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发展史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发布日期:2022-08-01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原生文明之一,也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它的遗传密码或基因谱系到底是什么?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陆续给世人梳理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历程,展现了早期中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华文明更加丰富的内涵,也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今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时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意义,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逐步还原了中华文明从涓涓细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并基于中国考古材料,兼顾其他古老文明的特点,提出文明定义和判断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世界文明普遍存在的共性,也具备独有的特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阐述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时,指出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在五千多年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重大突破,为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提供了理论支撑、科学基础和方法路径。关于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的研究,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他半个多世纪调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始自1935年对广西大瑶山“瑶人”的实地调研),发表了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著名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加上陈连开先生、谷苞先生等众多学者从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等领域进行的实证研究和整体分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华民族一个是民族实体,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而是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到紧密合成一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个民族的归属感都已经具有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荣辱、共生死、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中华文明满天星斗,灿若星河,探源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属性特征。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产物。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各具特色的文化,而且通过交汇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缔造了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整体——中华民族,绵延持续,保持了我国文明的连续性和推陈出新的创造性。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和趋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历史学科的重要作用,尤其要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研究阐释。充分挖掘、系统整理、大力宣传我国各民族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深刻内涵,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通过历史研究阐释,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当前,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和编纂工作已列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今年1月25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部署会在北京召开。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意义重大、使命神圣,是在国家层面为整个中华民族著史立传,是赓续盛世修史传统的重要文化工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心聚力工程,是加强历史研究、促进人才培养的强基培元工程,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和编纂工作,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立场上,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并贯穿于整个研究和编纂过程,深入挖掘阐释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深刻体现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彰显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进而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是我们在新时代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进一步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等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尤其是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讲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龙慧蕊

流程 制作:王怡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