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我们的新时代 我们的家·中南民族大学
家乡发展在“路”上
2023-01-11 17:26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王营乡东老家村,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紧挨213省道,村民多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生。村里大半的人都姓刘,大家互相熟识,和睦共处。

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的路还都是土路,不仅路面凹凸不平,而且雨天来临时就会变成“泥路”,走在路上鞋子裤脚都会沾满泥巴。 

2009年,我们村里的路迎来第一次改造升级。经过铺设柏油路面,村里的几条大路变得平坦宽阔,也更整洁、更安全了。但不挨大路居住的村民出行仍需要走一段土路,平时下地劳作、运输农作物也要依靠这些土路,仍有诸多不便。村里经常有大货车经过,路面年久失修被碾压出许多破损,留下了不少大坑。

2016年,我们村迎来了第二次道路升级——水泥路修到了村庄的各个角落,延伸到了田间地头。村民们下地劳作终于不再受道路的限制,运输农作物都方便了许多。

除了道路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村里建起了扶贫产业基地,许多村民利用农闲季节去厂里工作,既能挣取额外收入,还能学习一定的技能;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大部分的村民都新建了宽敞明亮的房屋;村里统一安装了自来水管,不用再依靠打井取水,饮水更加方便安全;村里填平了大垃圾坑,在原地修建了文化广场,设置有篮球架及其他健身器材,村民们可以在那里健身聊天;为了解决居民生活垃圾问题,村里在许多地点放置大垃圾桶,同时聘请村民定时清理垃圾,让村庄更加卫生整洁;我们村的小学也得到了整修,废弃的老教室被拆除,新校园全铺上了水泥地,校舍挂上了新式门牌。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非常重视对我的教育。即使家里收入不多,他们也尽力给我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我知道父母供我上学的不容易,也体悟到父母对我的期望,我唯有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奋斗。

2020年9月,我来到了武汉,走进中南民族大学,那是我长大以来第一次出远门。我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除了学习,我还加入了学校手语协会,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尽己所能发挥光和热。

在中南民族大学,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同学,我们团结学习在一起,用行动报答祖国的培养。期间,我又经历了许多个“人生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逛美术馆,第一次使用自助付款机……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服务家乡建设的决心。 

家乡旧貌换新颜,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许许多多个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唯有努力奋斗,才能在广阔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刘梦真

责编·流程制作:王怡凡



出版号:CN11—4606/C 京ICP备15020131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63号   监督举报电话:010-58130834  举报邮箱:zgmz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