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民族地区包括白沙、乐东、昌江、陵水、保亭、琼中6 个民族自治县和三亚、五指山、东方3个享受民族优惠政策待遇的市,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西部、东南部的五指山、尖峰岭、鹦哥岭、吊罗山等区域,是海南省生态核心功能区、旅游资源富集区、水资源涵养区、文化特色区。但同时,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集中,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自2011年海南省琼中、保亭、白沙、陵水、乐东、昌江等6个自治县被纳入到享受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扶持范围以来,国家民委已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含兴边富民行动资金)75879万元,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省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为根本,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旅游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精准实施帮扶措施,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翻身仗。
2018年、2019年我省连续两年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取得综合评价好的成绩,受到表扬。2010年底,海南省5个国家级贫困县均为少数民族市县(五指山、琼中、保亭、白沙、陵水),6个省级贫困县有3个在民族地区(乐东、东方、昌江),贫困人口52.89万人,占当时全省贫困人口的70.23%。经过精准施策帮扶脱贫,截至2020年初,海南省民族地区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所有贫困村脱贫出列,52.88万人脱离贫困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1%。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民族团结氛围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强化,各族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同时也为全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美好新海南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9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大区小镇”旅游村庄
兴边富民行动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
10年来,海南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建成一大批支撑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长远发展增添了后劲,夯实了基础。环岛高速列车正式运营,经过民族地区5个县市;中线高速公路、万洋高速相继通车,分别从南北、东西两个走向贯通民族地区腹地;五指山经保亭、海棠湾、儋州至白沙的高速公路建设预计今年底通车,将实现民族地区所有市县通高速公路;继续建设环岛旅游公路和农村公路六大工程,民族地区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大力开展民族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整体达到99%,4G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固定宽带网络接入速率跃升全国中上水平,圆满达成“全光网省”目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海南核电2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核电小堆等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建、扩建、续建大广坝水库二期、大隆水库、小妹水库、琼中抽水蓄能工程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安排“少数民族市县中央和省级水利发展资金”18.3亿元,支持少数民族市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红岭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加快推进,解决下游5个市县137.2万亩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问题。乐东气田已建成投产,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惠普项目和海洋主题公园项目在陵水落地,昌江贫矿选矿厂项目和昌江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昌江工业园已形成以黑色金属矿采掘、冶炼、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园
陵水黎族自治县村集体分红
陵水黎族自治县热带高效农业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呀诺达景区
兴边富民行动促进了经济特色产业新发展
海南民族地区在做好做强橡胶、槟榔、热带水果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作物、冬季瓜菜等特色产业,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激发贫困群众生产积极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大力推广庭院经济“五个一”,即一块林地、一片果园、一块菜地、一群畜禽、一门技术,鼓励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百香果、养殖土鸡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增收产业;推广扶贫济困型共享农庄,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出租农房、订制农业等方式,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鼓励发展南药等林下经济;推行农业产业扶贫“五带动全覆盖”模式,引入和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劳务用工等方式,构建长效机制,带动贫困户实现长久稳定增收。
兴边富民行动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技能
10年来,省市县各级通过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一是积极开展大棚瓜菜、橡胶、槟榔等传统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实用技能。二是积极开展乡村旅游、酒店服务、民宿管理、琼菜厨艺等新型技能培训,组织专场招聘会、开展创业培训和提供就业实习等方式,大力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家门口创收致富。三是通过职业教育扩招、中职学校登记入学、涉农专业免费招生等,开办针对贫困农村劳动力的“雨露计划中专班”“村官班”“巾帼励志班”等,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文化和创新素质。四是通过农村淘宝、手机微店等电子商务平台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掌握电子商务销售等基本科技技能。五是积极开展黎锦苗绣制陶等手工艺培训,让少数民族群众在文化保护传承中不断提高技能,丰富文化生活。
兴边富民行动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实行“两免一补”,所有贫困学生实行全免政策,率先在全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目标;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移民扶贫工程,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进入10所思源学校学习;率先在中西部地区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完成中西部农村90多所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民族地区已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的病房改造和基本医疗设备配备工作,村村都有卫生室,一小时直达省级三甲医院。贫困群众都能参加健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保障专项资金“五道防线”,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特困)范围,予以兜底保障;将低保(特困)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60周岁以上(含贫困人员)纳入无需缴费直接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为低保人员、五保户按最低档次全额代缴保费,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均已发放到位。
作为建设中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兴边富民行动在民族工作和自贸港建设中的重要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融入、服务自贸港建设大局,努力开创海南省兴边富民行动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夯实兴边富民行动的根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落实兴边富民行动的基础,只有民族团结的基础打牢了,兴边富民行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去年海南省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将继续在每年农历三月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通过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开展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夯实民族团结基础。
通过大力推动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边富民行动落实得好,民族地区发展起来,当地群众富裕起来,才会有更和谐的民族关系、更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更长久的民族团结。兴边富民行动即将跨入“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巩固“十三五”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围绕“三区一中心”建设规划,特别是将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作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样板区和试验区。同时把海南省6个自治县的各项民生事业规划好、实施好,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政策措施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谋划好《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立法工作,健全海南省民族法规政策体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兴边富民行动在6个自治县的有效实施。
强化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防控。当前,海南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时期,要确保兴边富民行动在全省全面深入推进,必须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要做好风险防控,确保“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海南省民宗委供图 责编 刘娴)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