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4028户9613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人口3480户、8292人,同步搬迁人口548户、1321人。榆社县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农业托管”一体化发展模式,同步推进68个整村搬迁村土地整体流转,实现人村退、资本进、产业兴,确保搬迁后旧村收益不减、搬迁群众持续增收。截至2022年9月,榆社县68个整村搬迁村累计流转土地6460.95亩,农户和村集体得到租金累计230多万元;榆社县整村搬迁后累计托管土地面积10713.2亩,搬迁群众共享受补助资金34万多元。
一、多管齐下统筹引导,提高搬迁群众积极性
榆社县把土地流转、农业托管工作与党建引领相结合,发挥党组织号召力,通过政府引导、宣传发动、政策激励等多种手段,让搬迁群众了解、接受、参加“土地流转+农业托管”一体推进模式。一是政府引导。榆社县政府成立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服务指导等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榆社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各乡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确保相关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宣传发动。榆社县召开全县农业生产托管培训会,带领搬迁群众熟悉了解“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的概念、类型、相关政策及典型案例。此外,印发《榆社县农业生产托管资料汇编》,组织各相关单位全体人员和乡镇农经站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为各乡镇制作介绍农业生产托管的宣传展板,走乡入村宣传指导,积极营造“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的浓厚氛围。三是政策激励。县里出台扶持政策,提高搬迁群众积极性,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对于整村搬迁村实行“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经营模式,对托管方每亩补助100元(包括耕、种、管、防、收等环节)。
榆社县农村事务管理中心农业生产托管培训会
二、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托管发展高效农业
榆社县根据地形条件和群众意愿,利用土地确权资料汇编制作榆社县68个易地搬迁村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汇编资料,探索形成榆社县农业托管的两种模式,破解整村搬迁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困局,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一是全托管模式。由村集体负责整合该村土地,并对接专业农机合作社负责作业,搬迁群众只需负责监督或委托村集体代为监督。待种植作物成熟出售后,搬迁群众按各户耕地面积比例进行分红。二是环节托管模式。由村集体代表搬迁群众与服务平台公司就“耕、种、防、收”某个或多个环节签订托管协议,将实施难度高、成本高的作业环节交给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组织合作社进行作业。
实行“土地流转+农业托管”一体推进模式后,搬迁群众每亩地可节约成本70-100元,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同时,村级合作社可以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榆社县政府人员、服务公司、村集体签订农业托管协议
三、规模经营降本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榆社县政府整合了榆社县农资农机服务商,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开展农业规模经验,为搬迁群众做好全面的“土地流转+农业托管”服务,做到降本增收、设备先进、技术科学。村集体可以出面大量采购生产资料和农机服务,降低购买价格。例如原来每亩地需化肥70公斤市场价200元,但通过农业生产服务平台集中采购可每公斤化肥降低10-20元。同时,榆社县通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等途径,以“有机旱作技术”为着力点,集成可降解薄膜,抗旱保剂运用、土壤深松、无人机植保、机种机收等以增产增效为目的的生产技术,实现每亩土地增产约100斤。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