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占里侗寨的两个时代
发布日期:2016-03-29

侗寨占里的两个时代 (3).jpg
占里侗寨一瞥


  可以说,占里是我见识到的发展最迟缓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但也可以说,占里又是我见识到的发展最快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

  

1



  贵州的占里侗寨实在是太有名了,让人不得不一说再说。而占里的闻名又得益于它古老的计划生育习俗——它在700年前就开始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而且700年来也的确实现了人口的零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奇迹。

  但当代社会和媒体发现占里,却只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事情。最早是由《黔东南日报》的记者1987年底率先报道的,随后有中央电视台的跟进,接下来才有90年代海内外多家媒体陆续的涌入和宣传,最终使得这个原本处于大山深处一直寂寂无闻的原生态山寨,成了广为人知的原生态文化典型样本。

  作为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涉足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本土学者,我对这样的一处侗寨当然早有耳闻,而且早已心向往之,但真正走进占里,却已经是1995年的夏天。

  第一眼看到占里的时候,就被其原始风貌强烈吸引住了。那时候的占里,全是清一色的吊脚木楼,静静地躺卧在四面环山的山谷里,村寨依山傍水而建,村前有小桥流水,村后则有密林环抱,寨中鼓楼高耸,寨前禾架林立……这是非常典型的传统的侗族村寨聚落形态。虽然之前我也看过不少原始古朴的侗族村寨,但其原生态的面貌和品质实在没有一处可以跟占里相比。我那位布依族的大学同学和两位广东朋友则一致认为,这就是一处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侗寨占里的两个时代 (1).jpg


  那次我们在占里住了一夜,还到寨前的小河里洗了个澡。我记得那时候小河对面右侧的那片空间还没有人家居住,只是一片稻田,现在则不仅有了新的木楼,而且有了密集的禾架——但占里村的扩容,在这20年时间里,大约就只有那么一处而已,村寨的整体面貌还是没有大的改变。这一点,在中国恐怕同样是个奇迹。


2



  自从1995年夏天初访占里之后,我差不多每年都会去占里一两趟,每次都是走路爬坡去的,通常也都会在占里住上一宿,然后第二天又走下山来。作为常年在异乡工作生活的侗族学者,我突然发现,占里渐渐成了我的乡愁。

  从前在占里住宿是非常困难的。那时候我一般都住在村民家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占里任何一户普通村民家里,临时安排一两个人的食宿,问题还是不大的,房间一般也都还有富余,铺盖什么的也还干净。但没有厕所,这是非常致命的一个问题。占里跟小黄、黄岗等侗寨一样,厕所都是修在户外鱼塘上的,十分简陋。而现在的占里,条件大大改善了,不仅有柏油路可以通达,而且有两户农家乐可以提供食宿,客栈里还有现代化的卫生间和免费的WIFI……已然被开发为相当时尚的民族旅游村寨了。

  不过,占里的所谓时尚,又是有限度的。就是说,占里的开发,是受到限制的。这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当地政府的主导,支持原生态保护的理念,不盲目开发;二是占里人本身似乎没有特别强烈的现代化诉求,这一点跟他们的历史有关——占里人在历史上祖祖辈辈以经营农耕为生,他们追求的最大理想是儿女双全、丰衣足食,远离各种天灾和人祸,过着小国寡民的自在生活。因此他们的祖先在700年前就提出“适度人口”理论,然后也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人口的零增长,从而保持了土地与人的协调关系,没有导致像别处中国乡村那样的人口膨胀和土地紧张……即便今天,我们来到占里的时候,依然能明显感受到占里人对这一生活理念的主张与践行。虽然他们现在也接纳了许多现代化的福利,比如公路、电视、冰箱、啤酒、农用车……甚至也有人开始经营起小商铺开设客栈等,但这种接纳,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被动的,或者说是顺应时代的被动选择,而不是主动的诉求。所以就总体而言,占里人依然沿袭传统,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3



  翻阅我20多年前拍摄的占里照片,我发现,占里变化最大的地方,居然只有村前的禾晾而已。那就是说,从前占里的禾晾是村子前面的,禾架下面是鱼塘和谷仓。显然,这是最为典型的传统侗族村落格局和景观。后来,为着游客观光的需要,政府开始为占里修建公路。这公路先是泥土的,后来变成水泥的,然后,禾晾也被搬迁到小溪前面来了。再后来,禾晾的“脚”也由原木的改为水泥的了……这20年的时间里,占里侗寨不能说没有变化,但变化也仅此而已。可以说,占里是我见识到的发展最迟缓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但也可以说,占里又是我见识到的发展最快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


侗寨占里的两个时代 (2).jpg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如前所述,占里由于自身缺乏现代化诉求的动力,其社会变迁的内部力量微弱,所以传统的根基保持不变,包括村容寨貌都少有变化;第二,由于占里文化的特殊性,导致当地政府看到其可以利用的旅游开发价值,因而加大了投入力度,最终让占里从一个原始山寨逐渐衍变成为今天的民族旅游村。

  今天的占里,是时尚的。但这种时尚,又跟我们流行的时尚相区别。占里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文化品质的民族旅游村,其旅游的核心内容不是向游客展示和兜售现代文明意义上的旅游产品,而是展示一种古老原始的民族风情。

  占里村是否已经成为原始村落保护与开发结合得最好的典范之一,尚需时日再做评价,但起码从目前来看,来到占里的游客对占里传统文化的保持,是普遍表示钦佩和敬重的。

  每次来到占里,我都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如今的占里,一方面保存着最原始的侗族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最现代时尚的文化内容,尤其当我看到身着品牌衣服、拿着时尚手机和相机的游客与衣着古朴的占里本地人一起坐在鼓楼下,一起晒太阳聊天、合影留念的时候,这种穿越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4



  最近一次去占里,是2015年的秋冬季节。我专程从湖南千里迢迢赶去拍摄他们收糯禾的情景,其实这样的镜头我之前不知拍摄了多少,但我还是觉得百拍不厌。因为类似的生活,在别处,已经很难见到了。首先是当今世界,种植糯稻的人就少了;其次,占里人晾晒糯禾的方式也非常独特:把糯禾晾晒在屋外专门的禾架上,光他们把禾把抛到两米多高的禾架上去的那种技术,就令人赞叹。


侗寨占里的两个时代 (4).jpg


  这次,我在占里又呆了三天。我拍了个够。

  其实仅仅在一个月前,我才从占里离去。那时候,占里的糯禾还未到收获时间,但他们事先在媒体上广而告之将要举行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活动,却吸引来世界各地如蚂蚁般无比庞大的摄影队伍。他们的这个节日叫“萌誓节”,就是村民在寨老和鬼师的带领下,来到鼓楼边的巨石上进行集体宣誓,宣明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其实就是侗族传统文化中一次“款约”的宣讲活动。那天,因为来的人太多,我镜头里全部是外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一个小小的祭祀仪式,大概不到五个人,而无数的外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早已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

  一个月后,我再次来到占里,还是看到有大巴小巴把一些游客由从江县城拉过来。也有不少自驾者,都只是在占里匆匆拍摄下一些照片然后就离开了。如今的占里,有很好的柏油公路连接着从江县城以及小黄、黄岗、四寨等著名侗寨,而在四寨和双江则有厦蓉高速出入口,游客可以从那里上高速前往凯里或贵阳,费时不过两个多小时。如果由从江县城去洛乡乘坐高铁,则一个小时即可抵达贵阳,两个小时之后可以到达广州……

  在我的记忆里,2003年11月24日是占里修通简易山区公路的日子。那一天我恰好在从江,就跟着朋友一起驱车上山来了。那天在占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老百姓欢呼和喜庆的场面,但我们都知道,占里从此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文 · 图:潘年英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