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齐心协力建包钢
发布日期:2021-04-08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迅速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全国各地支援包钢和内蒙古建设,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其中,建设以包头为主的华北工业基地成为“一五”计划的重要一环。而包钢一号平炉的建成,标志着包头钢铁工业基地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内蒙古的缩影。


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在那片曾经的荒滩野地上,为响应“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口号,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各族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知识分子以及退伍军人,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豪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之中,掀开了内蒙古乃至全国工业化建设崭新的一页。正是他们,铸就了包钢的精神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


白云鄂博,意为“富饶的神山”,储存有10亿吨左右的大铁矿,曾是当地牧民们世代繁衍的圣地。水是草原的命脉,没有水就没有草,就没有牛羊。牧民们把水看得比什么都珍贵。为了矿山的开发,为了包钢的建设,牧民们毅然贡献出水源,献出最宝贵的财富和真情。


就这样,在内蒙古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包钢建设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包钢一号平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剪彩。他说要带一些东西回北京,带什么呢?“就带回在这样一个荒漠的草原上,我们建起这样一个工业来,建起这样一个雄伟的、美丽的高炉来。”196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乌兰夫同志为包钢一号平炉出钢剪彩。从出铁到出钢,包钢的建成,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无铁、无钢”的历史,开启了内蒙古现代工业的新历程。


14.jpg

上图:1960年,负责包钢一号大平炉开炉生产的炼钢工人们 崔晓华/摄;

下图:2019年6月4日,内蒙古包钢集团转炉总工长刘铭在指挥操作 新华社 刘磊/摄


包钢建设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多次亲临考察。这也是新中国冶金史上绝无仅有的。


如今,包钢相继拆除老旧设备,但一号平炉依然矗立,她已成为包钢人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在呼和浩特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内,也耸立着一座钢铁铸成的纪念碑,黝黑的碑体上刻着“包钢一号平炉开炉纪念”的字样。


“包钢建设得益于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各地的支持。重温历史,再讲佳话,是为了让中华儿女齐心协力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包钢在新时代承担起新使命,为国家的需要贡献新的力量。”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说。


在包头市乃至整个内蒙古,从来没有哪个企业会像包钢一样,牵动几代人的情愫;也从来没有哪个企业,能与这座城市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能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紧密关联在一起,缔造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历经风雨60余载,包钢曾数次遇到困难,但是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全社会各族干部群众的帮助下,在包钢人的努力拼搏中,不断渡过难关,最终实现新的跨越。包钢人深知,这都是包钢与包头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与全国各族人民血脉相连的深情所致。这些年,包钢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但都咬紧牙关闯了过来。


2001年12月28日上午,我国最后一座平炉的最后一炉钢水在包钢流尽火红的液体后光荣退休了。平炉逐渐被转炉取代,虽然转炉里依然是1300多度的高温,依然是通红的钢水,但是生产车间里已看不到烟尘,生产环境也干净得像是被打扫过的庭院。现代化、信息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让炼钢工人们从挥汗如雨的炉前,走到了闻不到烟尘味道的中控室里,看着电脑,盯着各工艺环节,就能完成一项项生产工艺流程。


2017年5月7日,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呼客专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进行联调联试,创造了草原铁路“第一速度”记录,而这条客运专线所用高速钢轨全部来自包钢。稀土钢、冷轧板、高速钢轨……包钢坚定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决策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拓市场、降成本、抓管理、提技术、促改革,加快由“一钢独大”的传统钢企向稀土新材料等领域拓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包钢紧跟国家前进的节拍,顺应时代大势和发展需求,正在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包钢。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由玛拉沁夫1959年作词作曲创作的《草原晨曲》,传唱了60多年,激励一代代包钢人奋勇拼搏,锐意进取。


“如今我们学习‘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这件事情背后的深意,既要传承一代代包钢人的红色基因,把强大的精神转化为发展生产的动力,更要努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魏栓师如是说。



文:本刊综合报道

责编:牛志男 张昀竹

制作:古丽斯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