社会产生了热烈反响。
本刊记者:今年,中华民族即将战胜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全国各族同胞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请问,兴边富民行动是如何助力边境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
经济发展司负责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140个陆地边境县(市、区、旗)中,近一半是贫困县,其中很多在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此,兴边富民行动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将脱贫攻坚作为民生安边的头号任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综合施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智力支持力度,国家民委连续承办边境地区脱贫攻坚专题研究班,切实增强了边境分管扶贫的领导干部“应战”的信心和能力。各地大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扎实推进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比如,内蒙古“十三五”时期在边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近2400个,拓宽了边民增收渠道;广西先后开展了5次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加强资金统筹安排,支持沿边境建档立卡贫困村稳定发展、贫困户就地就近脱贫。
因地制宜,集中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聚焦深度贫困边境县,中央部门加大资金、项目倾斜,边境省区结合各地实际,采取精准措施给予重点支持。比如,西藏开展边境小康村建设,大幅改善了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截至2019年底,西藏边境县已全部脱贫摘帽。云南实施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到村到户的“精准脱贫”工程。新疆大力推进兵地融合,加强边境团场与边境县劳务合作,拓宽贫困家庭就业渠道。
见物见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着力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注重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上来,实现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推进。比如,吉林开展“民族团结·富民固边”活动,以民族团结实效巩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良好局面;广西着力打造“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美丽家园。
共克时艰,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边境省区多措并举,战“疫”战贫协同发力。比如,云南怒江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会同广东珠海协调专车、专列,开展“点对点”“门对门”精准服务,稳妥有序安排边境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吉林珲春等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消费扶贫,利用“直播带货”等拓宽销售渠道,破解农畜牧产品滞销难题。
本刊记者:20年来,边境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族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您认为,兴边富民行动对于边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司负责人: 兴边富民行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确保“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夯实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兴边富民行动,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支持边境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强基固边工程,破解制约边境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极大改善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持续打通产业链条,推动边境深度融入全国大市场,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感和获得感。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五个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兴边富民行动在边境地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增进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引导广大边疆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边境地区日益成为展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和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深入人心,系牢情感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兴边富民行动着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中华大家园”“民族团结代代传”“石榴籽计划”等特色交流活动,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机制,广泛开展结对帮扶,边境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本刊记者: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规划》的相关重点和特点,以及目前的实施情况。
经济发展司负责人:《规划》立足边境实际,坚持边民为本,突出“边”的特色,提出“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边境地区民生、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加强边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等六项任务,配套“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并加强专门政策保障。今年《规划》即将收官,总的看,各项任务全面实施、亮点很多。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强基固边方面,自然村通硬化路、沿边铁路建设、农网改造升级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实施,“村村直通邮”全面实现。民生安边方面,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不断丰富,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7个挂牌督战边境贫困县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产业兴边方面,“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扶持计划,“通用航空+旅游”等新兴业态,以及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等政策,助推边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开放睦边方面,新设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口岸,经贸、文化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更为密切,边境地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护边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织密织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团结稳边方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力宣传各族群众守边护边、建设边疆的感人事迹,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正能量。
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中央预算内投资精准发力,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加大,金融利好政策不断释放,干部人才援派稳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的务实举措,边境贸易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显著。边境省区结合实际,全部建立起了边民补助机制,边民居边生产生活动力更足。
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根据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需要,兴边富民行动协调小组进一步充实完善。成员单位由最初的30家扩展到61家,不仅数量增加了一倍,还将群团组织、边境省区、海南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了协调小组,加强了兴边富民行动的组织领导,强化了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本刊记者:请问,“十四五”时期,兴边富民行动将如何持续推进?
经济发展司负责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原则、紧扣主线、突出重点”,把兴边富民行动这项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新成效,不断开创兴边富民新局面。
坚持从实际出发,稳中求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项原则。边境地区各类因素错综复杂,做好边境工作,必须慎重稳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确保目标任务可行可达。推动有关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挥特色优势,因地制宜落实好各项重点任务,强化工作实效,着力解决好广大边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边境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举办兴边富民行动成就展,集中展现党的民族政策在边境地区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各界支持边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突出加强边疆治理这个重点,编制好兴边富民行动“十四五”规划。立足国内外形势变化,基于加强边疆治理要求,充分发挥兴边富民行动协调小组合力作用,科学研判“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边境地区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重大工程或项目为牵引,以差别化政策为保障,切实提升边境治理能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好幸福美丽繁荣和谐新边疆。
(责编 牛志男)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