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甘肃实践
红色文化 绿色使命 金色前景——专访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
发布日期:2022-06-21

记者:卢书记您好!请结合市情和工作实际,谈谈党的十八大以来,张掖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甘肃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卢小亨:张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进疆入藏重要通道,同时拥有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种子安全和战略通道安全方面地位重要、使命重大。全市生活有38个民族,辖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4个民族乡。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基本市情和民族地区地域辽阔、生态多样、文化多彩的特点,都决定着做好民族工作是全市的全局性工作、政治性任务、基础性事业和生命线工程。

着力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制定实施《张掖市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等10多份指导性文件,将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纳入全市“一屏四城五区”发展目标,率先开展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深度融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确保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做深做细做实。重点挖掘以汉明长城为代表的长城文化、以裕固风情走廊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红西路军征战史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成张掖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陈馆、甘州区“石榴籽”主题公园、临泽县丹霞口文旅小镇、山丹县艾黎纪念馆、民乐县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文化展览馆、肃南县民族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实体,讲好秺侯驿遗址、焉支山万国博览会、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创办山丹培黎学校等历史佳话和当代民族团结故事,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中融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拍摄的电影《爱在夏日塔拉》在央视首映;编排的《回道张掖》《甘州乐舞》《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裕固族儿女心向党》精品剧目常态化演出,制作民族团结宣传牌7000多块、宣传海报6万多张,发布宣传标语10万多条;全市77个模范集体、130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或省、市表彰奖励,全国、全省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5个、教育基地2个,市级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4个、示范家庭400户,3个乡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张掖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全市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65个贫困村、1.64万户5.3万名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72元。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连续两年乡村振兴考核排名全省第一。争取落实各类资金6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生态农牧、特色旅游、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帮助肃南县实施民生项目140多个,肃南至青海祁连县等15条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建制村公路通畅率、电网覆盖率均达100%,农牧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有线电视和网络覆盖率达100%。

着力提升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水平。将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涉民族事务联合执法和综合监管,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强化反分裂斗争教育,守住全市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防范底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记者: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张掖市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考察。请问,张掖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

卢小亨: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的殷切嘱托,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纵深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积极促进红色教育与历史文化、绿色生态、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深度融合发展,切实把红色文化转化为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

发掘红色遗产、讲好红色故事。深入挖掘红西路军革命历史等红色文化遗产,将重点革命遗址、遗物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实施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推进革命遗址和重点红色文化景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全国西路军红色基因展示示范区。建成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免费开放,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3处。

整理编辑《深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纪念册以及同系列视频光盘,整理编印《红西路军历史简明读本》,创作推出多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主题的影视舞台剧目;举办文艺演出、党史展览、党史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依托市县(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和高台干部学院等培训机构,打造党史精品课程137个、微党课70个。其中,《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使命》专题党课在全国展播,《红色家书》情景党课入选全省“党课开讲啦”系列活动。

用好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全市现有革命遗址遗迹88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就近开展红色教育体验活动,仅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市就有8.9万名党员干部、5万多名青少年走红军路、唱红色歌、吃忆苦饭,市县(区)党校60多个干部培训班次、6000余名学员到红色纪念场所开展教学活动。每年全市有20多万人次干部群众接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等主题教育。

把红色文化旅游纳入全市文旅产业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制定实施《促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构建“两城六馆一街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开发涵盖重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9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支持肃南县建成以县城红色记忆主题公园为核心、以石窝会议遗址为重点、以康乐镇和县城为节点的红色旅游线路,打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全市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553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张掖是如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马场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造福各族群众的?

卢小亨:张掖地处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区域,在维护国家西部生态安全上承担着特殊重要的功能、肩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9.13%的面积在张掖境内,发源于祁连山的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孕育了张掖这块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马场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既深刻阐述了甘肃举足轻重的生态地位和祁连山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也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指导。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地履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广泛共识,“两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积极把握绿色机遇,努力实现绿色梦想,以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成效增进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

筑牢绿色屏障。坚持把守护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张掖对全国、全省大局的最大贡献,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教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举全市之力整治、保护和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按期完成祁连山保护区张掖段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认定,探采矿项目、旅游设施项目和水电站分类退出工作全部完成,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整治提前完成,核心区和缓冲区各族群众妥善搬迁安置。积极配合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评估验收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建成“一库八网三平台”生态环保信息监控系统,实现对全市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的全覆盖,获评“全国2018年十大智慧环保创新案例”。2019年,张掖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0年,张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第三方评估位居全省第一,肃南县入选全国50个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2021年,临泽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夯实绿色根基。立足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走廊绿洲区和北部荒漠戈壁区三大基本形态,对全域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总投资56.5亿元的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任务,争取实施总投资2.1亿元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 7项,祁连山林草植被得到恢复性增长,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举一反三开展祁连山保护区外围、黑河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部达到整改要求。启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组织实施新一轮“一园四带”国土绿化造林,完成林草生态修复建设266.18万亩,全省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获批实施,总投资165亿元的全省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总体规划获国家林草局批准。

厚植绿色优势。以“三新一高”为导向,把国家所需、未来所向、群众所盼和张掖所能有机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做优做强农业六大功能区,创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第一。发展壮大生态工业,认真落实“强工业”行动,加快发展综合能源等六大产业,2021年11月一次性开工总投资56.4亿元的5个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在全国首创电价获利空间直接反哺地方经济的模式。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张掖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最美中国旅游城市”“2021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积极争创国家“零碳”城市,2021年在全省率先完成35万亩造林碳汇交易。

形成绿色风尚。建立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报告制度,坚持常态化开展巡查和执法检查,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工作,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氛围日益浓厚。


记者:展现新作为,喜迎二十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征程中,请问张掖市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卢小亨:端其本,慎其先。我们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全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

一以贯之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不断坚定各族干部群众的“五个认同”。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加强各族师生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学科融入,构建起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位一体的大中小幼德育教育制度体系。依托节庆活动、文艺创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平台载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一以贯之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全省建设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全力支持肃南县率先开展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落实脱贫攻坚期间对民族地区的强化财政保障政策,积极探索促进民族地区“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共同富裕路径,加快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普遍性经验。全面推进肃南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工作,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紧密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加大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现代农牧、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强化民生保障事业。

一以贯之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质效。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牵引,深度融入全省“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样板城,抓好河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走廊试点工作,持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亮点突出的示范典型。市县两级专门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补助资金,由市委、市政府命名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示范家庭、教育基地等,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一批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坚持民族地区和散杂居地区并重、农村与城市并重、行政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并重,形成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格局。

一以贯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等,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着眼把张掖建设成涉疆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支持河西学院、培黎职业学院做好育才援疆等工作,展现河西走廊节点城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应有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书面采访:本刊记者 王孺杰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5月甘肃增刊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