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我们和党旗在一起·56个民族永远跟党走
“塞上江南”越来越美——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综述
发布日期:2021-08-17

塞上儿女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接续奋斗。

扛稳“三农”重任 实现共同富裕振兴梦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发表重要讲话,为宁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过去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做好“三农”领域各项工作,团结引领各族群众携手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电网提升、危房改造等工程;推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和城乡义务教育“四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前,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达95%,自然村全部通上动力电,贫困户存量危房动态清零,农村医联体覆盖率达90%以上,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兜底保障不落一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视察宁夏时感慨地说,“一路走来,觉得‘塞上宁夏’越来越美了!”

做实做强特色农业。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持续实施100个扶贫示范村、100家扶贫龙头企业、1000家扶贫合作社、10000名致富带头人“四个一”工程,按照每村100万元的标准扶持388个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34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超过13亿元,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6380家、15817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69家。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不断提高“老字号”“宁字号”农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全面推进枸杞、葡萄酒、肉牛、滩羊、奶产业和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让各族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收益。目前,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以上。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8%;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治理率分别达到95%和30%,美丽庭院(户)比例超过40%;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四好农村路”,完成存量危窑危房改造,完善公共照明、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巩固农村思想宣传阵地,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黄河水甜,共产党亲”宣传活动为载体,多层面、多角度、多媒体开展宣讲,编写《“石榴籽”故事丛书》,创排《山海情》《塞上江南》《家园》等一批文艺精品,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增收。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多种方式引导各族群众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稳步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创新财政支农方式,落实直接补贴、贷款贴息等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增加各族群众财产性收入。开展素质提升行动,切实提高专业实用技能。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团结促增收,创新实施“创建工作+脱贫攻坚”行动,先后命名脱贫攻坚领域创建示范单位93个,9个贫困县有6个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发展促增收,“十三五”以来国家民委安排的7.46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争取民贸民品企业贷款贴息引导资金9.74亿元,实现产值780.76亿元,撬动企业流动资金贷款364.38亿元。同时,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全区714家民营企业帮扶657个贫困村,投入35.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689个,全区民贸民品企业直接吸纳员工2.5万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2020年底,全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89元。

实施“四大提升”行动 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区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的宁夏,工作重心已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以人口规模8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为重点,制定“一区一策”帮扶方案,重点推进安置区补短板强弱项,稳妥解决农村自主迁徙居民问题,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会融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整治、权益保障、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持续巩固搬迁群众脱贫成果,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确保到2025年,安置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完善,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一项稳定增收产业或至少一人稳定就业,搬迁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农民收入平均水平。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在产业兴区富民、城乡生态宜居、社会文明和谐、基层治理有效、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作出示范,全面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重点特色产业,做强做优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黄花菜等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精准对接。优先支持脱贫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示范展示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脱贫县创建“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支持脱贫地区培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实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对乡镇、产业集中区小农户的服务全覆盖。培育区域劳务品牌,通过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加大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吸纳就业、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开辟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移民区政策性就业等路径,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成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加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加大对县(区)财政支持力度,解决教师编制少、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在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重点加强师资力量、文化建设等软环境的改善,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贡献能力。

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加强医疗卫生体系、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自治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配置好现有医疗资源,强化医疗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落实落细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运行;优化医疗技术服务,补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队伍;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水平,进一步夯实增进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

执卷新蓝图,阔步新征程。“塞上宁夏”必将以“四大提升行动”的实效实绩,谱写“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民生幸福的壮美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