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时代民族工作高端访谈
促进民族大团结 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聚力量——专访辽宁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继英
发布日期:2021-08-24

记者:您好!辽宁是一个民族工作大省,也是一个边海防大省。这些年来,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果丰硕。请您结合辽宁省情和工作实际,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会。

范继英:辽宁56个民族成份齐全,有少数民族人口642.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08%。其中满族、锡伯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在辽宁这方热土上,长期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开拓、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当今辽宁振兴发展的优势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多次主持召开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会议,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创造性提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党的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推进辽宁振兴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越是形势复杂、使命艰巨,越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们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凝聚起各族人民的智慧力量,共同推动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伟目标。

记者:在实施东北振兴等国家既定战略的过程中,辽宁省是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进程的?都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范继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十分关心关怀各族群众,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新时代辽宁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当然包括民族地区的振兴发展。辽宁有8个民族自治县、54个民族乡。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措并举坚决打赢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将民族地区纳入扶贫重点区域,有6个民族自治县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定点帮扶民族地区82个贫困乡镇,占全省定点扶贫乡镇的33.5%。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对民族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实行高于其他县(市)3个百分点政策,每年预算安排民族地区补助费2200万元、民族乡发展资金270万元。一是抓产业、促增收。将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主攻方向,省市县三级统筹精准规划,实施民族乡村产业化工程,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产业布局到村、项目落实到户,村村都有项目、人人都参与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户户都掌握技术,所有贫困群众在产业扶贫中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二是抓发展、搞建设。在规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区定位、资金划拨、土地指标分配、公务员招考、资源补偿费返还等多个方面,给予民族自治县政策倾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前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三是抓基层、打基础。组织派驻扶贫工作队、驻村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用真心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经过全省上下协同作战、不懈努力,全省6个省级贫困民族自治县在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全社会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有许多好做法。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范继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我们通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好、健全好、发挥好民委委员制度,强化地区间和部门间的民族工作协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

强化总体设计,完善政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等多项文件,就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出部署安排。省委、省政府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过程中,组织有关单位科学编制民族工作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省重点专项规划体系。

丰富创建载体,注重典型示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不断拓展创建工作深度和广度,全省先后有20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沈阳市、大连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2019年全国城市民族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大连市召开。特别是我省创新开展“手牵手、共成长”百名文体名家进校园活动,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2020年,国家民委在沈阳市召开全国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对此做法予以总结推广。

记者: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方面,请问辽宁省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范继英:在新征程上,我们一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并将其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践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民族地区发展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等区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将岫岩、宽甸、本溪、桓仁、新宾、清原等6个民族自治县纳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巩固提升生态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守住绿水青山。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将岫岩、新宾、清原、桓仁、阜新、喀左6个民族自治县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区域发展能力。

加强民族团结,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方式载体,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深化创建“七进”活动,突出分类推进,注重抓好结合,发挥好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多在“促交融”上下功夫,真诚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使其更好融入辽宁、扎根辽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增强文化认同,进一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将传承弘扬各民族文化放在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抓,做到去粗取精、推陈出新。辽宁各民族都拥有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我们将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放到大文化格局中,一体谋划、一体传承、一体发展,充分运用各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平台和载体,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进一步以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强化依法治理,确保各族群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政策框架下妥善处理民族事务。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事)件,确保各族群众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发扬斗争精神,坚决依法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为辽宁振兴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本刊记者牛志男书面采访

责编:吴迪 龙慧蕊

流程·制作:张伟(见习)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