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一棵树,让我看见春天
发布日期:2016-03-21

  土地沙化,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却也与当地落后的生产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农民迫不得已打井开荒。如此,却造成了土地沙化,给自己的家乡带来了生存的威胁。

  植树造林,投入10元即可为西部贫困地区捐植一棵生态经济树,每株生态经济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 1.66千克。而6660 元即可资助一个贫困家庭种植 3亩生态经济林,使其获得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640.webp.jpg

采摘枸杞的孩子

    

  捐款10元,就可以帮宁夏固原的农民种植1棵枸杞树。去往固原的火车上我一直在想,一棵枸杞树,对当地农民到底意味着什么?  

  固原市原州区四营村,我见到了68岁的唐新旺老人。13年前,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离异,年仅1岁的孙女便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为改善家境,几年前唐新旺开始种植枸杞树,老人觉得,种枸杞树收枸杞果,既能养家,又能保护好土地。  

  孙女很懂事,七八岁起就帮着家里摘枸杞。因为父母常年不在家,家里没人帮她辅导功课,孙女的学习不算出色。当我问到会不会供孙女上大学时,唐新旺面露难色。当地枸杞平均年产量为500斤/亩,今年唐新旺家的2亩果树只收获了700斤,并未达到平均水平。老人买不起优质的苗种和肥料,也不懂有机种植技术,只希望把枸杞种好了,“儿子不用再外出打工,全家人能在一起生活。”   

  唐新旺的生活是当地许多农民的一个缩影。水土严重流失的宁夏固原,荒漠化频繁带来沙尘侵袭村庄,年轻人放弃贫瘠的土地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入村走访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生活改善和家人团聚的殷切希望。他们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一棵棵枸杞树上。  

  宁夏枸杞驰名全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想种好枸杞却并非一件易事。固原缺水,能够种植枸杞的土地通常仅限于靠近河道能够天然灌溉的区域,很多村庄并没有种植枸杞的自然条件。再加上枸杞种植成本高、养护需要大量精力、村民普遍缺乏种植技术等因素,使得固原很多村庄并没有种植枸杞。


640.webp (1).jpg

  

  2015年春天,固原市原州区何家沟村结束了枸杞种植面积为零的历史。  

  村支部书记何通告诉记者,何家沟村共有425户,总种植面积约1000亩。2014年村民平均收入4250元,40%依靠劳务输出,30%依靠传统作物种植,30%依靠畜牧养殖。“以前不是我们不想种枸杞,是条件不允许。”如今依靠中国绿化基金会和宁夏林业部门的扶持,这种情况已然改变。  

  2014年当地林业部门协调相关资源在何家沟村修建了灌溉蓄水池,并配备了滴灌设备。在此基础上,中国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宁夏)生态扶贫公益项目第一年的造林工作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目前已援助何家沟村的229户贫困家庭,种植了700亩枸杞树。中国绿化基金会对外联络处副处长周伯洁告诉记者,自2015年起中国绿化基金会计划在宁夏西海固地区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公益资金,重点援助贫困农户种植生态经济林,用3年时间援助600户贫困家庭,每户种植666棵枸杞。项目预计共造林1800亩,实现生态环境与劳动脱贫双重目标,打响脱贫攻坚战。4年后,每个家庭可通过出售枸杞果和林下养殖获得两三万元/年的持续稳定增收。  

  “现在有些枸杞树已经开始挂果了!”何通兴奋地说,仿佛已经看到了枸杞丰收的场景。何家沟村村民的生活,在2015年迎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幸福家园——西部植树行动”生态扶贫公益项目,自2009年开始,通过倡议社会公众以“10元一棵树”的小额持续捐赠参与方式,援助西部地区贫困家庭种植生态经济树种,在绿化西部土地的同时,帮助贫困农户通过劳动实现脱贫。项目开展7年来,全国1350多万爱心网友参与网络植树,截至目前累计募集3500多万元善款,种下超过1000万株生态经济树,共绿化103100亩土地,开创了自然保护与扶贫开发结合的可持续公益新模式。  

  谈起此项目的独特之处,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旭东博士表示:“‘幸福家园’是个绿色扶贫公益项目,是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一种公益方式。我们都知道,生态脆弱地区往往是民生贫困的地区,而绿色扶贫必须是在保护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与以往强调输血的扶贫项目设计不同,这种扶贫观的核心在于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提供造血功能为主要目标,即由原来直接给钱给物、短时间内解决当地农户贫困的方式,向为贫困农户提供一种可持续的经济作物、让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能有稳定收入转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单纯地强调生态建设转向把生态保护与增长农户收入、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由单纯地发动农户种树转向引导农户把种树和自身收入增加相结合,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640.webp (2).jpg

 

  为进一步在村民造血过程中提供扶持,“幸福家园”项目还携手青岛金霖海宴商贸有限公司,启动了“林食善果”绿色林业食品公益品牌战略合作,由“林食善果”品牌助力枸杞果产品的顺利销售,推动项目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何家沟村民姚泓丁的药材收购生意,在当地颇具规模。如今,“幸福家园”扶持农户所种植的枸杞通过他的收购和加工,统一供给“林食善果”品牌。这些枸杞均为有机种植,生产加工过程都由姚泓丁严格把关。“枸杞的好坏内行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枸杞关乎上百户农户脱贫致富的希望,姚泓丁格外慎重,不能把品牌做砸了。当地生产的有机枸杞经过“林食善果”的包装和营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农民有了成熟的销售渠道,种起枸杞来心里踏实了,也更加充满了干劲。  

  此次宁夏项目是“幸福家园”的第三期项目,从项目设计到运作模式都得到了全面升级,杨旭东将之称为“幸福家园”可持续生态扶贫公益4.0战略,即:“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整体性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支持偏远地区的社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形成人与自然、乡村与城市、网络与传统、公益与商业之间的互连互通。”中国绿化基金会顺应这种潮流,加大项目改革力度,创新项目设计,在生态脆弱、民生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捐资人+公益组织+政府部门+农林企业+贫困家庭”的五位一体的新型生态扶贫道路,即整合社会资源捐资,公益组织搭台,政府部门组织实施,农林企业提供技术,发挥贫困家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让没本钱、没技术的群众实现增收,真正起到改善项目地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地群众生活水平的目的。  

  在此项目框架下,中国绿化基金会整合各方资源,兼顾乡村医疗卫生、教育助学、电子商务等发展,以生态先行、产业推动的方式促进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除了与“林食善果”达成产业对接之外,“幸福家园”项目还携手上德大象(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启动了“天使的微笑”助学公益行动,并与固原原州区官厅镇达成乡村卫生院援建合作。  

  采访至此,我最初的疑问已经得到了解答。在“幸福家园”项目的带动下,农民通过他们自身的劳动,种植枸杞树,采摘枸杞子,获得经济收入,逐渐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640.webp (3).jpg

  

  而枸杞树带给当地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它们将改变的,不仅是荒漠化的家园,还有雾霾中的城市——枸杞树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有效地防风抑沙,净化空气。某种程度上,在西部荒漠里种下的枸杞树,将从气候灾害的源头开始,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知乎网友的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我们现在所享受的是多年前自己努力的成果,种树如此,做人亦如此。如果你没有在10年前种下一颗树,至少从今往后的每一天,你应该为10年后埋下一颗种子。  

  何家沟村的一棵棵枸杞树在春天种下,秋天结出的是红火的果,也将是充满希望的生活。

图片资料来自于网络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