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锦江冠名的成都市锦江区,是成都文化底蕴最深、商业化最浓、外商聚集最多的中心城区,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城区。而与它相距约600公里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属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有汉、藏、彝、羌、苗、回等10余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比94%。自2012年对口帮扶炉霍县以来,锦江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根植于对口援藏工作中,通过实施“格桑花开·锦绣炉霍”携手同行全域帮扶行动,创新“飞地+众筹”产业扶贫模式,两地各族人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路上携手前行的“一家人”。2019年,炉霍县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锦江区启动“飞地+众筹”产业精准扶贫项目
提高政治站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位引领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把对口援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区委议事日程,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对口支援炉霍县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区、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对口帮扶工作体系,坚持将党的民族政策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和区委党校学习培训内容,先后制定两轮援藏规划,出台《锦江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健全工作机制,融合同步推进。建立《锦江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对口支援炉霍县常态化沟通、联席会议、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资金使用、项目推进、小分队管理等10项工作机制,结合创建要求,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强化宣传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在各类培训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民族政策等教育,开设“锦炉微信公众号”,利用“互联网+”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挖掘对口援藏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给予表彰激励。
注重民生建设 厚植创建社会基础
做实援建项目,赢得群众高度赞誉。累计投入援藏资金2.108亿元,在住房、产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八大类实施上百个援建项目,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就医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援建的秋日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和康北地区第一个商业步行街锦江路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炉霍县人居环境。
开展医疗援助,回应群众热切期盼。持续开展医院结对、医护送技、专家传艺、远程会诊等活动。建成甘孜州第一个县级“二级甲等”妇幼计生中心,开设骨科、肛肠等特色专科,惠及康北地区八县群众;携手抗击新冠疫情,向炉霍县捐赠防疫物资价值近50万元。
实施教育扶贫,助学助困播种希望。坚持实施校校结对、教师支教、名师送教行动,接收安排贫困生就学;开办远程全日制教学网校,举办锦炉教育论坛,赴炉霍县举办“帐篷家长会”,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成立锦炉爱心助学基金,为141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53.1万元;联合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发起“春蕾女童计划”,资助400多名女童重返校园;发起“格桑花开·锦江助力炉霍学生”复学行动,专车接送99名各族高三学生返校复课。
强化智力帮扶,扶贫先扶志。开设党政干部“对口帮扶班”,举办精准扶贫创新培训班、农牧民技术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锦炉两地的领导干部和群众上万人次。发动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托“成都女学文化研究会”等赴炉霍开展家教家风、职工礼仪、女性素养、少儿成长等系列公益爱心活动,惠及各族群众上千人次。
聚焦产业扶贫 夯实创建物质基础
打造飞地产业园区,破解发展难题。产业扶贫是脱贫根本之策,为“输血变造血”,锦江区整合各方援建资金1亿余元,建设炉霍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88个贫困村集中建设飞地智能蔬菜大棚,通过异村飞地嫁接基地产业,帮助贫困村实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收。
做优特色旅游产业,紧密联动发展。建设百里绿色生态观光产业带,在成都举办炉霍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周活动,并开辟了“圣洁甘孜 最美炉霍”特色旅游专线。
发展特色文创产业,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建设唐卡实训基地,保护和传承非遗唐卡文化,免费招收贫困学生学习唐卡技艺,实现“学会一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促成全国首家唐卡画派艺术酒店——郎卡杰艺术酒店落地炉霍;挖掘炉霍“山歌之乡”“唐卡之乡”文化精髓,组织知名书画摄影艺术家赴炉采风创作,引导品牌“江旗袍”将唐卡艺术元素融入蜀锦蜀绣,开发文创新品,促各族文化交融。
坚持模式创新 激发创建活力
选聘荣誉“村长”,搭建帮扶平台。变政府单一推动为多元参与,深化“千企帮千村”行动,广泛动员5批次46位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等社会精英担任结对贫困村“荣誉村长”,300余家企业负责人、800余名爱心人士担任“荣誉村民”,吸引爱心亲友万余人构建形成千余个帮扶“朋友圈”。
创新众筹扶贫,撬动社会资源。构建荣誉村长牵头的众筹扶贫模式,筹人、筹资、筹智助力炉霍发展。累计募集资金物资折合3000余万元。其中,众筹募集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1000余万元,精准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00余个。众筹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个,协议总投资近3亿元;帮助“飞地”农特产品远销省外及港澳地区,进入苏宁等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年销售额7000余万元。
深化拓展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同步选任民主党派、社会公益组织、企业家代表等爱心人士担任贫困村“帮扶引导师”“帮扶大使”,在锦江区的餐厅、书吧、茶园、咖啡馆、社区公共空间等打造“锦炉爱心荟”公益市集,将紫皮土豆、獐子菌、百花蜜等生态、优质的炉霍农特产品推销给社区居民、商家。锦江驻区部队发动官兵献爱心,筹资60余万元,为炉霍县贫困村修建飞地智能蔬菜大棚、发展梅花鹿特色养殖产业,携手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社会管理 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民族地区干部管理水平。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炉霍干部、骨干群众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沟通艺术等业务技能培训,安排挂职学习,组织参观考察。
深化民族团结进社区、社团、寺庙等“十进”活动,聚焦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着力帮扶炉霍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打造示范社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将锦江区滨江路社区治理经验引入炉霍,管建结合打造全县第一个社区——望果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融入网格化管理,使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典范。
(锦江区民宗局供图 责编 贾天粒)
流程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