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云南省东川区:综合帮扶多措并举见成效 搬迁后扶安居乐业新气象
发布日期:2022-12-05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共计8518户31674人,建成13个安置点,涉及8个乡镇(街道)240个小组(包括28个村整村搬迁)。搬迁完成后,东川区按照“稳得住、可融入、能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好后续扶持工作,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制度体系设计、产业就业帮扶与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良好成效,着力推动安置点可持续发展与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推进制度体系全覆盖 夯实搬迁后扶基础


东川区突出党建引领,强化顶层制度体系设计,完善了相应的管理服务体系、基层组织体系、督办整改体系与政策支撑体系,为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与安置点的良好发展夯实基础。


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四级管理、双重覆盖”模式,推进属地化管理,将3个搬迁社区按属地分别归口2个街道管理,细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同时推进“楼栋长+网格员”联动服务,调整理顺“移民党工委、移民综合服务中心、移民工作服务站+搬迁社区”管理体系,确保原有政策不脱钩,做到“社区服务+农村政策”双重覆盖,切实打通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


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将党组织建在楼栋上,建强2个搬迁安置区党委、11个片区党总支、29个楼栋党支部,普遍建立楼层党小组,强化党员模范作用,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并落实“吹哨报到”机制,及时高效解决搬迁群众实际问题。


完善督办整改体系。针对国家挂牌督办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防止规模性返贫任务重”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稳定性不强”2个问题,云南省与昆明市领导统领抓整改,东川区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步开展动态监测帮扶,采取“线上双平台动态预警监测+线下微网格动态精准帮扶”方式,全链条做好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校验核实。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创新出台“1+6+13”(1个实施意见+6大工程+13个实施办法)后续发展配套政策,专项制定《东川区万人以上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引入公司市场化运营安置区物业管理,按照“一站式”服务标准,组建安置区为民服务中心,成立社区为民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和就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生活圈”,满足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需求,确保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促进产业就业齐发展 激发安置经济活力


东川区把一切为了搬迁群众增收作为移民后扶的核心关键,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就业,千方百计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搬迁群众稳步增收,推进安置点经济向好发展。


产业扶持方面,东川区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易地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的治本之策,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方式推进后续扶持产业发展。一是依托特色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迁出地迁入地并联驱动,推进高品质花椒、东川大洋芋、大蒜、中药材、畜禽和小江热区果蔬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县一业”高品质花椒产业基地9.8万亩,国家地标产品“东川大洋芋”种植基地5万亩,小江干热河谷果蔬产业园4万亩,大蒜产业园1万亩,中药材产业园1万亩。二是培育“领头雁”。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6家,高标准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34家,创建“三品一标”27家57个产品,建成“一村一品”38个,培育农业经营主体97个,与邮储银行、富滇银行、云南农信等联合创新“东川雁阵人才贷”,其中43名农村实用人才获得共计709万元的低息贷款资金支持。三是打造富强搬迁村,整合东西部协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光伏项目、涉农衔接资金,实现25个整村搬迁村集体经济收益年均20万元以上。四是激活产业园区新动力,顺利推进东川创业就业产业园区一期竣工投产,签约引进企业8家,计划总投资9.2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40个;73个后续扶持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投入资金3.97亿元,吸纳搬迁脱贫人口稳定就业916人。


就业扶持方面,东川区多措并举开展就业增收扶持,精准稳岗就业保增收。一是开展“五个一批”行动,抓实产业联动就业、园区企业招聘、主城帮扶转移、帮扶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安置“五个一批”精准就业措施,持续拓宽易地搬迁群众增收就业“门路”,实现易地搬迁农户中有劳动力的7774户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二是开展“五个精准”行动,构建精准摸底、精准培训、精准选岗、精准管理、精准服务“五个精准”就业帮扶工作体系,实现政企联动储备就业岗位动态保持在10万个以上,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8期,153人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组织312家企业举办易地搬迁“万人大型集中安置区”就业招聘活动10场次,打造区乡两级就业帮扶中心2个,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三是开展外出务工暖心服务,在东川劳动力输出人员密集的杭州、东莞、昆明等地区成立就业服务站党支部,派驻“就业保姆”,做到“有事即到、无事不扰”,同时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交通补助共16337人次710.71万元,在安置区提供“快乐小屋”“爱心助学”等暖心服务,对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给予全方位照料。2021年底,搬迁群众户均工资性收入达27248元。


培育公共服务新常态 加快群众社会融入


东川区着力涵养“幸福安居”新常态,推进公共服务深入搬迁群众,助力搬迁群众加快社会融入,实现“东川模式”再升级。


一是老有所依,服务老年人融入。东川区紧扣老年人实际需求,扎实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定期访视、日常照料、心理疏导等服务,推动日常管理精细化。


二是幼有所托,服务青少年融入。实施“雏雁护航”工程,招募“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成才志愿者”170名。东川区608人次志愿者持续参与到“快乐小屋”“爱心助学”“青春自护”“自强少年军事夏令营”等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易地搬迁青少年1300余人,筹集资金101.51万元,已资助易地搬迁青少年72名7.79万元,并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持续打造东川区青少年成长成才“新环境”。


三是妇有所为,服务妇女融入。成立易地搬迁区妇联组织、帮扶车间“妇女之家”和“新时代女性学堂”,以女职工马上动起来、钱包鼓起来、学习搞起来、形象靓起来、全家动起来“五个起来”为引领,至少87.6%的家庭主妇在电子元件车间、直播带货等稳定收入岗位上“搞副业”。


四是弱有所扶,服务特殊人群融入。依托节日慰问、康复服务、专场招聘、阳光托养、文化助残“五个一”活动,全力保障残疾人“两补”“两保”覆盖,实现残疾人帮扶政策“应享尽享”。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