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时代民族工作高端访谈
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 助力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专访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
发布日期:2021-08-24

记者: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国家民委委员单位职责,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取得明显成效。请您结合民政部的工作实际,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会。

李纪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和内外部环境新形势新变化,亲自把脉定向,作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有力回答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愿望。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努力奋斗的根本前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各民族只有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才能团结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拼搏奋斗。民政在推进共同富裕中肩负着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推动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等重要职责。民政部门立足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这个根本,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全力兜牢兜好民族地区民生底线,推动民政服务优质均衡可及,有利于用惠民利民政策暖民心、赢民心、聚民心,促进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迈向共同富裕,更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促进民族团结的内在要求。民政部门承担基层群众自治、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志愿服务等职责,这些都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促进各族人民在鲜活的共同社会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把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在平时、深化在基层,确保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应有之义。民政工作中的救助保障、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内容饱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反映了扶弱济困、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传承着尊老扶幼、恤孤助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了推动实现社会文明和谐的价值共识。做好民族地区民政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构建民族交融情感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近年来,民政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保障力度,夯实民生保障的根基,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问,民政部在支持民族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显著成效?

李纪恒: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民政部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支持民族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谋划部署,优化政策供给,加大资源投入,强力督促指导,助力民族地区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全力支持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推动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综合运用“单人户”施保等多种救助政策,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重点加强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重残人员等重点群体的保障关爱,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织密织牢脱贫网底。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指导相关地方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有力巩固兜底脱贫成果。截至2020年底,民族八省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086万人,特困供养人员63.9万人,实施临时救助605.7万人次,全年支出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资金504.2亿元。

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指导民族地区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科学细致落实“提标”“扩围”相关政策,加大中央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倾斜力度并单列“三区三州”专项。健全孤儿助学和医疗康复制度,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国家保障范围,相继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等关爱保护活动,改善民族地区儿童福利。进一步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升级改造农村地区敬老院等设施,创新“老年之家”“幸福大院”等模式,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指导各地强化民族地区特困供养人员、农村留守儿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走访探视、关爱服务、困难帮扶等工作。

持续增强民族地区民政可持续发展能力。2014至2020年,会同有关部门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彩票公益金136.5亿元,支持民族八省区加强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救助管理、精神卫生福利等民政服务机构建设。广泛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服务类社会救助、社区治理服务等试点实验,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民族地区民政工作。高位推动援藏援疆,累计协调安排548亿元支持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工作,对口省市民政部门筹集援藏援疆资金9亿多元、援助项目数百个;民政部选派10名司局级干部挂职当地,组织培训班33期、培训学员2300余人;动员社会力量捐赠款物、开展帮扶折合3亿多元。指导民族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信息化应用等方式,切实增强基层为民服务能力。

记者:近年来,民政部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效显著。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

李纪恒:民政部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坚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地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民族地区城乡社区治理的制度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要求。民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安置社区营造交往交流交融的社区环境,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指导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指导民族地区强化村(居)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村(居)务监督机制,深化村(居)务公开,加强对村(居)委会干部“微权力”的监督。指导有关省份民政部门加强对民族地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平台,强化人员配备,加强信息手段运用,提升服务效能。积极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原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累计选派7695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赴“三区”开展服务,为当地培养近5000名专业社工人才。引导民族地区志愿服务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底,五个自治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超过7.6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1亿小时,各族人民群众在自我管理、相互服务中增进了交流、加强了团结。

积极推动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确认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二连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等地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围绕创新社区民族工作等重点任务和课题,探索适应民族地区实际、各族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联合中央宣传部开展“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宣传推选活动,以典型示范促进社区民族团结。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社区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记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方面,请问民政部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李纪恒:进入新时代新阶段,民政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党的民族政策,健全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加强督促落实,推进民族地区民政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着眼彰显我国制度优势,进一步织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兜底保障政策的稳定性,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常态化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关爱服务,壮大慈善事业,更好发挥民族地区民政工作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社会运行减震器的作用,引导各族人民更好认知我国制度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围绕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指导民族地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和完善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健全民族地区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做好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强化综合监管,依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发展民族地区慈善事业,引导慈善力量更好服务各族群众。加强民族地区区划地名管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聚焦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健全养老服务等民政基本社会服务。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培育民族地区养老服务新业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完善综合监管机制,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倾斜,支持加强民政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民政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动员引导相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对接民族地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办扶危济困、教育培训、文体卫生等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刊记者张昀竹书面采访

责编:刘雅 吴迪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