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在上海用心架“桥”——记上海市奉贤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办主任余浩洁的一天
发布日期:2016-11-03

余浩浩与许英今.jpg
余浩洁(右)与社区的朝鲜族居民    沈丽/摄


  曾有人问我,看你每天忙忙碌碌的,在做什么?

  我随口说,做“心”。

  ……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玩笑似的一说正是我的心里话。从事基层民族工作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以心换心,以心暖心”。

  换心,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换了身份位子,才能真实地了解到少数民族同胞需要什么,盼望什么;换了工作角度,才能设身处地思考我们政府部门、民族工作者应该为少数民族同胞做些什么。

  暖心,就是要把服务少数民族工作落到实处。暖心是一杆秤,用来衡量我们基层民族工作的实效;暖心是一把尺,常常丈量着我们的服务离少数民族同胞的期盼还远不远。


                                            ——余浩洁

  

  

  今年3月15日早上,不到七点半,余浩洁便进了办公室。在区民宗办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跨了7个年头,恐怕在全上海很难找到另一位有相同经历的了。

  上海的外滩、陆家嘴和徐家汇名扬中外,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碧海金沙的奉贤。在上海长大的我,也并不了解奉贤。从上海市区驱车50公里,我来到了奉贤区。

  余浩洁是奉贤“土著”。从区政协调入区民宗办,他把辛勤汗水都倾洒在半城镇半农村的上海南大门——奉贤。近年来,由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来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居住在城乡接合地区。因此,奉贤也成为了上海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一。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来奉少数民族人口10年间增长了12倍。今年,奉贤区又率先将深化民族工作写入了“十三五”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余浩洁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如何服务好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放在首位。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怎样引导来奉少数民族尽快融入社会、安居乐业。在区民宗办的努力下,奉贤将流动少数民族的帮困和服务纳入到基层政府工作台账。”

  九点刚过,余浩洁便来到金汇镇泰绿社区——这是奉贤北部一处城镇化社区,也是典型的多民族居民共同生活的社区。

  通过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五星”评选活动,金汇镇为社区常住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一个发挥主人翁意识、展现自我的平台。为从多角度、全方面选树来沪少数民族典型代表,金汇镇结合实际,反复谋划、精心酝酿,通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整合资源,强化活动实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推进评选活动深入开展。评选活动五位一体,全方位覆盖,从社会公益、家庭美德、个人品行等各方面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优秀典范。

  一位身穿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妇女迎面走来,她是泰绿社区“民族之家”串珠班和摄影班的负责人许英今,也是金汇镇评选出的首届“奉献友爱之星”。

  “余主任,您来了!”

  “许老师您好!听说今天‘民族之家’在排练民族舞蹈,我慕名前来欣赏您的舞姿。”

  “这是泰绿社区提供给我们的平台。‘民族之家’组织了许多特色活动,不但关注到少数民族的切实需求,更让我们收获了许多快乐。”

  走进“民族之家”,几位年过花甲的居民正在专心练习着书法,手工班的妇女则正在制作串珠工艺品。余浩洁多次协调和参与“民族之家”的活动,有次社区组织的义卖,他还自掏腰包“收藏”了几件社区居民的手工作品。过了一会儿,音乐声响起,少数民族同胞换上了鲜艳的传统服饰,朝鲜族、蒙古族联袂跳起北方民族擅长的舞蹈。最近,“民族之家”创新活动内容,开设了上海话培训班,以帮助外来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社区、融入城市。

  “民族之家”欢迎各族居民一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沟通和友谊。在余浩洁看来,泰绿社区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球村”,是各族同胞在日常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是推进建设嵌入式社区环境的真实写照。

  谈到如何激发外来少数民族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余浩洁说:“作为基层民族工作者,我们一直倡导在社会事务中要强调少数民族的公民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同和融入。这些年来,奉贤各个社区注重践行统战工作的‘四同’创建和巩固民族团结‘五个认同’,利用上海地区资源和环境优势,组织来奉少数民族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等活动,增强他们在他乡生活的幸福感。这些,对于将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社区走访了一上午,金汇镇镇长李秋弟赶在中午的工作餐时间向余浩洁汇报镇里的民族工作情况。辖区内一处宗教活动场所扩建改造,遇到了“钉子户”难题,希望余浩洁能给些建议。就这样,两人在餐桌上探讨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好拆迁补偿工作。

  一顿工作餐加讨论工作总共不到30分钟,余浩洁又急忙上了车。下午,他计划走访两个重要的联系点。

  车一路向南行驶在乡间小路,渐渐将上海大都市的风貌甩在身后,农村的气息慢慢地越来越浓郁了……这哪里还是我熟悉的上海啊!对着车窗外的景致,记者不禁感叹。而余浩洁的感触更加深切,他告诉我:“在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匹配是致命伤。上海本地户籍人口大多享受到了城镇化带来的实惠,但一些来奉少数民族群众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制约,正在艰难地适应这一过程。”

  奉贤的区情与上海中心城区有所不同。全区大约有少数民族1.5万余人,其中90%以上是流动人口。在基层民族工作领域,除了服务好城镇化社区中的来奉少数民族外,解决流动少数民族“急难愁”的重担落到了农村社区。并且,一段时间以来,当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婚嫁来奉的少数民族妇女。区民宗办与区妇联合作,为这些“外来媳妇”提供岗前培训等服务,成效显著。

  “我经常会去看望其中的特困家庭。广西婚嫁来奉的壮族妇女马利军,事迹特别令人感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于是,余浩洁带我们来到了青村镇姚家村马利军家。

  2015年,马利军家拆迁搬入政府安置的新居。房子有两层楼,使用面积较大,居住舒适。

  “上次来你家,还没装修呢!这次过来大不一样了。”

  “是啊,余主任,我们一家人感谢政府。”见到余浩洁,马利军很激动,热情地搬出长板凳邀请大家落座。

  1981年,马利军抱着对上海大城市的美好憧憬从广西山区远嫁奉贤。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夫家竟如此贫困。丈夫失业;嫁来第二年,公公去世;大伯是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单身未成家;1998年自己不幸患上甲状腺癌;2009年丈夫查出白血病;同年婆婆罹患皮肤癌……残酷的现实破灭了她对“上海生活”的幻想。面对家庭困境,马利军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毅然支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区民宗办和镇、社区等各级政府部门,也向她伸出了帮扶的手。

  2015年,马利军获得“感动奉贤”十大人物提名。她的事迹在奉贤传开,区文广局以她为原型编写了励志故事。2016年春节前夕,一位好心人得知马利军的动人事迹,特地为她购买往返南宁的机票,圆了她35年来想回娘家探亲的梦。

  余浩洁说:“知道你从广西回来了,我特地来看看你。家里还好吧?”

  在娘家住了20天,马利军显得更加爽朗:“回老家很开心,我还把儿子一起带回去了。家里很好,我父母都健在,兄弟姐妹一眼就认出了我。家乡还是曾经的模样,我和娘家人终于又团聚了!”

  刚嫁来奉贤时,马利军并没有和周围人说起自己是少数民族。多年后,区民宗部门才关注到青村镇的农民李国军娶了位壮族媳妇。过了几十年的艰辛日子,马利军没有怨天尤人,周围邻居个个夸她有一颗善良的心。眼前的马利军早已没有了外来媳妇的模样,她以一口流利的奉贤话,平静地说着这些年的往事。

  余浩洁关切地问她:“新房装修还差钱吗?”

  马利军回答:“现在还欠着4万元。”

  “你先别着急,我们会向‘来奉流动少数民族帮困基金’申请,帮你解决一部分资金难题。”说着,余浩洁代表区民宗办为马利军一家送上慰问金。

  此刻,坚强的马利军除了“谢谢”之外,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在眼眶里打转许久的泪珠终于落了下来。

  离开马利军家,余浩洁又驱车前往坐落于奉贤杭州湾畔的东海观音寺。

  2016年,上海城市民族工作提出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其中一条就是民族团结进宗教场所。这些年,区民宗办大力引导民族工作进寺院,积极推动宗教场所参与社会慈善等公益活动,指导建立了区佛教协会“来奉流动少数民族帮困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近30万元,落实了多项帮困项目,旨在为像马利军一样来奉的少数民族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此前一周,余浩洁首次带领辖区内宗教团体到台湾参访,学习台湾民族宗教事务的经验。此行,是上海16个区县民族工作的创新之举。余浩洁告诉记者说:“我曾读过你在《中国民族》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台湾原住民与云南少数民族互访的报道文章,深受启发。这次我们专程到台湾与原住民交流,学习了台湾宗教界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好经验。”

  东海观音寺的住持慧芝法师也是此次台湾参访团成员,一见面,首先不忘感谢区民宗办为他提供到海峡对岸进行交流的机会。2006年,区佛教协会把慧芝法师从上海玉佛寺迎请至此。那时,寺院建在海边的滩涂上,周围是荒凉的芦苇荡,极目远眺处便是一望无尽的东海。慧芝法师用3年时间韬光养晦,弘法发愿,广结善缘,又在区统战、民宗部门的支持下,渐渐将东海观音寺修缮、扩建,创造了上海佛教界的一个奇迹。

  2007年9月,东海观音寺成立慈慧功德会。这些年来,功德会积极与区民宗部门合作,资助了许多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同胞。慧芝法师说:“东海观音寺建立初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区民宗部门领导多方奔走、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寺院一一化解难题。寺院本应建立功德会反哺社会,为民族团结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余浩洁的协调下,慈慧功德会连续两年援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出资150万元用于配套建设5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慈慧真爱梦想”教室。2015年,在区民宗办的指导下,东海观音寺与享有盛名的新华医院眼科合作,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以“众善之光”的名义开展慈善捐赠义诊活动,为高原上的藏族同胞进行免费青光眼治疗手术。在该院赵培泉教授的带领下,义诊团队总共进行30例手术,复明率达到百分之百。一位手术后复明的藏族老人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我看清了我孙子的模样……”

  这个下午,余浩洁和慧芝法师又就慈慧功德会下一步开展公益活动的事务进行了反复商议,明确继续将“来奉流动少数民族帮困基金”作为纽带,给困难少数民族群众送去更多的温暖。

  离开东海观音寺,已是下班时间。余浩洁把记者送上车,自己又匆忙赶去接待中国佛教协会前来学习观摩的客人们……

  就这样,余浩洁每天奔走于城镇与农村二元结构并存的奉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为创新民族工作,为更好服务来奉少数民族群众尽心尽力。

  从奉贤驱车回城区,高速公路“上海市区”方向的指路牌和余浩洁“你从上海来”的笑谈于记者五味杂陈。那个不像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郊县,折射出上海城市民族工作的另一种真实状态。

  夜幕降临,而余浩洁的一天还没有结束……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