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有朝鲜、满、蒙古、回、锡伯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6%。边境地区包括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10个边境县(市、区)、45个边境乡(镇、街道),14个边境口岸,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边境县(市、区)总人口199.3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7.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9.5万,约占边境总人口的22.7%。吉林省边境地区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生态保护区、资源储备区和国家安全区,在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省情,不断加快边境地区发展,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思路、寻求新办法,制定出台一系列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发展合力,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加强统筹谋划 夯实兴边富民行动基础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边境地区发展,相继出台支持延边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珲春市加快开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编制印发《吉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吉林省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批设延龙图文化旅游新区,全面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规划,形成一整套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谋划一系列事关边境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专项工程,确定对重大项目实行“四个优先”、公益项目减免配套等倾斜支持政策,为边境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区域差别化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加大对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在计算分配省对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时,对边境市县实行特殊政策,转移支付补助系数比其他市县提高1个百分点。为提高边境民族地区财政保障能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通过增加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规模,加大补助力度。为进一步落实好边民补贴政策,按照计划及时拨付下达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督促边境市县积极落实补贴机制,规范工作流程,限时补贴发放,对促进边境市县人口回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着眼安民固边 全面推进边境地区振兴
精准扶贫成果显著。坚持把边境地区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地区、优先地区,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始终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把“六个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领域,做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2019年,边境地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边境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46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96公里,10个边境县(市)中有7个实现高速公路连接,边境地区所有乡(镇)、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公路。长白山机场扩建、新建白山机场、珲春机场、和龙通用机场、龙井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计划开工。敦化至白河铁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7亿元,预计2021年通车。松江河至长白铁路、珲春至东宁铁路和长春至图们扩能改造3个项目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投入7.02亿元,解决包括10个边境县市在内的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全力确保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把边境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脱贫优势,积极谋划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让边民靠“边”脱贫,靠“边”致富。重点扶持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成以人参、医药、食用菌、延边黄牛等为主的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边境地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增强了边境地区的发展动力。依托“互联网+农村电商”等手段,有效整合边境地区农副产品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将吉林边境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行“四兜”低保方式,落实“两线合一”,对丧失劳动能力等群体实施兜底保障,推行“补差式”救助、分类施保。加强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从5000元下调至3000元,报销比例比普通人群提高5个百分点。严格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将边境地区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630元提高到73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范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覆盖面达到包括边境地区常住人口的90%以上。控辍保学措施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实施农村文化大院、广播电视村村通、“三馆一站”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边境地区初步形成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社区有文化中心的基层文化网络。
开发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统筹国内外资源,推动珲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进出口带动,推动珲春开放便利化水平提升,珲春口岸过货品种不断丰富,运输方式、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推动珲春中俄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健全互贸管理制度、放开边民参市范围、加强信息化建设。2019年,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完成8.6亿元,边民入区交易人数达12万人次,带动参市边民人均增收6000余元。
创业就业呈现新局面。省政府制定出台进一步促就业稳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启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支持力度,为促进边境地区就业创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各市(州)也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吸引2万余人返乡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针对边境地区特点,采取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补贴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援助。
民族团结日久弥坚 彰显白山松水民族情
近年来,吉林省始终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五个认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团结进步内涵不断深化。立足多民族边疆省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富民固边”等系列主题活动和“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等评选活动,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民族群众的心中。早在1953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多形式多样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其他地区受延边州启发,也以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涵。
民族团结形式推陈出新。坚持“三抓三带”,打牢社会基础。即“抓两头带社会”,以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抓九月带全年”,以9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重点,带动创建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抓典型带全员”,以先进典型带动各族群众自觉维护团结。开展“三爱”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民族团结的核心,贯穿各项创建活动之中。建设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主题系列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边民家家悬挂国旗,让五星红旗在边境高高飘扬。延边州开展的“红七月·新延边”“红边疆·新农村”等系列主题活动,每年参与群众达100多万人次。深入推动军警民联创共建,开展“同心筑堡垒”“爱民固边”活动,选派党员、军警到边境基层组织任职,党政机关、军警单位与边境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系点,边境地区行政村实现了军警民共建全覆盖,全部建立标准化党群文化活动室。
20年来,吉林边境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吉林将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共同繁荣祖国边境,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持边疆繁荣、边民富裕、边防稳固的良好局面。
一是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完善边境一线公路与旅游景区和城镇节点的连通。加强防洪抗灾能力建设,推进界河治理工程。实施边境地区电网改造升级,完善边境乡镇电网建设。
二是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提升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就学需求。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边境地区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合理设置行政村卫生室,为乡镇卫生院配齐所需医疗设备。
三是持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边境地区依托长白山矿泉水、人参、食用菌、中药材、延边黄牛等特色资源产业发展,鼓励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集中开展督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吉林省民委供图 责编 金向德)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