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石榴花开
石榴花开黄河岸 峥嵘七秩展芳华——专访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郁烈
发布日期:2020-11-02

石榴花开黄河岸,峥嵘七秩展芳华。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隶属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建校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扎根西北大地,弘扬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绘就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新篇。在喜迎西北民族大学70华诞之际,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郁烈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60.jpg

2020年毕业典礼上,郭郁烈校长为毕业生授予学位


记者:西北民族大学建校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拓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成果丰硕。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在这个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和重要经验。


郭郁烈:今年是西北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首先我在这里感谢天南海北、全国各地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壮大的各族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坚持完善“三全育人”融入机制,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发展,在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上谋划布局,在树牢56个民族师生“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上凝心聚力。


一是将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国家统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发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建设,着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创建主题教育、精品课程、对话课堂、实践课题,落实“三进”工作。


去年国庆期间,学校及时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提出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表彰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学校正在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建设。


学校制定实施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方案。校、院领导坚持带头上讲台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专题课及党课,还围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忘教育报国初心”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


二是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学校将每年的10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迄今已连续举办25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生动局面。坚持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坚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我祖国,兴我中华”等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典型培养和宣传工作。学校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三次被授予“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是甘肃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学校博物馆和格萨尔研究中心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教育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于洪志教授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019年,学校首次采取立项方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创新和丰富创建形式,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成立研究机构,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


今年6月,学校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研究院将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集中专门骨干力量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形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对策建议,努力把研究院建成集科研、教学、培训、咨询、交流、合作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基地和智库平台。


61.jpg

2010年,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反应器实验室主任脱国雄教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记者: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要落实好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和经验?


郭郁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关键,坚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德育置于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良好格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始终扎根祖国大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建制度、重宣传、抓教育、促改革,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组织“四有好老师”“不忘初心、潜心育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专题网络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报告会、座谈会,干部轮训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2015年,修订印发《西北民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原则要求和措施;2016年制定印发并于2019年修订《西北民族大学师德标兵、“三育人”模范评选表彰办法》《西北民族大学师德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办法》。今年,学校党委组织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党日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创新学生思政工作。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形成了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实施、二级学院具体落实的学生思政工作格局。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以班主任、班干部、班集体为核心的“三班建设”体系。夯实学生管理工作基础。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度和例会制度,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学生日常安全管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载体,丰富学生日常教育的形式。


通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与祖国共奋进——国旗下的演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影片等多种方式,激发广大学生爱国热情;通过网上共青团建设,不断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及时引导疏通,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通过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增强团员意识教育;通过开展“五四表彰”,树立青年榜样;通过规范“入党推优”环节,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广大青年学子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做到坚定不移跟党走。2019年,学校举办了“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学校万余名师生同唱一首歌,同挥一面旗,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各族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以昂扬的奋进姿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奋斗。


今年初,在疫情最紧张的阶段,为全力支持重点疫区湖北,西北民族大学直属附属医院6批共32名医护人员援鄂战“疫”。这些逆行天使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高度。


三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及时调整修订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展高教理论、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打造“金专”“金课”。学校现有10个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8项,获得国家民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及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67项。学校制定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教学改革方向、思路、任务、措施与组织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一体化实施方案》《“三个100”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力争实现所有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全覆盖”。


记者:科研是一所大学的强校之本。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在推进科研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如何?


郭郁烈: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北民族大学以提升科研质量和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断优化科研工作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的前期培育,提高争取和承接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力。紧密围绕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及甘肃省重大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目标,积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预研项目;二是加强项目申报力度,根据国家需求,全方位扩展项目申报渠道,突出特色和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力度,适度增加项目立项、结项奖励;四是加强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邀请专家学者对项目申报进行辅导,加强对主管科研领导和科研干事的业务培训,提高教职员工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和管理服务水平。


201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960项,项目年立项数由2010年的105项增加到2019年的401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取得新突破。建设西北民族大学科技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马忠仁教授团队研发的动物血清系列产品,销量占全国血清市场40%左右的份额;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马忠仁教授团队与武汉病毒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在疫苗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在《柳叶刀》等刊物发表论文4篇,待发表3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曹万智教授团队研发的外墙保温及围护用断热节能复合砌块与工艺设备成套技术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代格萨尔研究专家搜集整理、翻译研究、出版了2500余万字的格萨尔研究集大成之作——《格萨尔文库》;编辑出版《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专业学术刊物《西北民族研究》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年获评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


03.jpg

2017年11月,西北民族大学各民族学生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牧民姐妹的回信”活动


记者:社会服务彰显大学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西北地区的西北民族大学是如何充分发挥好服务社会这一职能的?特别是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学校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成效如何?


郭郁烈: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西北民族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三地一库”建设目标,彰显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两大作用,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助力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方面成绩显著。


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工作。2012年开始,学校成立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校128名处级干部帮扶318户贫困户,直接参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扶贫工作。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分七批次选派5名校领导、51名干部赴武陵山片区担任联络员,持续开展调查研究、教育培训、招商引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实施民族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科技示范工程、民族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网络交易展示平台、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基地等项目,举办干部能力、民族文化、教师素养提升、动物疫病防治等培训班,积极为片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作贡献。2018年,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北民族大学对接“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工作方案,选派一名处级干部赴“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挂职,15个职能部门和学院对接“三区三州”临夏州脱贫攻坚15个服务项目,形成了医疗保健、订单农业、电子商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改善、科研成果转化、生产生活资料帮扶等实施方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西北民族大学在助力“三区三州”之甘肃甘南临潭、临夏州和武陵山片区以及国家民委定点帮扶地内蒙古巴林右旗、广西德保、江西乐安等地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持发挥智力优势,坚持扶贫扶志相结合,坚持短期帮扶和长期帮扶相结合,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40.jpg

2018年9月27日,西北民族大学师生赴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演出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交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都有哪些成果?


郭郁烈:2019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由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主持编纂的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30册的《格萨尔文库》在北京发布,为新中国7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格萨尔文库》约2500万字,兼顾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格萨尔》史诗,全部加以汉译。其中,对有本民族文字的藏族、蒙古族《格萨尔》着重进行多种译本的精选、规范、注释和版本说明。可以说,《格萨尔文库》的出版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连续七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高层次重大课题。尤其是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立项数创学校历史新高,排名全国第21位。


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特色,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牵头实施中国—马来西亚国家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建立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中心、西亚东非研究中心、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平台;牵头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丝路经济带少数民族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科技示范工程;与甘肃省国资委、国资企业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资组建甘肃鸿智达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大数据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信息港中国—中西亚研究院;邀请100多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长短期外籍专家来校任教或开展短期访学、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活动;协助甘肃省教育厅邀请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加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并参与系列活动,同时选派多个校际合作交流团组及学术交流团组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2019年7月,我校26名师生赴联合国维也纳总部承担丝绸之路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及扶贫成果展开幕式演出任务,举办“丝路·彩虹”中国民族音乐舞蹈专场演出,多国大使、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近500人观看演出,给予了高度赞誉。


记者: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进入新时代,总结70年来的办学经验,西北民族大学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郭郁烈:展望未来,牢记使命。学校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内涵发展,突出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开放兴校、依法治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又好又快地推进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建设,谱写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文:本刊记者 许鑫 金向德

责编:龙慧蕊

制作:古丽斯坦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