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更具特殊意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医科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办学规模为2500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四成。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医科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
二是共筑精神家园。注重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贵州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依托“说民俗·响民乐”“扬龙狮运动·传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研究协会等活动平台和载体,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团结。
三是着力立德树人。大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紧紧围绕“五个坚持”、坚定“五个认同”,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式,引导各族师生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四是做优社会服务。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针对贵州省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现状,开展少数民族预科班以及本科层次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助力解决民族地区和基层“看病难”问题。建校84年来,累计培养了7.5万余名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专门人才,为守护贵州各族人民生命健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州医科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提升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第10期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