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甘肃实践
丝路古道新风采 祖国“镍都”新贡献——专访金昌市委书记王钧
发布日期:2022-06-21

记者:王书记您好!请结合市情和工作实际,谈谈金昌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甘肃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王钧: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系统谋划、全面推进,金昌市呈现出团结和谐、稳定发展、守正创新的良好局面。

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党管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成立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导中心,健全完善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运行和督查机制。

坚持不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牢牢把握金昌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进疆入藏重要通道、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区的市情实际,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深度挖掘、广泛宣传、系统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金昌故事”。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在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扶,坚持平等互助、依法管理和普惠服务。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深化拓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连续19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创建 “七进”活动,扎实推进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行动。党的十九大以来,金昌市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4名,创建示范单位15个。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在宣传普及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上下功夫,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坚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

全面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绘制产业链图谱,培育提升“2+4”产业链(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产业链,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产业链)。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饮水安全、劳动技能培训等项目,全市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同全国全省一道步入小康社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扎实开展民族地区帮扶工作,助力天祝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有“镍都”之称的金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得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王钧: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出“三步走”推进计划(第一步,到2025年,走出一条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复合型可持续转型发展新路径,努力实现全市经济总量在“十三五”发展的基础上翻一番;第二步,到2030年,形成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第三步,到2035年,实现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各项事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聚焦聚力转型升级,产业集群效应显现。用全产业链思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聚焦全省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百亿园区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培育提升“2+4”产业链,形成新能源电池等一批终端产品,实现了从“原字号”“初字号”向“新字号”“深字号”的突破。大数据、网络货运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引擎,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经济发展实现了量质齐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按照省委“金昌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先行一步”的要求,高位谋划部署,成立“五大振兴”工作专班和15个专责工作组,按月调度,定期督导,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效开展。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实行市级领导联乡帮扶、市县单位定点联系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等工作制度,有效防范脱贫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风险,坚决守住返贫底线。加快推进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考核奖补为激励,全面完成30个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金昌市被列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市。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村庄清洁文明公约、清洁管理制度和行业监管长效机制,村庄环境初步实现“两净一亮”(路净、院净、观瞻敞亮)目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成效评价考核位列全省第二。全面推行“党建+机制”“党建+服务”等治理模式,总结推广“一约四会”“四榜一训”(孝道红黑榜、善行义举榜、最美家庭榜、身边好人榜和家训)等有效做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激发发展活力。供给侧、党政机构、商事制度、国资国企、农业农村、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不来即享”“项目管家”服务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为省级创新型城市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二。

自觉践行“两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整改生态环境问题,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整治大见成效。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行动扎实开展,“三北”五期防护林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良好氛围。

 

记者:金昌作为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是古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这里诞生了许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感人故事。请问,金昌是如何深入推进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工作的?

王钧:如今生活着汉、回、东乡、满、藏等37个民族的金昌,这些年来始终坚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举全市之力创建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同心,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崭新局面。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正确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把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决扛起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切实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

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大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良好氛围。坚持将民族团结抓在平常,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抓手,广泛运用 “互联网+民族团结”等形式,着力扩大覆盖率、提升知晓率。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七进”活动,举办民族团结专场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展等活动,推动形成互嵌式社区结构和社会环境,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着力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打造“平安金昌”工作相结合,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等环节入手,引导全市各族群众在建设“我的城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思路,建成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鲜明的主题公园、文化长廊和景观带,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形、有感、有效。

 

记者:展现新作为,喜迎二十大。在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征程中,请问金昌市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王钧:今后,我们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动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金昌贡献。

着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建立宣传教育全员化、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突出抓好青少年教育,深入挖掘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推进本土的沙井文化、骊靬文化、工业文化保护开发利用,讲好金昌民族团结故事,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全市各族群众心中牢牢扎根。

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积极融入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围绕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重点以“2+4”产业链培育提升为抓手,以市企融合一体为基础,深入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县域行动,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翻一番,使各族干部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切实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好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精心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着力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紧盯创建目标,抓实“十大工程”(全覆盖工程,在构建创建工作体制机制上作出示范;经济提质工程,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上作出示范;绿水青山工程,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上作出示范;精准滴灌工程,在密切民族关系上作出示范;文化引领工程,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上作出示范;“金种子”工程,在促进民族团结上作出示范;精神家园工程,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作出示范;交融嵌入工程,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上作出示范;服务保障工程,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上作出示范;平安和谐工程,在建设各族群众幸福美好家园上作出示范),加强统筹指导,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结合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行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从理念、方法、载体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着力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特色活动品牌、各民族共居共享共建的社区工作品牌、创新发展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品牌等,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金昌大地开得更加鲜艳。

 

书面采访:本刊记者 王孺杰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5月甘肃增刊

责编·流程制作: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