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清远市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总书记的论述深刻阐明了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地位,产业不仅是脱贫之本,也是致富之源,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为下好产业扶贫这盘大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多方面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强特色,壮大特色农产品。祥云县依据地方农业生产特色,因地制宜发展青花椒、柑橘、美国山核桃、蚕桑、秋豌豆、魔芋、李子等特色种植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由政府补助种苗资金,公司(合作社)给予技术指导并签订收购合同,推广“烤烟+秋豌豆”“桑树+马铃薯”等间套种植模式,培植年产值超亿元的新兴富民优势产业。2019年产业覆盖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149户30468人,实现100%全覆盖,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产业4万余亩。探索“大产业+集体经济+扶贫开发”养殖发展模式,实施50万头生猪养殖扶贫项目,联合打造生猪全产业链。积极推广“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温氏肉鸡养殖场建成为全州首个国家级肉鸡标准化示范场。努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进一步推广生态养殖,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96万亩,产值1.65亿元。基于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全县户均交叉覆盖3.6项特色种养稳定增收的产业,有效实现种养结合、粮经结合、长短结合。2019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生产经营收入6283.02万元,户均收入约7700元。
强优势,推进产业园建设。祥云县高度重视产业园建设,因地制宜,走“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之路。2019年,全县创建“一村一品”产业园57个,安排资金2800多万元。以果蔬、蚕桑、野生食用菌、畜禽(生猪、禽蛋)四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遵循“一县多业、一乡两特、一村一品”的要求,进行区域化集中布局,形成规模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电商等多种业态,发展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名牌产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结合实际,积极协调、扎实有效开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已全面完成创建工作。根据祥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位特征、资源秉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中、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强科技,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祥云县依托现有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领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技术支持方面,引入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开展品种展示和示范,提高良种引种应用;建立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实施以农艺措施、生物防治为基础,物理控诱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在政策支持方面,通过推广农机购置补贴、土地深松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提高农田科技化、智能化管理水平。2019年,全县完成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121万元,受益2050户。在人才支持方面,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336人,覆盖全县136个行政村,确保每个非贫困村2名、贫困村3名。产业指导员每年对每户贫困户的指导不少于6次,实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参加培训,户均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掌握一至两项农业实用技术。同时,全程时空网格化做好扶贫产业发展和技术帮扶指导服务工作。
强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为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益贫的作用,祥云县持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带动贫困户全覆盖工作,完善龙头企业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贫困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依靠“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 “大产业+集体经济+扶贫开发”等模式,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土地流转、园区就业、股份合作、订单帮扶、产品代销等多种形式,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紧密利益关系。每个贫困户至少与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生产经营合作关系,收入增幅超过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积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带贫益贫作用的同时,还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扶贫骨干方面下足功夫。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和推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协调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实际困难,搭建科技服务、产销推介和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壮大。着力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借助资金、人才、科技、管理、市场等优势,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拓展特色产业和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让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到扶贫事业中。2019年,安排80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益贫奖补资金,培育2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8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就业人员4180人。
强销售,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祥云县建立健全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重点帮助贫困乡镇、贫困村开展“三品一标”产品申报和认证登记,并积极组织参加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依托展会、推介会等展销平台,助力农产品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积极拓宽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推动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电商平台与贫困村精准对接,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充分利用沪滇协作平台,组织相关农产品企业将本地农产品销往上海市场。
稳步推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快野生菌、蚕桑、蔬菜、水果、核桃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步伐。野生菌、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势头强劲,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等17个品种获得出口认证,共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品种40多个,年加工销售量达4860吨,产值1.1亿元,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加工出口基地和国家南菜北运、出口创汇重要基地县。
抓住电商扶贫契机,抓实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80个,让村民在村级服务站就能实现与外界市场的连通。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形成红梨、百合、洋芋、核桃、野生菌、手工业品等170种农特产品互联网直销通道,利用邮政“优帮帮”,走出了东山百合、普淜黑瓜子、洋芋、麦芽糖、时鲜水果等稳定的电商销售经营路子,电商销售额达1.2亿元,“互联网+扶贫”模式初具规模。
( 云南省祥云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治理研究中心供稿 责编 刘娴)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