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洋河社区位于观音桥商圈核心区域,总人口约3万人,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共801人,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615人,是重庆市外来少数民族务工经商的聚集地,也是新疆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最为集中的社区之一。
2015年12月,洋河社区党委提出打造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升级版的目标任务。2016年3月,社区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切入点,围绕工作机制、文化互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创业等,制定嵌入式社区建设的施工图,深入推动嵌入式社区建设,努力建设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共有美好家园。
社区组织各族居民参观邓小平故居
从创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工作机制入手,让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
创建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社区党委坚持以鼓励少数民族同胞进城为导向,积极探索推动嵌入式社区建设工作机制。依托人口家庭信息平台、劳动就业信息系统等,建立覆盖辖区的少数民族居民信息数据库,准确掌握基本信息。开展社区干部日常走访、节日拜访少数民族同胞的“两访活动”,推行“有困难必到、有喜事必到、有邀请必到”的“三到服务”。探索城市民族工作常态化机制,坚持与社区宣传教育相结合、与社区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社区技能培训相结合、与社区困难救济相结合,确保具体工作有人抓、有事做、有责担。
通过以上举措,建立完善了“一库二访三到四结合”工作机制,更好地为城市各族群众服务。2017年,针对部分群众租住小区老旧、环境较差的问题,社区积极协调区级有关部门对所涉老旧小区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整治面积1000余平方米。目前,已有5名社区干部与辖区20多户居民结为亲戚、交上朋友。每逢传统节日来临,社区干部都会主动到居民家里拜访,拉家常、说家事,收意见、解难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环境、融入重庆本地生活。
从丰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载体平台入手,让少数民族群众留得住
社区坚持以文为媒、以文化人,增进民族团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民学校等载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维护民族团结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设立“文化学习班”“民族团结之家”等载体平台,通过民族团结宣传周、“坝坝电影”等形式,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聚力,让各族同胞坐到一起、融入一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举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聘请教师,每周学习两次,累计培训53人,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平台载体,切实增强文化交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携手筑起共有精神家园。2019年9月,社区举办“庆祝新中国70周年生日”专场歌舞演出,辖区200多名各族群众同台表演,用优美的歌舞深情演绎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浓情谊,献上了“我和我的祖国”同一首赞歌。
从搭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桥梁纽带入手,让少数民族群众过得好
社区党委坚持把民族工作融于基层治理之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泛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在城市安居乐业。配合“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改革,开设专门窗口,提供特色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尤其是做好饮食、丧葬等服务工作。依托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搭建服务网络,填补社区服务空白,为62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解决就近求医问药难题。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参与社区议事、社区院坝会等,共同商议社区治理重大事项,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19年3月,新疆籍维吾尔族居民瓦日斯在社区恳谈会提出建议,希望能多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社区立即邀请他参与方案策划,成功搭起“你教我学新疆舞,我教你学普通话”为主题的“你教我学”大舞台。如今,在社区广场总能看见大妈大叔与维吾尔族居民相互请教、互称老师的祥和景象。社区真正成为了一个各民族其乐融融、温馨祥和的大家庭。
从做实“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路径方法入手,让少数民族群众能融入
社区党委坚持把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各族群众共享城市美好生活。积极推行柔性管理促依法经营。坚持把宣传、服务、引导放在前端,探索形成少数民族群众摆摊设点服务管理的“721”工作法。积极帮助就业创业促脱贫致富。2019年以来,开展创业就业培训21场次,举办现场招聘会8场次,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39人。社区引导鼓励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新疆籍务工经商群体积极响应,持续开展慰问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慰问市政环卫工人等公益活动。
通过提升少数民族居民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就业困难,全面助力致富奔小康。2018年初,维吾尔族居民奥布力经营的烧烤亭因商业业态调整被要求搬离,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社区党委不仅帮助他协调新的设置点,还一揽子解决了相关的用水用电难题。在洋河一路经营拉面馆的回族居民张小龙需要办理相关证明,社区党委立即联系辖区民警为其办理,使面馆得以顺利经营。如今,社区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第二故乡。正如成功就业的维吾尔族居民阿普力所说:“我在这里开了店,小孩在这里上学,生活过得很好。洋河社区就是我的家!”
(洋河社区供图 责编 金向德)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