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把湘西州打造成为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
发布日期:2022-04-18

本刊记者: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民族》杂志的采访。请问,参加本次会议您最深切的感受有哪些?

龙晓华:现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是一个主题鲜明、举措务实的好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这让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首倡地,我们将继续扛牢首倡之地的政治责任,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任务,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赓续荣光、继续前行,把湘西州打造成为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和武陵山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红色湘西、生态湘西、文化湘西、开放湘西、幸福湘西,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湘西新篇章,以湘西一域之光为全国、全省添彩。


本刊记者:今年是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五个年头,这五年您参与的议案或提出的建议有哪些得到了落实?

龙晓华:五年来,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很多建议在中央部委文件中得到了体现,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

在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上,提出的贵州省铜仁市至湖南省吉首市高铁、大兴寨水库两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经过我们多年积极呼吁,得到国、省相关部门支持,这两个重大项目即将启动建设;提出了渝湘高铁项目建设的建议,其中重庆黔江至湖南吉首段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国家“十四五”规划,目前正在做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对酉阳经湘西至沅陵、辰溪经泸溪到凤凰等高速公路项目也提出了建议,均已纳入国、省中长期规划,正在进行前期研究论证。

在历史文化生态保护方面,提出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的建议,得到相关政策文件的支持,国家将湘西州作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前期积极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文旅部把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与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同时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中央宣传部将十八洞村、矮寨大桥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地标。

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建议,相关政策得到了延续;对开展碳汇交易也提出了建议,湘西州龙山县被列为湖南省碳汇交易试点县;提出了农业特色产业、转移就业的建议,得到了国、省相关政策支持,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提出的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议,得到了国、省大力支持和投入,现在我们的易地搬迁工作能够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本刊记者:请您结合履职工作和湘西州情,谈谈湘西是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的首创之为,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

龙晓华: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的首倡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湘西州彻底摆脱了千年绝对贫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气风发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人类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下一步,我们将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立足优势、创新方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让“首倡地”这面旗帜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高高飘扬。

在产业就业富民上闯出新路子。聚焦做实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这个最核心任务,推进现有400多万亩的八大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龙头企业产加销一体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园科技园标准园示范园、申创特色区域公用品牌等方式,促进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现有十大优势产业链,培育县域支柱产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链主龙头企业,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同时,抓实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发展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确保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在80万人以上。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创出新形象。围绕建好美丽宜居乡村这件群众关切的大事,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和“五彩”森林建设,擦亮绿色湘西名片。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清理、农村物流快递网络布局、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把乡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好家园。

在治理效能提升上干出新业绩。落实好省委关于基层建设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各项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进一步激发农村的活力和农民的内生动力。开展全域文明创建行动,加强“雪亮乡村”“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常态化“敲门行动”等预防性工作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法治乡村。

在乡村育才聚才上作出新探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创新育才聚才用才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系,引进培育一批农技人才、农村教师、乡村医生、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鼓励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乡贤助乡、企业兴乡,推动更多人才扎根一线服务乡村振兴。


本刊记者: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湘西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全力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新征程中,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龙晓华:新征程上,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为目标,扎实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以“湘西之窗”展示“中国之治”。

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的丰富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处理好民族工作的“四个关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现代文明教育,推动新时代我州民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经济这一最大实事,不断做大经济发展“蛋糕”。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将接续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全面推进省政府“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突破年、产业项目加速年、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夯实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抢抓高铁航空时代重大机遇,对接融入国、省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绿色经济,不断做大经济“蛋糕”,着力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

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各项事业,在做大“蛋糕”中分好“蛋糕”。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六大行动”,在做大“蛋糕”中分好“蛋糕”,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突出加大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环保、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

持之以恒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牢牢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切实把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地区的治理效能和发展效能。持续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全面深入开展创建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进景区,力争到2026年全州八县市全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建成一批全国、全省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湘西样本”,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第4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王怡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