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玛纳斯》——口头传承千年的史诗杰作
发布日期:2024-02-02

7月13日上午,正在乌鲁木齐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玛纳斯》和《格萨尔》《江格尔》等英雄史诗,强调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交融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和世界重要文学遗产,英雄史诗《玛纳斯》当之无愧是中华文化宝库的口头文学杰作。

《玛纳斯》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斗争的故事,诠释了顽强不屈、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与《格萨尔》《江格尔》并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作为宏大而古老的人类叙事文类,这三部史诗无论从篇幅、结构、内容还是民间口头活态传承方式,都为世界罕见,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完全打破了外国学者所谓“中国无史诗”的谬论。


英雄玛纳斯与《玛纳斯》史诗

在《史记》中就有记载的柯尔克孜族,勤劳智慧、英勇顽强、豪放乐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大量英雄史诗以口头形式记录了柯尔克孜族的生存发展历程,流传至今的作品有数十部,凝结着柯尔克孜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玛纳斯》便是其中的巅峰之作,代表了柯尔克孜族口头艺术的最高水平,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民间文学的典范。传唱《玛纳斯》史诗的民间歌手被称为“玛纳斯奇”,通过一代代玛纳斯奇的传唱和加工、润色,《玛纳斯》的内容和形式愈加丰富,日臻完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

长达8部的《玛纳斯》属于典型谱系式衔接的英雄史诗,每部篇名均采用玛纳斯家族英雄的名字命名。“玛纳斯”既是整部史诗的统称,也是第一部的名称和第一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其他7部也都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整部作品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生动优美的语言,刻画了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携手同心、不懈奋斗的宏伟业绩,彰显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讴歌了他们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情怀。

《玛纳斯》的雏形产生于公元10世纪左右,到公元16-17世纪逐渐定型为如今这般规模宏大的史诗篇章,其内容涉及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历史、哲学、美学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体裁涵盖了叙事诗、抒情诗、神话、传说、谚语、格言等丰富形式。举凡历史发展脉络、文化传统、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想象力,几乎无所不包,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它被国内外学界称为“柯尔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成为研究我国北方乃至中亚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口头文献。

这部史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民族众多,有西辽等地方政权,有历史上的回鹘、突厥、契丹、女真以及如今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维吾尔等民族,对于准噶尔、阿尔泰等部的情况则描写得更加详细。同时,作品对玛纳斯及其后裔活动的描绘,也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柯尔克孜族的情况。这些对深入研究我国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史,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千年的传唱过程中,《玛纳斯》产生了许多唱本和变体异文。其中,被国内外学界誉为“当代荷马”的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最为光彩夺目。上世纪90年代末,居素普·玛玛依出版了8部18卷、23万多行的柯尔克孜文完整唱本。这部篇幅超过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比古希腊荷马史诗还要长10多倍的史诗,当即引起举世关注。

包括《玛纳斯》《赛麦台》《赛依铁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在内的这8部唱本,各具特色,情节曲折生动,上百个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大大小小几十个征战场面更是绘声绘色,在内容的系统性、结构的完整性和语言的艺术性方面都堪称一流,令人赞叹。例如,史诗中这样描绘玛纳斯:

他有饿狼般的胆量,他有雄狮般的性格,他有巨龙般的容颜,他有不凡的相貌。像月湖似的玛纳斯,前面看去像白虎,后面看去像巨龙,顶上看去像苍鹰;他若发怒哼一下,赛过四十只狮子吼鸣……

“白虎”“巨龙”“苍鹰”等确切、形象的比喻,把玛纳斯刻画得活灵活现,使其形象历历在目、声音振聋发聩。玛纳斯这一人物形象,具备了一个理想的史诗英雄勇敢、高大等特征,同时也融合了封建社会早期的历史人物原型特征。

同时,《玛纳斯》具有世界级史诗的宏阔气魄,能时时紧扣住听众的心弦,如第一部的开篇就唱到:

它是风暴凶猛的怒号,它是百灵婉转的歌喉,它是惊雷宏亮的巨响,它是巨龙翻腾的威严。它是洪水汹涌的狂澜,它是震耳欲聋的呐喊,它是划破天宇的雷电。它是万马奔腾的语言,它是跨越峰巅的语言。它是歌者采掘不尽的语言,它是蜜汁琼浆般的语言。它是流过歌海的语言,翻腾着涛天巨浪的语言。……多少世纪过去了,古代英雄的故事啊,至今依然那样新鲜。

而从整体内容来看,《玛纳斯》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民性、高度思想性的英雄史诗,从头到尾贯穿着玛纳斯英勇不屈反抗侵略、坚决守护人民安宁的思想。例如,史诗第一部如此刻画少年时代的玛纳斯:

他常在畜群里照料牲畜,他骑着马巡游在草场上,当乞丐来的时候,他总是施舍钱财;他不管父亲剩下多少牲畜,对乞丐说:“你自己去拿吧!”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土地,这正是他日夜思索的大事……

总之,全方位考察《玛纳斯》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艺术造诣等,它都能给人带来“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的体验。作为柯尔克孜族百科全书式的文化遗产,《玛纳斯》是我国各民族共享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在柯尔克孜族中广为传唱,也得到了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等各族群众的喜爱。

在《玛纳斯》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柯尔克孜与契丹、哈萨克、乌孜别克、蒙古等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例如,危急关头玛纳斯联合兄弟民族和部落,英勇抵抗侵略——

看看这些英雄吧!来的这些人,一共满了二十位。三个是塔吉克人,四个是柯尔克孜人。剩下的都是卡拉卡尔帕克、土库曼人,有很多是伊斯潘人,他们也来到这里。这些好样的英雄们……。他们都选了骏马,手里举起了战旗。……他们要和玛纳斯一起,要做玛纳斯的勇士……

又如玛纳斯与哈萨克汗王阔克确之间的兄弟友谊,与契丹王子阿勒曼拜特的同乳结盟。……这些,都是史诗中十分动人的篇章。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我国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早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常态,也正是通过这样长期持续的良性互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以形成、巩固和发展。


保护好传承好各民族共享的文化遗产

我国对《玛纳斯》史诗大规模、成体系的搜集、抢救、保护、记录、翻译、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在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推动下展开的。一直以来,对艾什马特·曼别特居素普、居素普·玛玛依为代表的大师级玛纳斯奇的唱本的搜集、记录、翻译,更是重中之重。可喜的是,经过各方力量数十年如一日的接续推进,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通过我国的申报而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代,我国对《玛纳斯》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得益于各族学者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例如,由郎樱、胡振华、陶阳、贺继宏等老一辈学者和托汗·依莎克、梁真慧、马克来克·玉买尔拜、托合提汗·司马义、阿布都外力·克热木、荣四华等中青年学者组成的《玛纳斯》研究团队,就有汉、回、柯尔克孜、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其研究成果一直处于国际史诗学研究前列。至今,我国已出版《<玛纳斯>论》《英雄史诗<玛纳斯>调查采录集》《〈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玛纳斯的智慧》《<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等一大批优秀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还在吉尔吉斯斯坦、日本、美国等国翻译出版,大为拓展和发展了我国的史诗学科体系。

今年4月,经过17年的艰辛努力,八部《玛纳斯》(共18卷)23万多诗行、2000余万字的汉译本终于完成,并首次以完整的形式问世。这标志着我国《玛纳斯》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仅完成了我国乃至世界史诗学界长期以来的夙愿,也是我国《玛纳斯》学研究登上的另一个高峰。

与此同时,随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的加快,根据《玛纳斯》唱本改编的舞剧、歌剧、雕塑、绘画等现代艺术形式的各种文艺创作不断呈现和演绎。其中,有大型绘画作品在国家博物馆永久展出,同名舞剧、歌剧作品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演出引起轰动,……这些都使得《玛纳斯》从民间口头演述走向艺术多样化,提升了在各族群众中的普及率和知名度。

自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来,我国各级《玛纳斯》保护中心、研究中心相继建立。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相继成立《玛纳斯》研究中心,并不断完善相关研究数据库、图书文献库,利用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对国内《玛纳斯》传承人及传承作品进行抢救性保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玛纳斯》研究室的基础上,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建成州级保护中心和多个县级保护中心,打造玛纳斯生态保护园,认定、命名、造册登记并建立联系的《玛纳斯》传承人达100多名,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成为促进《玛纳斯》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较好地保障了《玛纳斯》研究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同时,克州每年利用寒暑假在文化馆、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场所举办《玛纳斯》培训班,巩固、拓展了史诗传承保护的群众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克州举办的新疆《玛纳斯》国际旅游文化节、黑龙江富裕县和农垦北大荒集团友谊牧场建造的《玛纳斯》史诗文化长廊,一东一西,逐渐成为两大宣传推广品牌。

在我国各民族学者和文艺工作者的协同努力下,《玛纳斯》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玛纳斯学也不断取得新成就,逐步在国际史诗学界占据显著位置,主动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甚至开始引领这一学科的总体研究方向。自19世纪下半叶《玛纳斯》进入国际学术视野以来,玛纳斯学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英、法、德、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逐步得到发展,这门世界性研究学科已经形成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目前,《玛纳斯》有俄文、德文、英文、法文、土耳其文、日文等多种译文版本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前夕,在该国《言论报》、卡巴尔国家通讯社发表的署名文章《愿中吉友谊之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中谈到长篇英雄史诗《玛纳斯》时说,千百年来,中吉两国人民沿着古丝绸之路常来常往,同饮马奶酒,同唱《玛纳斯》,共同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

吉尔吉斯斯坦也是《玛纳斯》的主要流传地域之一,在史诗的搜集、编辑、出版和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当前,我国已与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各国专家学者搭建起多方学术合作平台,并取得许多实质性成果。中吉双方多次联合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我国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顺利在吉翻译出版,尤其是居素普·玛玛依大师的唱本在吉出版后广受欢迎,还被翻译成德文、英文、日文,大大提升了《玛纳斯》的国际知名度。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玛纳斯》史诗文化研究不仅在我国不断走向深入,更是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及其周边国家,带动形成《玛纳斯》学热潮,成为我们同“一带一路”各国尤其是中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民间交流中占据显著位置,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进入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大对《玛纳斯》保护、传承、研究和宣传的力度,深入挖掘史诗所蕴含的丰富厚重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与价值,从而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我们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7期

责编:龙慧蕊 张昀竹  流程·制作:王怡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